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第七册巨人的花园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 崔艳、杨婉娥、李志华、 周娟
所在学校:河北省保定市保师附小、厦门市思明区同小学、深圳市福田区岗厦小学、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三小
点评人:杨文婷
-
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第7册的一篇课文,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分享、奉献。
本课共需要2个课时完成。
-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
学习者特征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还需要作适当引导学生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自由推荐
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1.你能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童话故事吗?(自由推荐)
2.自由阅读-----阅读小天地(一):《童话简介》、《王尔德和他的童话》。
3.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故事,它就是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相信同学们学了之后会有不少收获。
板书课题: 9 巨人的花园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童话故事?
2.指名说说。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整体感知童话的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三、自主学习生字
(一)、读准生字,记住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汇报:注意纠正读音:凝 添 颊
(二)、指导书写。
一边描生字,一边思考:怎样把字写好?
练习写: 覆 添
同桌评价练写的字好在哪?哪里要注意?
自由阅读----识字通----带有生字小篇章。
(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生字、书写生字,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字的效率。)
带有生字的小篇章:
“谁允许你们进来的!”孩子朝吆喝声望去,只见面颊通红的巨人已冲到他们面前。巨人凝视了孩子片刻,生气地拨开覆盖在墙上的一些杂草,指着挂在那里的牌说:“你们没见过这几个字吗?”顿时,花园刚才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也没了,喧哗声没了,孩子们一溜烟似的逃出了花园,刚才充满愉快的花园变得死气沉沉的,冷酷的巨人突然也觉得浑身不自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小组交流
3.汇报
(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发现,理清脉络,体现读书指导的层次、目的性。)
随机板书:
变化 原因
4.巨人的花园最后变成怎样的呢?找出来读一读。
5.读最后一段,感受花园的漂亮和巨人的快乐。
五、课外延伸,读资料城。
《童话家简介》 《王尔德和他的童话》 《小客人》 《书包里的争吵》 《快乐的小公鸡》 《小叶学本领》 《蜗牛的聚会》《动物火星避难记》 《小象和长颈鹿》
第二课时
一、抓住主线,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
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画出有关句子,读读。
(再次整体感悟,思考不一样的问题,更体现读书的层次性,并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结合汇报,品读感悟
(一)巨人回来前
巨人回来前是什么情景?
学生品读自己画的句子,体会花园的美丽和花园里的欢乐,并带着这欢乐的感受去读书。
(二)巨人回来后
巨人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呢?
学生边汇报,边品读(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进行,下面的是举例而已。)
1、学生汇报1: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A、读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
B、花园为什么变成这样呢?指名说。
学生回答后,引导想象,说话训练:巨人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想 ,想到这,他生气喊:“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C、引读:巨人的冷酷让花园天天狂风大作,雪花纷飞,而巨人则-----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2、 学生汇报2: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A、读上面的话,让学生谈体会,引导想象: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明媚的阳光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说话训练: 我们见到这情景,一定会 。
B、引读:可是,巨人见到这美好的春光时,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C:品读这一段,感受童话故事的特点:情节曲折引人。
3、学生汇报3: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A、是什么原因让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呢?边读边想象: 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吆喝,可能会说些什么?
B、巨人听了小孩的话,还看见小孩怎样做?边读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C、面对这么美的画面,任性、冷酷的巨人心里会怎么想呢?(这就是童话的一大特点-----由景生情)
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巨人醒悟后的幸福快乐。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应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如,对比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话说;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最后通过朗读表现这种情景)又如,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变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是有什么发现)
三、再写告示牌,懂得分享。
巨人获得了快乐和幸福,他的快乐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
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特意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他写块告示牌。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
从这篇童话里,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再写告示牌,帮助学生深化主题。再写告示牌,是感情的升华。
四、扩展阅读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再走进资料城,感受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小猴阿多的花园》 《请你来玩》 《分享的快乐1》
《分享的快乐2》《快乐晚会》 《最好吃的蛋糕》
《小猪找伴》 《小鸟的波达狗妈妈》 《雨过天晴》
五、深化主题,分享快乐。
把你与人分享得到快乐的事写下来。
-
专家点评
这节课的两课时内容设计安排合理。第一课时的字词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放手让孩子自己学生字、书写生字,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重点讲解,不面面俱到,提高学生字的效率;同时在篇章中学习生字词,体现了识字阅读的一体化。第二课时课文处理抓住“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这条主线,采取小组协作和汇报的形式层层递进梳理课文,既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个课时的扩展阅读虽然都是童话故事,但是侧重不同,第一课时扩展的童话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童话故事的表达特点,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第二课时扩展的童话都是围绕着“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题。
略显不足的在于这堂课没有把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建议在课文小结或者是打写之前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点评人:课题组 杨文婷
-
-
- 标签:
- 基础教育跨越式
- 情景
- 孩子们
- 巨人的花园
- 花园
- 回来
- 快乐
- 小学语文
- 教学设计方案
- 学生
- 生字
- 童话
- 课文
- 巨人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