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三种路向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三种路向————"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高层论坛"名师会课观后

    李建军

           笔者参加了“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高层论坛”,这次活动向与会者展示了台湾、香港和大陆小学语文阅读课各一节,生动地展现了“两岸三地”小学语文教师深厚的语文教学素养。虽然这三节课风采各异,但是,从整体印象来看,都生动地体现了各自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刻理解,代表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界阅读教学探索的三种路向,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阅读教学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路向

    (一)评点感悟的传统路向

           这是由台湾台南市亿载国小蔡青芳老师执教的一节课,教材为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

    1.过程描述。

           首先,引发动机。

    (1)播放周杰伦创作的歌曲《千里之外》,学生边听边找押韵的字,汇报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以及歌曲唱出的心情。

    (2)联系生活,汇报自己和朋友分别时的心情。

    (3) 那么千年以前的大诗人送

           别的心情怎样呢?过渡到课文学习。

           第二,批注评点。

           出示课文,引导看图读文。老师以提问的方式重点理解飞檐、仰望、远眺、沙鸥点点、伫立凝视等词语  

           第三,涵泳体会。

    (1)播放《登黄鹤楼送孟浩然》诗歌朗诵动画,学生观看画面,倾听朗诵。

    (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逐句翻译在纸上,要求把诗歌的味道写出来。

           第四,汇报回馈。

           汇报小组翻译成果,进行回馈评价,总结。

    2.简要评析

           之所以把蔡青芳老师的这节课概括为“批注感悟型”,主要是因为在这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让我们很好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语文的“批注评点”和“涵泳体会”的基因特色,体现了教者对语文教学传统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把握。

           “批注评点”指的是对文本中个别词句的理解和感受,但这种理解和感受不是脱离文本整体的一种理解和感受,而是在整体中对局部的深入体察。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批注”词语,蔡老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观察图形、辅助图画等,对仰视、远眺、凝视、伫立等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对诗人送别好朋友时的动作、心情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这些举措非常鲜明地打上了中国古代语文批注评点的深刻印记。但是,这种批注点评很好地把握了诠释的尺度,保持了诠释的节制,教师和学生都不作过多的发挥和引申,而是点即止,既没有情感的泛滥,也没有繁多冗长的陈述,给下一步更为深入的涵泳体会留下了广阔空间。

           提起“涵泳体会”,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老先生式的读书读到头向后拗过去的情景。但是,在蔡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的却不是这种冥心盲索,而是异常的轻松和沉静。在“批注点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直接阅读诗歌,小组悄悄地讨论如何用现代的语言把诗歌的“味道”翻译出来。以交流、翻译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内省,通过向内探求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介绍和词语的批注,充分感受古典语言的魅力,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传情达意,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感受向情意表达的进一步延伸。

           蔡老师的课虽然引入了当代的流行音乐元素,采用了带有游戏色彩的选号汇报,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仍然体现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以批注评点为“经”,以感悟为“纬”的阅读教学本色,对于当前追新逐异的语文教坛来说,无疑是保留了一丝自在而稳健的古典韵致。

    (二)策略引导的技术路向

           这是由香港基督教宣道会宣道小学洪慕竹老师执教的一节课,课题是《多多族的恶梦》,材料选自儿童图书《爱动物》中的一部分。

    1.过程描述。

           首先,整体猜测。

    (1)读故事的标题《多多族的恶梦》,猜猜故事会说些什么,在工作纸(工作纸是我国港澳地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类似于我们的学习活动设计,但内容更为丰富,使用更为灵活)上写下来,然后分享。

    (2)出示图画,猜测多多族的恶梦跟哪幅图有关?

           第二,猜故事情节。

           第一题:外星人来地球做什么?

           每组1号跟同学分享自己的推测,小组中认为推测有理的举手,与全班分享。

          每组1号跟同学朗读分享原故事,查验自己的答案。

          第二题:外星人会怎样对待多多族?

          每组2号跟同学分享推测内容,小组中认为推测有理的举手,与全班分享。

          每组2号跟同学朗读分享原故事,查验自己的答案。

          第三题:多多族人是怎样表现的?

          每组3号跟同学分享推测内容,小组中认为推测有理的举手,与全班分享。

          每组3号跟同学朗读分享原故事,查验自己的答案。

          第四题:猜外星人的样子。

    (1)故事读完了,有什么感受?将外星人的样子画下来。

    (2)看原文插图,查验自己的答案。

          第三,整体反思。

          人类和外星人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

    2.简要评析。

          这节课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猜测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中洪老师充分发挥工作纸的作用,通过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不断唤起学生的想象,从整体到部分,各个击破,引导学生不断猜测和写作,然后分别与原故事情节进行查验对照,逐层开展思维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小组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总是先让小组中的某位同学先在小组内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推测,然后在同伴认为推测有理的情况下发言,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学习共同体作用。

          此外,教师还非常重视学生的推测与原文情节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最后,教师不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故事的整体反思。就这样,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互相激荡,既有发散式的思维拓展,也有聚焦式的思维碰撞;既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丰富想象力,同时也尊重了原作的内在规定性。这种阅读不是为了简单的吸收,不是指向已经固化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界限,但又是不确定的。它是对话和生成,是智慧的开启。

          显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洪老师采用了阅读策略指导的技术路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一种非指导性的角色参加讨论,她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直率、真诚与无拘无束的团体学习氛围,以促进小组猜测、阅读、评价活动的顺利进行。整节课节奏明快,让阅读过程真正变成了一个思维探险和读者参与的过程,对于发挥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推测及比较的思维能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汇报表演的展示路向

          这是由江苏海门东洲小学祝禧老师执教的一节课,这堂课是在学生学完《开天辟地》课文之后的延伸性阅读课。

    1.过程描述。

          首先,析字导入。板书“大”字,请学生把“大”字用动作做出来,再板书“天”“立”二字,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天地间”的内涵,由此揭题,学习《开天辟地》神话。

          第二,明了学习重点。

          介绍创世神话,引导学生发现神话的流传方式,强调神话口耳相传的传承特征,指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就是“口口相传讲故事”。

          第三,讲述中外创世神话故事。

    (1) 请学习小组推荐代表按照故事情节分段讲述《开天辟地》,引导评析,进一步明白讲故事的要求。

    (2)引导思考《开天辟地》这则神话什么地方最有意思,对哪些地方有疑问,引导学生不断追问,再与其他类型的故事进行比较,理解神话故事“浪漫、神奇、超凡”的特点。

    (3)学生分别讲述课外阅读《圣经》创世神话、北欧创世神话、古印度创世神话和贵州苗族的创世神话。

    (4)比较中外创世神话的异同。

          第四,领悟创世神话中的追问精神。

          欣赏腾格尔演唱的歌曲《敕勒川》及歌词,体会其渺远苍茫的旋律及歌词中所透露出来的先民对世界众生万物来源的纯朴追问。

          第五,师生齐颂《盘古歌》。

    2.简要评析。

          应该说,当前大陆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非常活跃,各种级别和类型的会课比武层出不穷。祝老师的这节课就是诞生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之下。显然,这节课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课堂教学,而是在课文学完之后,对阅读教学还需要做些什么的一个深层次的探讨。

          通常人们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总是停留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上,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很少进一步关注这篇课文的学习还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祝老师根据神话流传的方式把这节课的主要活动定位在讲述故事上,可以说是体现了对神话文化和课文特色的准确把握。这既是她独树一帜的“文化语文”教学追求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拓展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

          这节课上,在引入之后,祝老师重点展示了学生阅读学习的成果,那就是讲故事。无论是讲述课文还是课外阅读材料,都让学生受到了很好的语言训练,在体现课文特点的同时,也暗合了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语文学习向来就是实践的,而这个实践除了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之外,更有丰富的讲述表达活动。这个活动依靠的主要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揣摩和训练。可以说一个具有表演和展示性的故事讲述活动,其实包含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丰富内容,既有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表达艺术的讲求。

          从教学策略上来说,本节课采用的是汇报表演的展示路向。但是,我们的视野仅仅局限于此,也许还不能深邃地洞察本节课教学的真谛。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课堂教学时,就会发现,祝老师在讲述活动中别具匠心安排了追问和比较的活动,把握神话故事的特征,以学生亲身的讲述表演为基本动作,辅之以宏阔视野的文化引导,使得一个看起来人人能为的阅读讲述具有了文化的厚度和思维的深度。

     

    • 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启示

          以上三节课,虽然是不同地区、不同教师的三节不同风格的语文阅读课,却非常生动而有趣地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不同课型路向,对于人们认识语文阅读教学,辨明阅读教学中是与非,提供了颇具裨益的启示。

    (一)要重视传统经验的继承与转化

          长期以来,与其他学术领域的发展一样,我国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追求自身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这种追求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传统应有的科学态度,把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一味地贬斥为无理论、无规律等,忽视乃至忽略了本民族语文的特点及优秀的经验,把一些长期以来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当作陈词滥调,像倒洗脚水一样倒掉了。仅就“批注评点”和“涵泳体会”这两种方法来说,一般人往往把们和笼统、含糊、零碎、不确定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种方法倒是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虚实相生、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国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比如说“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因声求气”等等。但是,这些优秀传统不会自发地发挥作用。无论怎样优秀的传统,都需要珍视与转化。不珍视传统,就容易造成虚无主义,缺少自己个性化成长的根基。不进行转化,就容易生搬硬套僵化停滞。

          可喜的是,在蔡老师的课上,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传统转化的功夫。一开始抒发送别之情的流行歌曲,回忆朋友分别时的情景,多媒体“音诗画”的诗歌吟咏,都非常别致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及诗歌所描绘的送别意境之中,为21世纪的小学生跨越时空,与一千年前的大诗人进行对话和情感共鸣,完成了情绪上的铺垫,然后重点进行关键词语的“批注评点”,再结合现代表达策略的运用,通过翻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味道”写出来。整个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沉浸在诗文的玩味和品赏之中,音乐图画就不是简单的课堂热闹,翻译也就不是粗鄙的“硬译”,这不正是抓住了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髓和本质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离不开传统语文优秀经验的开掘,这首先需要我们的胆识,有“守旧”的勇气,在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中,正视传统,善待传统;其次,这还需要我们的智慧,对传统进行应有的转化,完成与时代、与儿童、与学科的完美“对接”,避免食古不化。

    (二)要重视现代阅读策略的运用

          20世纪4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界开始进行阅读能力研究,但是,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引起了人们对阅读技能训练的重视,但并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直至西方元认知理论的传入,人们才开始重视认知策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形成阅读策略运用的能力。这种策略教学观把阅读视作读者原有知识和文章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构文章意义的积极过程。根据这样一种新的阅读思维模式,策略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趋势,也是改革我国传统的阅读技能训练的必然需要。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拥有的不是一种重视技术和策略的文化。经常视“技“”术”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不愿意进行堂而皇之的运用和研究,言说时也往往羞羞答答,导致了实际运用中策略、技术型知识的模糊和不足。阅读策略和技术的研究也不例外。很多人总是认为,只要让儿童沉浸在阅读环境中,儿童自然而然能够发展成为理解力强的读者。然而,对于多数儿童来说,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引导儿童学会恰当地运用策略,才能让儿童成为更有能力的读者。

          洪慕竹老师的课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洪老师巧妙地以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推测的阅读策略,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创造出了新的阅读天地。通过教学,学生创造出来的故事既不同于原有的阅读材料,也不完全是个人知识的翻版,而成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成果。特别是猜测的分享交流,使得个体的阅读成为了一个班级全体学生与原著作者共同参与的创造过程。可以看出,是推测策略的运用,才使得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程序变得格外简洁,教师的作用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策略的运用,把阅读变成了一个充满无穷趣味的冒险,全然不见繁杂琐碎的分析讲解和枯燥乏味的简单诵读。

          当然,阅读策略还包括确定重要内容策略、概括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相应的策略,一定会把阅读教学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交互作用,建构新意义的创造过程。

    (三)要重视表演展示的教学意义

          一提起课堂表演,很多人就会把它和虚假、做秀、欺骗等联系起来,遭来的往往是人们的不屑和嗤之以鼻。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的各种会课活动中,这样的表演不在少数。但是,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思考一下,我们既然习惯于把课堂称作舞台,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这样的舞台上有表演呢?

          其实,影响人们态度的不是表演这个词,而是表演本身,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表演。而这里的关键,就取决于教师是把表演当作欺骗学生和观众的工具,还是把表演当作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一种方式?事实上,表演更多表示的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角色要求进行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活就离不开表演,人需要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赢得关注。表演构成了人类日常行为的基本内容,没有了表演,人类就无法完成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我们不能因为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对表演的有意歪曲,而遗忘乃至放弃对表演真义的追求。课堂本来就应该是一种表演,但这种表演不是刻意的哗众取宠,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将学生根据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将学习过程和成果展示出来的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生命力量的具体存在和自由舒展。如果教师拒绝了学生的表演,就是关闭了学生生命之流奔涌的闸门。

          从这个角度来看,祝禧老师的课无疑是成功的。在她的课上,无论是讲神话故事,还是对神话故事特征的概括,还是对中外神话故事的比较,等等,都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表演过程,让我们清晰地耳闻目睹了学生生命张扬的生动轨迹。

          如果我们进一步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视角进一步分析,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过去,我们常常把阅读当作是一种吸收,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作品中抽取意义披文得意的过程。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能力的认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比较重视,就是在一些课堂上有一些表演的因素,如分角色朗读等,其意图也往往局限于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记忆,而忽视了阅读表演本身所具有的展示学生形象和情意的致用功能,由此造成了不少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残缺和阅读教学课型的单调。

          可以肯定的是,祝禧老师的课是大胆的阅读课型创造。她把我们只是偶尔为之的汇报表演充实加工为一堂课,成为一个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汇报表演的展示活动,为表演“正”了“名”,也向我们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之外,还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讲故事的所在,成为学生表演和展示的所在,成为学生体验阅读快感的所在,成为学生思想交锋和精神成长的所在。只有这样,才是相对完整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不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误用”随便抛弃表演,而应该把它当作阅读教学的重要活动来进行开发,发挥出表演应有的教学意义和学生发展功能。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提供的三节不同类型的阅读课,为我们展示了当前阅读教学探索的三种不同路向,从一个侧面深刻地说明语文阅

          读教学就应该是教师教学个性和不同教学策略在具体文本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而这,必定是一个理性思考和艰难抉择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学院如皋分院)

    • 标签:
    • 策略
    • 教学
    • 学生
    • 阅读
    • 传统
    • 老师
    • 语文
    • 小学
    • 探索
    • 表演
    • 引导
    • 阅读教学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