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语文味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语文味

          我阅读了《名师的教学设计艺术》一书。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李卫东的“读、品、悟”的感悟式教学,杨屹的富有意味的情趣教学,雷婷的体验式教学,游彩云的情景教学,姚克军的“智慧语文”的生成教学,刘云生的儿童个性化的心灵体验教学,窦桂梅的充满人文精神的“发展性教学”,闫学的“情感语文”的拓展教学等等。这些名师名家的课堂与外围浓厚,注重语文的表达形式——词、句等的研读,在研读中水到渠成地实现思想目标的达成。

         我的收获是:

        一.教学设计要抓住语文元素。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多体现的是语文工具性的性质。但每一篇课文,每一个阅读文段,都有一定的含义,很多老师在这些含义、道理上狠下功夫,常常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人说,语文的目的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所以语文课学习的是文章的字词句篇和语修逻文。根据这些理论,我在设计《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时,就有意识地处处注意语文元素的突出。如导入课题时对“葫”、“芦”两个生字的音、形的学习,以及增加“芦花”、“芦苇”两个词语;在学完字词后安排配图读文,力图读通读顺课文,体现第一课时初读的目标;整个设计围绕读懂故事,前面二十分钟就安排自读、展示读等环节来疏通课文,最后十分钟写话设计的是给课文插图编写几句话,还是在写故事内容。这些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体现语文课的语文意识,以字词句的识、读等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从而了解故事内容。

        二.识字教学要重感性。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面对任务繁重的识字教学,我们要多采取感性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在《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中,“藤”和“哇”两个字我采用的是看图识字的方法,把课文插图与生字联系起来,学生一看即知,再加以简单的分析,识字起来容易多了。如果单纯的分析字形,对学生而言要枯燥得多。

    • 标签:
    • 教学
    • 学习
    • 设计
    • 学生
    • 体现
    • 课文
    • 目的
    • 故事
    • 语文
    • 内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