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赛课-二年级-董岗中心学校-语文-赵玉莹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肥西县董岗中心学校跨越式课题组:赵玉莹 方义红 周香

     

     

    • 教材分析: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

    《浅水洼里的小鱼》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条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没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却在乎每一条小鱼的感受,他一条一条地捡起来,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当小动物受伤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它们,通过思想品质的教育,从而美化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法导入课文,感受小鱼在海中的自在和在浅水洼里的绝望。

    2.抓关键词句法读悟课文,达成情感目标。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校园生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易于接受新课程标准的“将学生做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学生熟悉211的课堂教学模式,能积极阅读和写话。

    2.对于珍惜生命的主题理解有一定难度。

     

    •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 “以关注个体,促进发展”为评价宗旨,力求体现文本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构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一味”在文中材料和识字、写字的有机结合中;“二味”在情境创设中;“三味”在合作探究中;“四味”在活动体验中。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在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情感因素,艺术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情感,达到知行统一,在情理交融中挖掘文章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注重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重点感悟课文中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和情感。通过找、画、读、演、说等多种活动形式,来理解小男孩的想法,感受他的执著,专注和对生命的珍爱,从而激发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然后把这种理解内化成语言,说出来、读出来、写出来。并且把这种思想从课内引导到课外,从而转化为指导自己的行动的内在动力。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设多元情境,感悟课文故事的情感因素,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爱鱼之情。

    难点:通过品重点句、重点词来挖掘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孩子自然流露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而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 教学资源与准备:

    1.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和北师大跨越式发展课题组编订的拓展阅读教材。

    2.配合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第一课时(略):

       简介: 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且教学了识字和写字,并初步训练了朗读,对生字进行了拓展的阅读和实际写作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生字词的读写及运用。

     

     

    • 第二课时
    • 教学过程:
    • 招呼鱼儿 复习字词(1分)

   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来自海洋的朋友,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举手打招呼,如果站起来的小朋友回答对了,我们也一起和小鱼打招呼。

设计意图:招呼鱼儿中复习字词,无意间拉近了孩子和小鱼的距离,也为后面感情的激发作了初步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