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义区有效教学项目南法信中小第一次活动日-----三年级数学上《平均数》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一、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踢毽比赛
师:前两天我们进行了踢毽比赛,分成了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队我们选了3个做代表,哪他们都踢得怎么样,是男生赢还是女生能赢呢?
1)放录像 师记录
2)算出总数,宣布结果
3)放老师的录像,老师加入,于是教师又宣布另一个队赢。(学生感到不公平)
为什么?(当比赛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比较真实水平?)
(设计意图:产生矛盾冲突,引出求平均数的需要)
4)引出平均
师:当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是不公平的,可是同学们,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3年级3各班人数就不相等,就没有办法比较某项比赛成绩的高低么?有好办法么?
板书(平均数)。
5)试算,初步感知平均数。
怎么求出甲队的平均数?可以拿出本来算一算,只列式计算。(求一求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概念和作用
1、汇报:怎样求得?师生间交流
2、再追问:甲队平均每人踢7个,是不是每人都真的踢7个?
是1号选手的吗?还是2号的?(采访选手),多的哪去了,少的怎么多了。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的求平均分的知识及经验,通过学生间交流讨论,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那么刚才老师用统计图记录了它们的成绩,如果你觉得不用算想用用它也可以。学生再摆一摆
4、师:平均数,就正好反映了这一组数的总体水平。
(设计意图:再次感知理解平均数,平均数概念抽象,通过移多补少,让学生动手,直观的呈现平均数,便于学生理解)
5、再算另外一组,哪队整体水平高一些,老师加进来后怎样使你的平均水平高一些。提问:观察平均数“7”和每个学生踢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再次深化理解平均数)
6、 怎么求平均数?(汇总均分,移多补少 )
三、平均数的应用
1、 在过去的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见到平均数?(考试求平均分、比赛等)
2、我搜集了一些信息:
1)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2岁。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2)张阿姨所在的玩具厂11月份每人平均工资为2850元,可张阿姨领到工资一看,却是2800元,这是怎么回事?
(师可提示:不多不少正好是么,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但平均起来就是这个数)
3、师:出示矿泉水统计图,看懂了么?
请你估计一下这4种平均每种大约多少瓶?
1)估算。不许计算,大胆估。
2)计算。要想准有什么办法,验证估计,算一算,作业本上做,有没有别的方法,(可采访估的准的,怎么算的)和黑板方法对照,两种方法方法分别起名。(汇总均分法)(移多补少)
3)你怎么估的?采访估的多的,估的少的,找同伴讲一讲。
(设计意图:应用中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4)你看了这个想法,会采取什么措施?
四、巩固与提高:
1、选择正确答案的算式。
实验小学三年级4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棵,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1)(18+20+22)÷3
(2)(18+20+22)÷4
(设计意图:巩固求平均数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及根据需要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
2、出示小明期中考试成绩:语文88分,数学95,要想达到爸爸要求语数英三科平均分90分,英语还要考多少分?算一算,想一想。(怎么想的?)要使平均分多一分,英语就要多考几分?
(设计意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用移多补少算,还可以逆向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很具难度,做思考题,主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可课下完成。)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平均数。你有什么收获吗?或者有些什么想说的?
-
二、课堂实时录像:
-
三、课堂观察记录及统计
/课堂观察与统计分析【数学】.ppt 【内含:教师提问记录分析、学生投入状态记录、教师语言流动及巡回路线、教师反馈情况记录】
-
四、专家反馈
-
五、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
提示:还有内容需要上载的话,请使用“全文编辑”或“编辑本段”中的超链接功能。
-
-
- 标签:
- 方法
- 平均数
- 学生
- 设计
- 意图
- 理解
- 均分
- 植树
- 平均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