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小组跨越式《望庐山瀑布》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第三小组跨越式《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第8课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适时进行点拨,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注意通过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根据跨越式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设置了以下目标 语文认知目标: 1. 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 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情感认知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思维认知目标: 1. 阅读李白其他的山水诗,感受李白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欣赏庐山风景,导入课题,引入庐山,了解庐山,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准备。 小孩子天性好玩,我抓住这一特征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游山玩水。一组组庐山风光图片,迷人的风景配上优美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立刻营造出了一个无比和谐的氛围。而这一组图片由庐山风光到香炉峰景色,最后定格到瀑布。整体领略庐山风情后,把孩子们的视线定焦在庐山瀑布上。这一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庐山之间的距离,为揭示课题作好了铺垫。 二、感知、理解文本 1. 知作者、认识、了解李白。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介绍李白,老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做补充。 2. 解诗题。引导学生理解“望”字,了解庐山的地理位置。 3. 读通诗。首先是听录音读,划分诗歌的节奏,读准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4. 品词析句: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挂、三千尺等词语,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联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5. 读诗品韵律:学生个人读,全班读,多种形式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同时能达到初步背诵的目的。 三、拓展阅读(10分钟) 老师推送几首都是李白的诗歌,其中也有描写庐山的诗歌,按照老师刚刚教你们学习古诗的5步法,自己欣赏下面几首诗歌。 望(wànɡ)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duàn)楚(chǔ)江开,碧(bì)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àn)青山相(xiānɡ)对出,孤(ɡū)帆(fān)一边来。 题峰顶寺 作者:李白 夜宿峰(fēnɡ)顶(dǐnɡ)寺,举手扪(mén)星辰(chén)。 不敢(ɡǎn)高声(shēnɡ)语,恐(kǒnɡ)惊(jīnɡ)天上人。 庐山瀑布 唐代: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四、抒写表达,学用结合(10分钟) 读了上面几首关于庐山诗歌,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写下你喜欢的理由。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