• 四下<乡下人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四年级

    • 一、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随着课文的描述,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各色的花,屋后是一片青翠的竹林,群鸡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春笋,“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画面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

    • 二、教学理念:
    • 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边读边想像乡村生活画面,并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身居农村,对农村生活不感到陌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农村是自己的家,从小和小伙伴一起嬉戏、打闹,一起学习、交流,他们朴实、开朗。但学生对词语积累较少,阅读速度慢,写话水平低。针对这些情况,我在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理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倘若、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概括课文主要描写的几处景物,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清课文结构,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结构,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阅读资料

    •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导语:出示本单元的导语提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什么?(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同学们,我们就生活在乡村,熟悉乡村的生活。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我们的乡村生活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

    2、导入:你们说的很真实。不过,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语句为我们描述了他所经历的乡村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乡下人家》,领略那份独特的美吧!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眼中的生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句子作上记号。

    3、乡下人家风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试着用文中的话概括。(抓住中心段,独特、迷人)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在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到课文的中心段,抓住“独特、迷人”的特点。

    (二)、检查自学成效:

    1、出示生词让学生朗读。出示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朗读。

    2、指导书写。

    3、同桌互相朗读全文,评价并提出不明白的词语集体交流。

    4、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些词吗?(靓丽、别致……)

    【设计意图: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所以引领学生重点品读这一句,想象乡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场面,体会从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三、 理解内容

    过渡: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小组合作学习,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结合书中插图给每处风景起个小标题。

    1、 哪些地方体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特点?(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学生试着概括,教师指导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2、组织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在朗读交流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句子。通过交流每个小节分别写什么,让学生自读自学,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乡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四、拓展阅读:

    过渡:大师笔下的风景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资料城中同样有许多乡村生活画面,让我们赶快读一读吧!

     

    43页《乡村生活》44页《农村生活小记》48页《乡下的快乐生活》49页《清新的乡村生活》

     

    五、小练笔

    回忆你喜欢的一处风景写下来,把它介绍给大家。

     

    •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 教学准备: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乡下人家。(板书、读课题)在上一节课,初读了课文,你觉得乡下人家的景色怎么样?(相机板书:独特、迷人)

    2、作者描写了乡下人家好几处风景。谁来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  

    生独立学习并汇报。教师指导列小标题的方法。(1、屋前搭瓜架2、门前种鲜花3、雨后春笋冒4、院里鸡觅食5、河中鸭嬉戏6、门前吃晚饭7、夜静催眠曲)  

     

    二、阅读片断,想像画面。

    1、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品读。  

      (出示学习提示)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眼中那处最美的乡村风景,标出体会,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出声的读两遍。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有什么体会?  交流后在有感情地读书。教师巡视。

    2、交流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教师抓住重点的一处风景,利用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学习,然后提炼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方法学习其他段落。

    预设:(相机出示课件图片文字。)
      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学生谈谈感受,引导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2)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3)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生评读赛读。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谈感受,你会用哪些词形容眼前的景色?探究“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的意思。

    (2)你能读出花的美吗?指名读。

    (3)请喜欢鲜花的同学来齐读,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所感受到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应是本句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入手,再去寻找作者的感受,在读读、说说中,教师适当点拨,从而真正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加深体验,从而感受乡下鲜花的独特。

    3、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谈感受,朗读

    (2)抓住“成群地”“探”等词语体会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

    (3)教师读,学生配合做动作,引导提问:可爱的笋芽们你们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好一副生机勃勃的雨后春笋图啊!

    (4)齐读,并试着背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想象画面,侧重去体悟作者的表达手法和用词的生动准确,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积累语言。

    4、鸡鸭觅食…….

    (1)读3、4段感受趣味。

    (2)选一处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与前面的静景相比,这组动景处理起来要粗略些,放手些,因为对于动物,孩子们想讲的话很多,犹如乐曲中的间奏,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发挥。)

    5、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读5段,学生谈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天高地阔的吃饭”。

    (2)教师改成诗歌引读,让学生体会这种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说,议议,读读中自然体味乡下人家独特、淳朴、自然的美好生活。

    6、秋夜睡梦……

    (1)出示图片,提问: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宁静、甜美)

    (2)指导朗读,读出宁静与甜美。

    (3)配乐齐读,感受乡下夜晚的迷人。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尤其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3、利用问题小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一个瓜架,——(    ),——(   ),——(   ),——(    ),……描绘出诗情画意的篇章,像一首诗,——(    ),——(    ),——(   ),……

     

    三、拓展阅读,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我读了课文,深刻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资料城中还有很多,我们赶快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和其他两篇(45页《小河,村庄……》47页《几代人心中永远的家园》),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乡下人家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后,设计这样的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继续寻找乡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从而升华感情:原来在大自然中,无论怎样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绘出最优美的画卷。】

     

    四、即兴练笔,自由表达

    师过渡: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想象一下,在冬天,或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现在请大家根据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田园生活或回忆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

    1、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点评。

    教师总结: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也给自己一双慧眼,“走进田园”,去感受美好的乡村生活吧!

    • 板书设计:

             21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独特、迷人        门前种鲜花

     入画             雨后春笋冒

     入诗             院里鸡觅食

     入梦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催眠曲

    • 标签:
    • 学生
    • 生活
    • 乡下
    • 独特
    • 作者
    • 风景
    • 感受
    • 课文
    • 乡村
    • 画面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