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觉论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语觉论的核心观点
(1)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所谓语觉,是指客观存在并为人脑所独有的、专门用于感受和辨识口头语言中各种语义关系的第六种感知觉。语觉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对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对语义的分析与识别。语觉不仅在大脑皮层具有属于自身的、完全独立于其它感知觉皮层的言语高级中枢,而其在皮层下也有完全属于自身的、与其它感知觉通道不相重叠的低级中枢,所以语觉可以从原有五种感知觉系统中独立划分出来,成为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
(2)语觉功能具有先天性和生长发育关键期。语觉既有先天遗传特性,也与后天的习得过程有关,但主要是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即具有先天性;凡属先天遗传的特性必定存在一个生长关键期,语觉也不例外,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是0-12岁,最佳敏感期一般来说是在9岁前,从9岁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1/2左右,到14岁则下降到10-15%左右。
(3)语觉论对言语理解(即“听”)和话语生成(即“说”)所涉及的语音、语法、语义等三种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语音心理加工(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具有先天遗传性。
语法心理加工(词法分析和句法分析)具有后天习得性。
语义心理加工(对语义的分析和识别)具有先天遗传性。
(4)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语觉论将言语能力中的“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加以明确的区分——认为前者主要靠先天遗传,而后者主要靠后天习得,是两种本质特性完全不同的言语能力,因而对这两类言语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5)在语觉论指导下,通过批判、继承当代主要的言语理解和生成理论,提出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基于语觉的新型“言语理解和生成模型”和“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模型”,这类模型不仅对儿童的第二语言学习,甚至对青少年乃至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林崇德教授对语觉论的评价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先天的呢还是后天的?何教授在书中例举了一对对立的观点:一是乔姆斯基(N. 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强调儿童有一种受先天遗传决定的“语言获得机制”;另一种是赫布(D. Hebb)的“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强调儿童语言能力既有先天的生成言语的特殊结构,又还需要有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其实,对乔姆斯基最早提出质疑的不是赫布,而是他的学生麦克尼尔(D. McNeill)。在乔姆斯基的心理语言学的基拙上,麦克尼尔建构了发展心理语言学,与前者不同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先天性到先天与后天交互作用;二是从重视语法转向重视语义。而何教授则认为,语言涉及语音、语法和语义,婴儿对于语音和语义有天生的、遗传的感知和辫识能力,但对语法的辫识能力则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正是这位不是直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何教授有别于任何一家的独到见地。
何克抗教授所指的“语觉”,主要是指“从一般听觉系统中独立出来的语义感知觉系统”。语觉是什么?何教授提出:“语觉是人类第六种感知觉”的崭新命题,并对此做了详尽、完整和科学的论证。对于语觉的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何教授既肯定“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同时又强调“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的思想,并提出了“后天环境的影响和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为此,何教授不仅比较了儿童语言获得过程和成人言语生成与理解过程,而且也论述了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后天习得性;不仅阐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也分析了语觉论对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影响作用。这样的论证,理由充足,内容翔实,富有说服力,更具创造性。何克抗教授提出的“语觉论”和以往语言发展理论或儿童语言获得理论有何关系?我认为主要是继承、发展和创新。他系统地比较了语觉论与巴甫洛夫“两种信号系统”理论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性;指出自己的语觉论是对当前诸如上边提到的乔姆斯基等人的主要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是有道理的,也是客观的事实。
何克抗教授的“语觉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理论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实际的作用。在本书中,何教授论述了“儿童语言发展与语文教学”以及“语觉论对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他携其弟子,深入教育实际,运用其“语觉论”对小学语文和外语两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实验,使实验点的小学生在语文和外语学习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运用该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指引下所形成的全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识字、阅读和作文能力普遍达到传统教学的四至五年级的水平;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则可普遍达到初中的水平(相当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四至五级)。
详细信息请参见:何克抗,《语觉论──儿童语言发展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标签:
- 语觉论
- 能力
- 后天
- 语言
- 教授
- 理论
- 跨越式
- 先天
- 儿童
- 言语
- 语义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