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丽二小《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概述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感受课文中出现的反复手法的运用,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3.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 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难点:
品味萧红语言中反复手法运用的妙处-
学习者分析
-
教学重难点分析
-
教学策略
-
教学资源
-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意义非凡,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2.介绍略读课文采用几遍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1.第一遍读文:快速浏览。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并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
(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词语。(应有尽有、美丽、快乐、自由……)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学好略读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1.感悟园子的美丽、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第二遍读文:把初步感受重新变回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美丽的园子?
师: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并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生快速浏览,做旁注。)
学生交流。
2.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第三遍读文: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
师: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承载着这份自由和快乐。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一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学生交流十一件事。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1.研读“自由之事”
师: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铲地)
师: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用好几个自然段写;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对外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详略得当。)师:其它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比如说:浇菜。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
师生合作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体会作者萧红的快乐,感受祖父的那种宽容和爱。
2.研读“自由之景”
师:(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
1】找出段落中反复的句式,感受景物的自由。愿意……就…… 愿意……就…… 愿意……就……
2】对比句段,进一步感受园子的自由。
课件呈现: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表现了景物的美)
3】借景抒情,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自由。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我愿意(捉蚂蚱),就();我愿意(),就();
师生合作读,感受童年的快乐自由。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4】质疑: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1.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
2.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什么疑惑吗?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能解开你心中的所有迷惑。-
教学反思
-
-
- 标签:
- 感受
- 自由
- 这是
- 课文
- 园子
- 萧红
- 感悟
- 愿意
- 2.
- 快乐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