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小庙语文课题教研计划实施情况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 理论学习

     

                                 阅读改变了我

                                      ——《改变,从阅读开始》读后感

     

                                                小庙语文组:张婷婷

               我是很喜欢读书的一个人,在我家里,床头,案头,甚至卫生间,都有我所喜欢的书籍,听家里老人讲,我小时候哪怕捡到一张报纸,也要看上半天,至于各式各样的小人书,则是我小时候的最爱,一直到今天,每每旧书摊前有类似的书,我也要蹲着,看上一阵。

             及至大了,我才突然发现,一直以来看的书籍,有的已经内化为我的思想,从初为人师时天天要看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到前不久看的《学生第二》,到现在看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我忽然惊觉,阅读,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了。每天晚上,不捧上一本书,看上两三页,那是断然睡不着的。

            前一阵非常迷余秋雨,读了几篇他的散文,惊如天人,他谴词造句的功夫已经出神入化,毫无联系的词语,在他的笔下,能幻化出一个极美的意象。如果说,看他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那看朱永新教授选编的《改变,从阅读开始》,就是一种震撼了,他的书中,选编了19位智者的讲话,这些智者,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19篇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对书中的辜鸿铭特别感兴趣,辜鸿铭是个怪人,一生共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日、俄、拉丁、希腊、马来等九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这么一位在学问上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以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的打扮直到终老。

          文章中,辜老谈到,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而这种温良,来源于同情心。他指出,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国人实际上已经变种,不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因为几乎丧失了“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既有着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另外,辜老还从宗教、科学、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叙述了中国人的这种使民族永远年轻、让心灵与理智得以和谐的秘密的源泉,是来自于中国的文明。

          整个演讲气势恢弘,旁征博引,看后让我深为震憾,辜老是中国近现代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国学大师,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但我在阅读中也发现,有些内容的提法我无法苟同,比如,在谈到关于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时,他说: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所以,我说中国的语言也就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就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力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老师们,这种提法的错误之处在于,并不能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就能推出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的语言让儿童去学都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情,原因就在于,儿童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有自有颜如玉。”读书,从古到今一直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当我们自己改变了,一切似乎都改变了。

          让我们继续阅读吧。

                                                二、 教研活动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小庙中心学校     袁孝珍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组“校园生活”中的首篇课文。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一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礼物,更是一首值得吟诵的师生情谊的颂歌。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感悟,让学生体会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并树立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文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2.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诗歌语言押韵的特点,初步感知这一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识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4、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韵律没。

    (二)过程与方法

    1、教会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欣赏、评价。

    3、学习个性化的选择方式,举一反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尊敬老师,感悟师生间的浓浓真情。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课前准备

    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让学生看图:谁认识这种植物呀?简要介绍:紫丁香是一种树干,开的花是紫色或白色。有香味,大多成长在我国北方,可供人们观赏。

       2、有一些同学悄悄在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着什么呢?有一群小朋友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歌。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考考生字,再把读给对方听。

       3、运用多种形式练读生字和词语。

       4、朗读展示,读自已喜欢的小节。相机引导评议。

     

     三、识字写字

     

       ①猜字谜:舌头尝出甘蔗味(甜)。一人站在大树旁(休)。

       ②小组自学要写的字:歌、牵、院、您、除、息、困。重点记字形,理解字义。

       ③通过谈话,交流各自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教师强化常用的记字方法。注意“歌”的右边是“欠”,不是反文旁。

       ④练习书写。

        院、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双耳旁。

        “休”要和“体”区另字形。

        休、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都有单人旁。

        息、您: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都有心字底。

        歌:第一、六两笔横要短,给右边的“欠”留出位置。

        牵:上边的“大”要写得小一些,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

       ⑤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四字格中的位置,描一个,写两个。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姿势。

       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议。

     

    四、拓展阅读

     

    读识字通中的内容。

     

    五、小练笔

       

    选几个所学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反思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呈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学生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学生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学生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学生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学生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学生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成功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仅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课时(张婷婷)

    一、复习巩固

      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教师注意纠正个别字音。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初读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书,整体感悟文中蕴含的情感。

      2.学生自读以后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名汇报,教师适时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5.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6.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2.在老师有感情地朗读中出示第二、三、四节。

      3.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品味词语。)

     

     

      4.合作完成口头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         );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您(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您(         ),让花香飘进您(         )的梦里。

      5.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饱含深情地再读一读。(指名读、生生互评。)

      6.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读。各组推选一名学生,互评互议。

      7.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加动作表演读。

      (以上环节的设计旨在采用“以读带讲,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练习背诵

    四、小结

      这一群小朋友在安静的小院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不仅给老师带去了美丽,也带去了对老师的感谢和关怀。紫丁香指的是什么?表达了小朋友们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五、拓展积累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句子、名言或诗句。

    六、小练笔

      用今天学的词语或积累的句子,写一段赞美老师的话,读给大家听。

    七、小结

      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一份珍贵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谊的颂歌。学了这一课后,相信我们师生之间会更加信任,共同进步,做最好的朋友。

    八、作业

      1.抄写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句。

      2.给老师写一封信。

     教学反思:

              (小庙小学 张婷婷)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学生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呈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学生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学生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学生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学生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学生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学生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成功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仅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三、活动总结

                       “同一起跑线”课题校本教研小结

     

                                                 小庙小学课题组负责人:赵春萍

     

            校本教研犹如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将老师们吸引到一起,一同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快乐着……在学习与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中,智慧的心灵常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中,我们依据同一起跑线课题组的安排选取了“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孩子的阅读积极性”为主题进行校本研究,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现小结如下:

    (一)扎实进行“同一起跑线”课题相关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1、研读理论书籍,加强理论提升

    本期,我们分别研读了《创设朗读情境教学的策略》、《巧创情境 多样朗读》、《体会文中情感把握朗读技巧》等杂志、书籍。通过学习理论,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如:赵志祥老师的《黄山奇石》,林莘老师的《一株紫丁香》,教师们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3、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我校实验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211”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不能轻松自如的运用“211”模式,完成当堂课教学任务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李主任、柏堰小学的何校长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他们先后进行了 “如何备好一堂课”、 “如何评课”、“如何写课后反思”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积极推动教学交流,提高教研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教研活动,保证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本期我们围绕《一株紫丁香》进行同课异构的集体备课、磨课活动。在活动中,每位实验教师积极准备,对《一株紫丁香》进行集体备课;并有小庙小学的袁孝珍、张婷婷和柏堰小学的张平、赵会四位老师同上这一课,课后大家再一起反思、研讨,进行一次和二次的磨课,使这节课设计得到最优化。另外活动中学校领导还积极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教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学期教研任务。

    (三)存在不足之处:

          1 、老师的教学能力,学习意识和反思能力等还有很多不足,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的岗位价值,仍旧还需要努力。本期我们虽然开展了本次校本教研,但从质量和效果来说不容乐观。原因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工作力不从心。这样一来,实验老师一方面要完成日常琐碎的工作,一面还要上好课,外出参加校本教研,实在疲于奔命。

          2 、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的质量有待提高,大家忙于各种活动和教学,对课题研究兴致不高,经验缺乏再加上无专家的指导,课题研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大多是抱着应付的心理。

    (四)、下一步的设想与努力方向:

         继续加强校本教研,创设以人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浓郁氛围,提高我校语文老师新课程的实施水平,使语文教研组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而且成为教师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学习型组织。

          总之,本期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本校全体语文教师受益匪浅,对实验教师本人在以后教学工作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有课题组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两校教师的勤奋努力,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我们的“同一起跑线”课题研究工作也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1-12-26

    • 标签:
    • 进行
    • 教学
    • 学生
    • 教师
    • 阅读
    • 生字
    • 老师
    • 朗读
    • 中国人
    • 一株紫丁香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