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识字教学的常见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 一、识字教学实施要点

    选自马宁博士论文《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试验研究》

    在对识字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再次解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上述识字教学模式。在识字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1.处理好认字和写字的关系

    在进行跨越式三效识字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认字和写字的关系,在学生大量认识汉字的同时,切实落实课程标准的写字目标,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汉字的书写要素是笔画,笔画有三个要素:笔形、笔数和笔顺。汉字的规范字体是楷书,楷书的基本笔形有六种,即点、横、竖、撇、捺、折,其他笔画形式都是这六种笔形的变体。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与儿童汉字字形的心理词典建构过程是一致的,遵循“笔画-部件-词素”的逻辑顺序。而且,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笔顺,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学习写字的策略,即“一观、二研、三书空、四写字”,具体涵义如下。

    “一观”指教师先引导学生自主观摩汉字笔顺、观察汉字字形特点,先对汉字有整体感知。跨越式课题根据教材版本为每课配备了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对要写的字的笔顺动画、部首结构、组词、造句、谜语等,如图4-11 所示。在学生观摩汉字笔顺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笔顺顺序,还要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每一笔的起笔、落笔等。

    “二研”指学生两两之间或小组内部研讨汉字的部首、结构、笔画顺序、所占田格位置等。“二研”可以在“一观”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对目标汉字进行研讨。

    “三书空”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汉字学习的疑难点及教学活动的安排,灵活进行汉字书空练习,如当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时、当某个汉字的学习有难点时等。书空占用的课堂时间比较少,操作起来更灵活。但是,书空不能代替在纸笔上的写字。教师仍然要重视纸笔写字环节。

    “四写字”指学生根据对汉字的观察、研讨结果,掌握汉字的写法,并切实落实到实处,在田字格中进行写字练习。

    如前所述,写字教学遵循儿童汉字字形的心理词典建构过程,即遵循“笔画-部件-词素”的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习者学习的情况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抓住教学的重点。对具体的识字教学来讲,虽然每节课都有几个汉字要达到“会写”的目标,但是对学生来讲,这些字不是都需要从零开始、一笔一笔的教,教师可能只需要指导某个部首就可以了。所以,写字教学要抓住每节课的重点,不要过分追求一节课内的面面具到,要注重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能力。

    2.重视词汇的学习

    根据第二章的分析我们知道,在汉字学习中仅仅学习汉字是不够的,汉字与不同汉字的组合、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等,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涵义。因此,要更好的了解不同语境中汉字所传递的信息,就必须要通过一个中间桥梁:词。不同的汉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丰富的词类,在面对词时,学习的难点不再是汉字的音、形,而是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词汇的学习。词汇学习可以采取“一扩、二说、三积累、四应用”的策略,具体涵义如下。

    “一扩”指学生在进行识字学习时,可以通过扩展阅读来积累词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汉字或比较重要的汉字,进行组词、扩词练习,激发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扩词。组词、扩词可以以班内发言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借助讨论组、留言版等工具,每个学生将自己想到的词自由表达出来。

    “二说”指对于重点的词汇,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发音、涵义外,还可以进行造句、说话练习,让学生将词汇加以运用。造句和说话练习可以是班内发言的形式,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

    “三积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积累课内外的好词、佳词。教师可以组织词汇比赛、讲故事、词汇卡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词汇进行积累。

    “四应用”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词汇应用到口语表达和书面创作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形成自觉应用所学词汇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打写创作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好词、佳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句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

    3.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教学识字是重点,而且识字量比较大。我们在培养学生识字量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兴趣培养为前提,以识字方法学习为手段,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两大学习方式的作用。识字方法的介绍与学习在“识字教学策略”中会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4.课内外结合,全方位识字

    语言学习是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汉语是我国儿童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识字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2001)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将课内、外识字结合在一起,尤其注重在课外识字,在生活中识字,从而从多种途径让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

    教师可以联系教科书中的识字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识字词。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一课时,结合认识“打球、拔河、拍皮球”等字词,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认识一些体育机械,增识一些汉字。又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自选商场》一课时,结合认识食品、日用品、文具用字,引导学生到自选商场看一看,收集一些商品包装袋,认认上面的字。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汉字无处不在,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览室、去图书馆、去书店、去上网……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生活中认识的字制作成卡片、板报、集锦等,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机会。如在班上开辟“识字园地”,鼓励学生在园地中展示课外识字的成果,与大家分享等。

    5.处理好教材和扩展资源之间的关系

    根据识字教学课型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2 次扩展阅读。对于有鲜明主题的韵文、儿歌等内容的学习,一般都会有针对主题的扩展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和扩展资源之间的关系。

    简要的说,教材中的韵文、儿歌等和扩展资源的阅读材料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精读和博览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哪个版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门挑选出来的适合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的精品,教师将这些文章作为优秀的“范例”,以课本为基点,对学生进行识字方法、朗读方法等的指导,听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情感意识的渗透等。而扩展资源是和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资源,对于低年级教学而言主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短小上口的、图文音并茂的、趣味性较强的顺口溜、诗词、绕口令、儿歌、童话、传说等各种体裁的短文,学生由教材中的课文学习再迁移到对扩展资源进行无拘无束的广泛阅读,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展资源来深化对韵文、儿歌的理解,再认了生字,并且根据文章情景联系上下文巩固了生字的含义,另一方面积累了表象,拓宽了知识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进行创作的兴趣,并为写作提供了素材积累。

    扩展并非是盲目扩展,扩展资源和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从以下几种相关性来选择扩展资源:

    (1) 扩展资源是为了再认生字或加深对生字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于拼音和识字教学,所选择的扩展资源主要是为了反复呈现和应用所学习的拼音或生字,或是和拼音生字相关的篇幅较短小的适合诵读的顺口溜、绕口令、儿歌、字词趣闻、相关小典故等。

    (2) 扩展资源是教学中背景和难点的延伸。扩展阅读资源可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材料,例如课文背景知识,儿歌上下文,他人改编的韵文、故事等;此外,还可以针对教学中重点的词汇、现象等进行解释与说明。

    (3) 韵文、儿歌等主题性较强的教材内容和扩展资源是横向类比关系。扩展资源应选择和教材的主题思想相关、结构体裁类似相近的段落篇章,来提供对比阅读、扩展阅读,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和知识。

    • 二、识字教学常用教学策略

    选自马宁博士论文《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试验研究》

    1.信息技术辅助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识字效果。一般来讲,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演示工具、自主探究工具、信息加工工具等应用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进行识字。

    将信息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情景图画,在图画旁都配上合适的扩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在图文结合的情境中阅读、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在教学一些难字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合体字拆成两部分,制作成多媒体动画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动画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两部分拉拉手,碰碰头,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既激发兴趣,又提高识字效果。在学习象形字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呈现出象形字形象的演变过程,并把这些象形字结合在一起,编成故事,让学生边看演示的动画,边听老师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学生也把这些象形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将信息技术作为自主探究工具。在识字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形式丰富的游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扩展阅读材料,这也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

    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学生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在留言版、word 或powerpoint 等工具中打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或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板报等,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加工。

    2常规游戏中识字

    (1)摆长龙。利用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识字。

    摆——边摆边读,不会的可以请教小组内其他同学;

    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读自己的字卡,找出难认字并将其放在一边;

    考——学生互相考认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收——快速收回字卡,边收边读。

    (2)找朋友。教师根据合体字的结构,将汉字分别编制成不同的部件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合适的部件,组成汉字。

    (3)选难字。利用生字卡片的作用,先让学生自己读生字卡片,并将不会的字挑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难字,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胆量,还可以互相学习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4)开火车。如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的又快又准确,又如说话比赛,让学生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

    (5)眼明手快。可请一个学生做小老师,任意读出一个生字,其他学生快速从所有的字卡中识别该字,看谁“眼明手快”。

    (6)邮差送信。选一位学生扮作小老师,将生字卡片当作书信,随意发给多个孩子,然后读生字,手执所读字卡的学生必须快速将字卡帖到黑板上。

    (7)闯关游戏:四人一个小组,并在组内建立“过关制度”,对于组内最先学会或是认读生字过关的学生,教师就会在他们的书上印一个“我最棒”,并聘为“小小考官”,让他们带着“考官证”上岗,去考组内其他学生并辅助他们识字。如果小组的四名学生全部过关,这个小组会得到一面过关的小红旗。在每单元结束的时候对于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8)生字早餐。每天在小黑板上写十个生字,学生进教室前必须用过“生字早餐”,即逐个快速认读生字,这样能大面积地进行生字巩固,也能了解学生掌握不牢的生字,从而有针对性地再现。

    (9)体语游戏。让学生根据出示的字或是词语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跑、跳,抓,背书包”等;或让学生根据字或是词所含有的意义做出相应的表情或是表演,如“着急、慌张、高兴”等。

    3鼓励生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创新识字、自主识字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常用的方法有(陈秀英,2003):

    (1)编谜语。例如学生在识记“蚂”时,学生编:一条虫和一匹马是好朋友。

    (2)编顺口溜。例如区别“渴”与“喝”时:口渴要找水,喝水要用嘴。

    (3)编故事。如识记“淡”时,编故事:从前,有一处地方起了大火,大家马上用水泼,最后在大家努力下,大火终于熄灭了。过了很久,那里只留下淡淡的痕迹了。“苦”:古时候有一种草,长得很美,一个嘴馋的人摘下来一尝,马上吐掉,原来这种草很苦。

    (4)加减法。如加一加的方法记“们”(门+亻),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几”(机-木)。

    (5)找“亲戚”。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混淆这些字,学不得法。这个游戏主要帮助孩子们主动发现形近字的区别,减少错误。如教学“吧”时,可以让学生找出与“吧”相似的字进行比较,学生列举了“把”、“爸”等。

    4促进生对所字的运用

    识字学习应是以应用为中心的,教师除了强调对重点字、难点字进行游戏或识字方法的引导外,尤其应重视设置一些利于学生对汉字及词汇进行综合应用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中对所学汉字进行运用。具体可采取的形式有:

    (1)扩词扩句:给所学的汉字扩词、扩句,将自己想到的词或句子打写下来。

    (2)编谜语:从字音、字形、字义等角度为所学的汉字编字谜;用所学的汉字组合起来出谜语等。

    (3)编故事、儿歌:从字音、字形、字义等角度为所学的汉字编故事、编儿歌;或者选择几个所学的汉字,将其连起来组成故事等。

    (4)自由主题打写:在一定的打写题目中,尽可能应用所学到的汉字或词汇。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识字
    • 进行
    • 学习
    • 教学
    • 学生
    • 汉字
    • 教师
    • 生字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