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古人间四月天——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情爱世界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林徽因个人简介

    林徽因,福建闽县(福建福州)人,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等职。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期间结识了影响她一生的诗人—徐志摩。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仅用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攻读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和梁思成结婚。回国后,她和梁思成先后共同创立了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1955年,林徽因逝世,年仅51岁。

    • 梁思成个人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出生时,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当时是甲午之战和庚子赔款以后,中国屡受外国欺凌,这种环境培养了梁思成浓厚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

    他11岁由日本回到北京,14岁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这是一所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梁思成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业优秀,而且兴趣广泛。他爱好美术和音乐,经常为校刊画插图,被聘为美术编辑,他参加学校的合唱队、军乐队,担任过乐队队长和第一小号手;他还爱好体育,喜欢踢足球。梁思成也很关心政治五四运动时,他是清华学校“义勇军”等爱国组织的中坚分子。1923年5月,他去天安门广场参加二十一条国耻日的纪念活动,在途中被军阀金永贵的汽车撞伤,左腿骨折,使他留学美国不得不推迟一年。

    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他刻苦好学,尤其对西方文化和建筑历史有特殊爱好。他自己说是用“笨功夫”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1927年,以优异成绩获得建筑硕士学位。接着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入研究生院,准备进行“中国宫室史”的博士论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书本中寻找资料而必须到实践中去考察研究,于是决定离开哈佛到欧洲考察建筑。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梁思成举家迁到北平,他参加了中国营造学社,这是专门从事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机构,他担任法式部主任,从此投入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于1938年1月到达昆明,1939年,又搬到四川省南溪县的李庄乡下,这时,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断绝,有时连工资也发不出。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极为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当时美国有好几处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他率领营造学社的少数同仁坚持在抗日战争后方继续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46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除了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建筑系主任外,一直以高度热情参加了各项建设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在这个城市蔓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担起了解释拆除工作的任务,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而毁于一旦,林徽因的丈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吴晗的言论,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声痛哭。其後不久,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邀请文物界知名人士在欧美同学会聚餐会上,林徽因与吴晗也发生了一次面对面的冲突。

     梁思成还积极参加了国家的政治领导活动,曾任: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代会常务委员。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 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由来
         提到林徽因,总绕不开两个人物,那就是徐志摩和金岳霖。到底什么是真实的,在历史中已经模糊。但这两个人的影子始终不会排除在林徽因的世界,试想,人的生命中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经过之后,再来回想,熟悉又陌生。犹如两叶浮萍,聚散离合。
         徐志摩第一次遇见林徽因是在伦敦,那时,林徽因只有十几岁年纪,据政治学家张奚若回忆,当时的见面,林徽因差点喊自己和徐志摩为叔叔。但到了徐志摩向自己抛出爱恋的时候,那少女的情怀,那炽热的情感开始慢慢燃烧。但林徽因是理智的,来自从小家庭的影响,自己母亲是父亲的第三房妻子,并且没有生儿子,所以,地位很低。这样的经历,使得林徽因一开始就对这次来势汹汹的攻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加上,其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早有意思联姻。这事情,梁启超也是知道的,他并不支持自己的学生徐志摩。
     就这样,林徽因在与徐志摩的交流中,尤其是徐对于文学,对于诗歌的爱恋,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林徽因一开始就把徐当作自己的大哥哥,真正把爱情和婚姻分开。这也是这一群文人——新月文人的过人之处。
     当徐志摩知道没有希望之后,他们依旧是好友。徐志摩的那篇《偶然》是对两者关系的对好诠释: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931年徐志摩在空中命丧英年。
     之后,发生了关于徐志摩“康桥日记”的风波。徐志摩从剑桥大学回国后,曾经自己的日记交予凌叔华,交代其后可以给自己写传记的材料。林徽因很想得到这份日记,但凌叔华不给。于是,林托胡适向凌索取,但最后的版本还是不完整的。按照史家的观点,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我们没有看到什么,自然不能说什么,凌叔华的做法一直成为未知之谜。
     也就是这个原因,林徽因一直对凌叔华心存芥蒂。
     林徽因在北京总布胡同三号家中组织的“太太的客厅”曾经汇集了当时社会各界的名流,自然,林徽因是客厅的主角。就是在这个客厅上,大哲学家金岳霖认识了林徽因,并向林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一时间,林徽因非常苦恼,她告诉自己的丈夫梁思成,说,自己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也很苦恼,但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他还是告诉林: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金岳霖,我会祝福你们。林徽因将梁思成的话转告金岳霖,金说,梁思成是真的爱你,我不能破坏一个真的爱你的人,我选择退出。
     此后,金岳霖一直居住在梁家左右,俨然成为梁家的仲裁,凭借着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梁从诫后来给金岳霖送终,称其为金爸。
     林徽因是处于中国转折时期的一位女性,对于旧道德新文化都能兼顾。先后有了女儿梁再冰和儿子梁从诫,前者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后者纪念宋代建筑学家李诫。
     林徽因对建筑的爱好起源于跟父亲逛欧洲时期房东的启发,后来,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后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深造。回国之后,先在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设计东北大学的校徽:白山黑水。后来,进入清华大学,建国之后,主持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她强调建筑的民族特色,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北京城墙的灰飞湮灭。梁思成说,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不禁一语成谶。
     林徽因的才气,来自书香门第的熏陶,来自交际圈子的碰撞,更是自己的天赋使然。为纪念自己儿子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与梁思成编写的《中国建筑史》,这一切成就,使我们对这样一位才女无限怀念。
     1955年,林徽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长久的肺病折磨,殚精竭虑,最后,由13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中,还是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写的挽联对她一生的概括最为精确: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在梁思成的续弦夫人林洙的回忆录中,写到过关于这三位教授的一件故事:
        林姑娘在成为梁太太之后的一天告诉丈夫,她除了先生之外,又爱上了一个人,同时在心里装两个人的苦恼让她备受煎熬。这段感情的另外一个主角,就是金岳霖
        当时看这段林洙的话时很是心惊,惊一代才女会如此糊涂地将心事和盘托出,若非梁先生亦是名门之后饱学之人,林姑娘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却不想林诛回忆录中写到:梁先生一宿苦思觉得金先生比自己优秀更甚,所以告诉夫人仍是自由之身。
        不是局中人,自难体会轻描淡写的一句“还你自由”是如何力着千钧,但假若换位思考一下,对着自己心爱之人要说出这句话,便不难知晓该是如何无语凝咽了。
        果然爱便是让所爱之人得到真爱吗?
        为着这份肚量,也配得上一句喝彩了。
        历史上与林姑娘有紧密关系甚至也是为着赶去听林姑娘的报告而坠机身亡的徐志摩,就未必有那么坦然:爱情是获得是相守,你在巴黎我追你到巴黎,你要回国我也追你到国内,甚至你在梁启超的深宅大院里试穿新嫁衣,我也要你听得到我的啼血情歌!徐才子做不到,所以他们的爱情只能是无须讶异更不必欢喜的刹那相逢,一旦要讲起柴米油盐的过日子来,就不单是诗词情歌那么不着人间颜色了吧?
        林姑娘后来将夫君的那句“你本自由”坦然相告金教授,正人君子当然不夺人所爱,誓与梁氏夫妇结为好友,终生未娶。
        一段湮没于尘世纷扰的故事,着实让人唏嘘不已。
        在沈君山的文字中,也认为梁思成是世俗眼光里的“退出”,却是更高层次上的“进去”,进入到了妻子深深心田,也获得了一个难得朋友的尊重。
        爱情是让所爱之人获得真爱,实在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

    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白话的冠冕你带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中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爱这个女子,爱她一头脑的智慧,爱她一身的诗意,爱她风清云高的姿态,爱他她迷人的笑靥。
    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她出身豪门,受过良好的教育,让三个男人为之倾倒,一位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位是天才诗人徐志摩,一位是学界泰斗金岳霖。试问是怎么的一个女子才有如此的魅力?
    她,就是被胡适称为“第一才女”的林徽因,遥想一百年前的民国,传奇女子不止是一个两个,有“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有风情万种的陆小曼……她林徽因何以得到了这个“第一才女”称号呢?
    细数那时候的才女,张爱玲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并被很多读者喜欢,但是她和胡兰成的那场旷世之恋却终以悲剧结局,只身一人去了美国,最后孤苦伶仃的死在自己的小公寓里;但是林徽因虽然也生于乱世,却有一堆人宠着,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她的美,更多的是因为她的聪明,她聪明所以选择了梁思成,得以一生过的轻松自在,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她聪明的拒绝了徐志摩,而这个男人到死都奉她为红颜知己,她喜欢过金岳霖,却以家庭为重,管住了自己的心,而后者只为她终身未娶,将她呵护在自己的心里。她一生得宠,同时得到了文学和建筑上的承认和成就。理性和感性,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她的散文情真意切,挥洒自如,一篇《悼志摩》在怀念故人、极度悲伤的情况下,又对志摩的生平一一道来;她的小说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对于社会的大环境感觉敏锐,一篇《囧》将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推至顶峰,再一篇《九十九度》将她对于大环境的把控不留余地的展现,那么多的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结尾以报社的版面内容做结束,可谓鬼斧神工;她的诗歌画面感极强,极具渲染力,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本是写给小孩的,却许多的男男女女借来表达相思。
    她配的上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才女”。
    • 标签:
    • 梁思成
    • 徐志摩
    • 人间
    • 美国
    • 四月
    • 中国
    • 林徽因
    • 爱情
    • 金岳霖
    • 建筑
    • 研究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