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的任性遇上老师的信任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当孩子的任性遇上老师的信任
当孩子的任性遇上老师的信任
每接手一个班级,我一定会告诉他们:我喜欢每一个人并信任你们,哪怕你们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而这次,他们答复我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任性”。
情景再现:
小l的手臂在轮滑比赛时擦破了一点皮,隐隐作痛,但不影响书写。下课时间,同桌不小心碰到了他的伤口,他当即表示疼痛难忍,甚至哭泣起来。正巧,他的母亲赶来学校送润喉片,他就要求母亲带他回去,母亲拒绝了他。然后,他开始冲母亲低吼,言语中满是怨气。纠结了半个小时,母亲还是没有拗过他,带他回家了。在我看来,小l是个任性的孩子——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任性的表现主要有主动抗拒型、消极对抗型以及造反型三种形式。小l在“镜头”中的表现就是主动抗拒型,以哭闹、发脾气来坚持自己的立场。
原因分析:
撇开任性这一面,小l还是一个比较惹人喜爱的孩子:思维活跃,要求上进。一般情况下,和大家的关系也比较好,而一旦惹到了他,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那么,他怎么会变成这样子呢?经过多方打听,我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或多或少造成了他的任性。
父亲工作忙碌,平时没有更多时间来交流沟通,但又对他的期望值比较高。一旦有一点点时间与他相处,就想采用非常规的强制手段来快速达到目的。小l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老人出于朴素的心理,时时处处护着小孙子,对孩子父母的建议更是当作耳旁风。到了小学二年级,父母才把孩子带在了自己身边,但发现孩子的嚣张气焰却是呼之欲出,即便想镇压,也是束手无策。在和小l母亲多次的接触中,发现妈妈也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可以想象,长期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定会耳濡目染,而寻找机会宣泄是他非常迫切的愿望。
对症下药:
把准了小l的“脉搏”,就要想方设法进行调整。在实际调整的过程中,我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采用了以下这几招:
1.给个台阶下——预防调整法
小l有些暴力,同学们都对他耿耿于怀甚至有店敬而远之。开学没几天,有同学的随笔里就写到了小l,说他在前一天下午的美术课上如何发飙。第一节课前,我把他叫了出来。闲扯一番后,顺带问了一句:最近,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日记、随笔本上写到了你,说你的脾气越来越大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情?
没想到,他马上哭着说:爸爸妈妈吵架了。谈话只能暂停。下午第三节课上,我告诉他:大人的事情,大人自己会来处理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你自己。只有你开心了,家长的心里才会好受一点。谈话后,孩子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过激言行,并且更愿意亲近老师了。
2.找闪光点挖掘——引导调整法
练习卷发下来,小l跑来小声说某个词语错了。仔细辨别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而他却说是因为看了别人的答案才对的。我注意到了他羞怯而不自然的脸庞,分明感受到了一份发自内心的勇气。
然后,我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一些最近学习状态比较好的孩子,而他也在其中之列。经过了这一件事情之后,我发现他更愿意交流了。这个时候,我心里乐开了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嘛。
3.给机会喘息——冷处理调整法
虽然小l最近有点进步,但还是会反复。一次,发现l的手里有一块拳头般大小的硬泥块,看他气势汹汹的样子,多半是要扔前方的同学。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拉住他“夺”下了泥块,把他带到了水槽边,给他洗去脸上的泪水和汗水。
一个小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随后,他的父母也一并来到了学校交流,晚上,我又联系了住在他家附近的退休老教师张爷爷。经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孩子的状态在蹒跚中螺旋上升。
4.跟踪观察,群体评价
小l的任性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之后,我打算趁热打铁,防止逆向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综合同伴、教师、家长三方面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的效力。
5.同伴的亮点卡
针对孩子们的任性行为,我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特地设计了一个环节,请大家为身边的同学写写亮点卡。而在此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几个孩子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为小l写一写。课堂上,小l悄悄打开了自己的亮点卡,眼睛亮亮的,因为同学们给他写的是:
同学1:喜欢你宽泛的知识面,喜欢你的独立自觉,喜欢你的幽默。
同学2:你的歌唱得很好,笛子吹得很棒,甚至连音乐老师都对你啧啧称赞。
同学3:你其实很要强,总是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无论成败。
同学4:你是个勇敢的人,敢于征服学习中的困难,那一次次精彩的发言总让大家叹为观止。
在这样关爱的氛围中,小l的脸红了,眼睛也红红的。而我以为,让受教育者在这样“无为”的教育氛围中自感自悟,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无痕教育”。
6.家长联系单
在小l的教育方面,我及时将自己的教育策略告知家长,同时也请家长密切关注好孩子的状况,随时跟老师沟通好。
家长这样反馈:
孩子在家里不那么爱发脾气了,他说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今天他说,如果爸爸不发脾气的话,他也能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他跟爷爷奶奶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他说老师说过,冲动是魔鬼……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l的情况明显好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知道父母的艰辛,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也越来越看好他,这个学期,还被评为了纪律委员。在学习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并想冲一冲一中实验。总之,我看到了他阳光、上进的一面。
实践证明,当同伴、教师、家长三者形成合力时,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叶老师后记】
任性学生的心理调整是一项复杂而又辛苦的劳动,要臻至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开拓前进。学生的行为都是循环往复的,任性表现也是如此,一般都会“有迹可循”。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能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蛛丝马迹”。教师只有笃定、理性地播下育人的种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净化其心灵,督促其上进,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自觉修正任性心理及行为。
-
-
- 标签:
- 男
- 小学
- 焦虑问题
- 执拗型问题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