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需生的辅导策略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特需生的辅导策略

    特需生的辅导策略


    小陈同学是留级到我班的特殊需要学生。关心、帮助其转化,是我的职责。为了尽到这一职责,我决心对他进行个案研究,以便有的放矢地促成他的转化。经过两年的实验,收到了效果。现分以下五个方面阐述研究的历程和成果。


    一、原始情况的调查

    该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学习和纪律都不尽人意,经多方面的了解,得知他有以下诸多不足之处:

    1、上课不安心,自己做小动作,有时还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

    2、经常不做或拖拉作业,有时教师把他留下补做作业或进行个别教育,他就会乘人不备私自溜走。

    3、逃学现象十分严重,有时中途上了一两节课就不辞而别偷偷溜出去玩了,有时借故回家拿算盘或颜料等学习用品,而且一去不归;甚至有时一整天背着书包不去上学,在外面溜达,一直玩到放学吃饭的时间才回家。老师以为他生病了,家长则以为他上学了,逃学对他来说似乎习以为常。

    4、该生是早产儿,先天不足,后天调理也不够,长得又瘦又弱又矮小,智力也差,他母亲曾带他到南京儿童医疗中心检查,测试结果,智商只有70

    5、由于以上种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该生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低下之列,从以下一至五年级语、数成绩一览表可见一斑。

    由于成绩低下,每学年不是拉一把让他升了级,就是通过补考再拉一拉让他升级,到了五年级,实在拉不上去了,加上家长的一再要求,学校经过研究协商才留到我班的。


    二、问题成因的追踪调查与分析

    帮助特殊需要学生转化,是不能凭个人主观意向去进行的,必须深入了解形成的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只有先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通过多渠道的追踪调查,归纳出以下几点。

    1、家长以为孩子小,体质差,智力也低,因而对小陈采取放任的态度,平时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更不辅导孩子的学习。有时随口问问作业做了没有,孩子往往瞒天过海地说做好了,其实并没有做好,天长日久,形成了不做或拖拉作业的不良习惯。

    2、家长有时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智力低比不上别人,从而引发了他的不良心理,他想反正自己的智力低,学不好是必然的,往往表现出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

    3、他的母亲是喜欢打麻将,家里总热热闹闹,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中,孩子怎么能安心学习呢?再加上他父亲认为自己小时候也很差,现在不是挺好吗?因此,生气了就打一顿,过后仍然不过问,这样就更造成了他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

    4、班内同学也瞧不起他了,下课后很少有人约他在一块玩,使他感到在校内也缺少温暖,加上学习又学不下去,整天无所事事,只能是日复一日地混下去。


    三、对症下药做好转化工作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既然引起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家庭,那么要促成他转化,首先得改变“家庭”这个外部条件的不良影响。我多次找家长促膝谈心,当家长逐步认识到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利害关系之后,既表示感激,又表示尽力配合。两年来,按老师的建议,家长也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归纳起来,家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有益的配合。

    1、为了让孩子安心在家做作业,他妈妈改掉了打麻将恶习。他妈妈还教会他使用煤气炉、烧饭、热菜,养成他生活自理的能力。

    2、小陈刚留到我班时,逃学,不做作业,喜欢在外闲逛等毛病特别严重;而我担负着将近40名学生的工作量,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管着他,这是我感到最棘手的事。当我把这困难向家长讲明之后,他们非常理解,为了积极配合,很快他们找到一位待分配的师专学生,每月开支200元酬金,不仅请他当家教,还请他每天早晨护送,下午放学接他回家,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两个半月。这一措施果真奏效,不但堵塞了他逃学不做作业的漏洞,而且也提高了作业质量,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慢慢地形成了,也就是说他的心态正发生着质的转化。

    3、当家长认识提高之后,关心孩子已不是流于形式了,而是多角度、经常性地抓在实处。特别是他妈妈,经常抽空主动找老师联系,互通信息,并问老师还需要哪些配合。在老师的建议下,她每天回家都要问小陈作业做了没有,并检查他的作业,叫他读书,帮他签字,每天都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为了让孩子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学习活动,还注意改善伙食增加营养。

    进入六年级后,她知道孩子的数学底子太差,而数学本身系统性很强,孩子学起来十分吃力。于是她请了外校的专职数学老师给孩子补课,以逐步适应毕业班教材的学习。特别是到了小升初升学考试的前两个星期,小陈突然鼻子大量流血,脸色蜡黄,身体很衰弱,在我的建议下,他母亲陪送他去医院治疗,使他的病情很快得到遏制并日趋好转。不仅如此,为了防止他因身体不适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的回潮,在这期间,他母亲再一次接受了我的建议,坚持每天送他到课堂上学习,一放学就接他回家完成作业。有时她还想到老师工作繁忙,几乎天天和我电话联系,以便随时配合老师对小陈进行教育、督促、鼓励……她的这一举措令老师们、校领导都很感动。总之,家长从各个方面予以积极的、有效的配合,使我更加充满了做好小陈转化工作的信心。

    ()取得了其他任课老师的同步关心

    为了全面关心小陈的成长,我又主动和其他任课老师取得联系,特别是数学高老师,以便互相配合,共同做好促进转化工作。如平时上别的课,我经常到教室外面看看,一旦发现他做小动作或分神,课后便随即和任课老师共同对他进行教育。有时其他任课老师也主动向我反映情况,既有不好的,也有好的,每当听到小陈好的苗头,我便抓住这一“闪光点”,在晨会课上给予表扬,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打消他自卑心理,增强不断进取的信念和勇气。就以教数学的高老师为例,她教学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接班没几天,就发现小陈虽是五年级学生,但连二三年级的一些基本概念都不懂,为了不让他掉队,经过商量,高老师也表示要在他身上下一番功夫。高老师利用课间,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不厌其烦地把他留下来,耐心细致地进行个别辅导、补课,一点点、一步步地讲解,直到他弄懂为止。在高老师日复一日长期不断关心下,小陈的数学成绩,已由二三十分上升到六七十分。这一喜人的进步蕴含着高老师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调动全班同学的友爱精神

    集体的温暖往往能激发上进心,为了让小陈在班里得到这种温暖,我主要做了以下精心安排。

    1、让大队委董某与他同座。董某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十分懂事,他很理解老师的意图,努力做到处处注意关心小陈的进步,事事起到表率作用。

    2、向全班同学说明情况,讲清道理,要求大家不要疏远小陈,并且要约他一起开展有益的活动。谁在这方面做得突出我就给予表扬,就这样小陈和同学相处得十分和谐。

    3、小陈由于受母亲的影响,平时喜欢唱歌跳舞,为了显示他的闪光点,在节日庆祝活动或班会课上,我都安排他上台表演一两个节目,每当他表演完节目后,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的陈莫某总是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总之,小陈虽是“差生”,但在我班不仅没有人歧视他,相反关心他,帮助他的友爱之情处处皆是,他渐渐地爱上了这个班级,同时他也在尽力洗刷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双差”形象。

    ()身体力行,循循善诱,激励进取

    我除了担任班主任,还担负着语文教学工作。平时一方面督促他按时按量完成语文作业,一方面课余时间还与高老师相互协调交叉进行辅导。每当到了期中期末考试前些天,几乎每天都要他到我家来进行系统复习,遇到不懂之处,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寒暑假一到,我怕他走回头路,也经常家访,有时要他在我家做暑假作业和他谈谈心,和他一起看看电视……让他的假期过得既充实又轻松愉快,就这样,他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学期,有一次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我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形式,即不仅家长参加,全班同学也参加。举办了同学们的作业、作品展览,还由同学们分头编排了许多节目向家长汇报。家长会上表扬小陈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纪律、学习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由于这次家长会的激励,小陈进取的信心更足了,他家长配合教育的劲头也更大了。


    四、初步成果

    由于学校、家庭诸方面的紧密配合,经过两年不间断地关心、帮助、引导,而今小陈已取得如下长足的进步:

    1、除了五年级第一学期初受旧习惯的影响,逃过一两次学外,再也没有逃学了。

    2、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已形成习惯,有时有的作业题不会做,只好第二天到校请教老师完成。

    3、课堂上已能安心学习,有时还能争取举手发言。

    4、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经常不是他值日也到校帮助别人打扫卫生,而且不怕脏,不怕累。看到班上男同学跳绳得了第一,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5、课间能和同学们一起开展有益的活动,不再胡闹。

    6、他阅读文章能提出疑问;能记住许多歌词,会唱很多流行歌曲;数学难题只要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就能理解,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智力有所发展。200869日,小陈在母亲陪同下去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花了半个多小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智商测试,诊断结果是“iq86”这一可喜的结论,有力地证明了老师、家长的心血没有白费。

    7、对学习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并萌发了钻研精神,学习成绩,特别是语、数成绩已由原来的特别差,提高到中等水平(详见下表)。小升初升学是检验这一实验成败的一场硬仗,我担心他一时紧张考砸而前功尽弃,可喜的是,由于此前家长、老师一再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保证了他充足的睡眠,结果考试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料:语文75分,数学89分,成绩又跃居中等偏上,小陈没有辜负大家对他的希望。大家两年的心血终于赢得了大家笑逐颜开的一片慰藉。








    五、结果

    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小陈的心态已发生了喜人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在一帆风顺中形成的,而是在不断反复不断推进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他自己由不自觉到自觉的长期艰苦磨炼中逐渐形成的。


    • 标签:
    • 五年级
    • 生理疾病
    • 违反课外纪律行为
    • 扰乱课堂秩序行为
    • 学习态度问题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家庭成员打麻将
    • 同伴接纳被拒绝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