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园》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颐和园》教学设计

    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    张翠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经有了很多游玩的机会。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游玩时的顺序,还是比较清晰地。从平时孩子的表达中,就可以听到孩子们经常会说:“先……,然后……,最后……”所以,对于游览顺序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带着感悟进行朗读。

     

     

     

    【教学策略】

     

    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实行多项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教学资源】

     

    1、本次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

     2、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科书。

     3、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颐和园》。师板书课题,并提示“颐”字的写法。

    2、齐读课题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回忆课文内容,提问: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著名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反馈。

    3、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游览路线的?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画下来。

    4、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

    (二)感悟昆明湖的“静、绿”。

    1、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2、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

    4、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应该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更突出了湖水的静】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齐读   (2)按原文填空。

     

    (三)感受十七孔桥的壮观。

    1、师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2、师:读着这段文字,如果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去,你最想看的是什么?为什么?

    3、石柱上狮子很多,但作者并没有写出狮子都有哪些姿态?你能展开自己的想象,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远远望去,像(             ),桥栏杆上有(       )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           )的狮子。(        )只狮子,大小不一,姿态不一,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学生练笔的目的。】

    4、指名学生读作品。

     

    四、拓展阅读

    学生默读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加深对游记的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为学生写好游记奠定基础】

     

    五、课堂小结

    • 标签:
    • 学生
    • 设计
    • 作者
    • 感受
    • 颐和园
    • 顺序
    • 课文
    • 长廊
    • 教学设计
    • 特点
    • 景色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