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环境的含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武法提教授

    • 学习环境的定义

     在当前的教育技术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不是术语)之一就是“学习环境”。但是,尽管“学习环境”一词在文献中频频出现,却极少有人去深入讨论究竟什么是“学习环境”,它有怎样的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意味着中心事物在其特定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由此推及学习环境,它当然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由于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者,因而也可以把学习环境说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和条件。学习环境中的“情况”是学习活动的起点和某一时刻的状态,而“条件”则是学习活动继续进行的保证。学习环境中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主要指学习资源;非物质条件包括我们常说的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此外还包括系统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习环境是相对于教学环境提出来的,学习环境主要强调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因而学习环境的概念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基础。

        目前对学习环境的概念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在教学论中,教学环境往往被定义为“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或“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田慧生,1996,p5),主要内容是家庭、学校、课堂中的物质因素,而文献中往往又把教学环境称之为为学习环境(田慧生,1996,p5)。因此教育技术学理论中的学习环境也往往成为教学环境的代名词,没有涵义上的区别,如美国教育技术学家Knirk.F.G(1979, 引自 田慧生,1996)就明确将学习环境定义为“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但是,我们认为不论教学环境或学习环境都绝不仅仅是物质环境,它们都包含着物质之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因素。二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环境是以“教”为主的环境,而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主的环境。因此,本文讨论的学习环境有其特定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学习赖以进行的物理环境”,更不是讨论如何美化校舍、如何在教室中布置课桌椅等。

        对学习环境的一种误解是认为学习环境是一个静态概念。这种误解来源于前面讨论的“学习环境仅仅是物质环境”的判断。事实上,学习环境是一个动态概念,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进程是共存共生的,随着学习活动进程的展开,学习环境中的情况和条件也不断变化,如:当学习者遇到困难时,教学系统通过诊断来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内容,或者通过协作学习活动来支持学习者。因此,学习环境和动态的学习进程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静态的学习环境观。也只有把学习环境放到动态的学习进程中去考察,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也才能把握住学习环境的本质。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环境的要素就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

    • 标签:
    • 学习
    • 定义
    • 学习活动
    • 条件
    • 内涵
    • 环境
    • 学习环境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