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二年级第四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二课时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白杨 所在学校: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点评人:课题组 谢宇翔 刘琦 -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六节,第一节和第二节以问答形式,回忆了雷锋冒雨送迷路孩子回家的事;第三节和第四节也以问答形式,回忆了雷锋背送大娘的事;第五节和第六节,写雷锋精神在今天少年儿童身上的具体体现。诗歌以问答形式,从雷锋的光辉事迹写到今日具有雷锋精神的少年儿童,让人读来感到亲切自然。 本课共需2个课时,本设计方案是第二课时。 - 
													设计理念
 本课以北师大何克抗教授的《小学语文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思想,凭借跨越式实验班学生比较强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阅读等的能力,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还让学生充分认识雷锋这个光辉的人物,受到精神上的陶冶。 - 
													教学目标分析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学生听说过雷锋这个名字,但对雷锋做的一些具体的事迹还不够清楚 
- 学生为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愿意付出,更不愿意奉献,只知道索取。 
- 学生经济条件较好,不懂得艰苦朴素,更不懂得勤俭节约。对助人为乐和艰苦朴素的缺乏理解。 
 - 
													教学策略
 - 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教学这一课,主要以突破情感目标为主,通过这一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两件事,初步了解雷锋,再请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雷锋的资料,再阅读资料城中关于雷锋故事的拓展阅读资料,以及了解老百姓和伟人对雷锋的评价、赞美雷锋的歌曲、视频等,使学生再深入了解雷锋,受到雷锋精神的感染,寻找身边的活雷锋,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向雷锋学习。 
 - 
													资源准备
 - 多媒体网络教室; 
-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导入新课,复习生字词。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学习了这首诗中的生字,生词,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 (1)请同学们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资料城中的我会认) 寻觅 觅食 需要 需求 急需 叔父 叔叔 曾经 泥泞 脚窝 酒窝 迈步 年迈 荆棘 荆条 棘手 花瓣 晶莹 迷失 迷路 足迹 迹象 点滴 雨滴 洒落 洒下 感 重点纠正:年迈(mài不要读成 màn) 泥泞(ní nìng 不要读成lílìng) 荆棘(jīng jí不要读成 jīn jí ) (2)下面让我们来齐读这一小段文字,注意读准文中所含的生字。(我会读) 雷锋探险小队 清晨,“雷锋探险小队”迈着大步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向荆棘满步的森林进发!进发! 沿途: 鸟窝上的鸟儿为我们欢呼,山里的风儿为我们鼓掌,花瓣上晶莹的露珠为我们舞蹈…… 有它们的鼓励, 智慧、勇敢、团结的精神, 一定会在我们身上发扬! 设计意图:这些生词,小段文字,包含了第一课时学习的所有生字,这样把生字放到具体的生词和语言环境中,比呆板的复习生字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又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初步感悟了字词的意思和雷锋精神的含义。 二、朗读全文,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来深情地读一读诗歌的题目,再深情一些读一遍。 2.是啊,雷锋叔叔究竟在哪里呢?下面我请5名同学分别读5个自然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同时看看诗中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泥泞”是什么意思?“荆棘” 是什么意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我不明白……) 3.好,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真正不明白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要展开教学。真正了解学生所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两件事,初步认识雷锋1.诗中雷锋都出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他出现在小溪边,冒着蒙蒙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送迷路的小孩回家) (板书:冒大雨送孩子) 相机理解“ 泥泞”这个词?(雨水和泥水混在一起,说明道路又湿又滑,很不好走。) 2.他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做什么呢? (出现在小路上,踏着路上的荆棘背大娘) (板书:踏荆棘背大娘) 理解“荆棘”一词。(一种带刺的植物) 3.我们怎样能把这两段文字读好呢?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节。(速度稍慢;用回忆的、赞美的语气来读) 指生读、评价练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中体现雷锋精神的重点,也是老百姓中最广为流传的两件具体事件。其中“泥泞 、荆棘”两个词,也是学生词语理解的难点。四、拓展资料、深入认识雷锋1.雷锋叔叔一生做了无数的好事,这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两件,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呢?(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讲雷锋的故事) 2.资料城中还有更多的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呢,给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资料城中的文章。(学生自主阅读) 《雷锋日记》《勤俭节约》《雷锋同志简介》《雷锋名言》《雷锋十件“传家宝”》等。 3.老师这里还有一段雷锋冒雨送探望亲人的大娘找亲人的录像呢,同学们想看一看吗?(放录像,结合图像再次理解“泥泞”和“荆棘”)  4.我们又了解了这么多,你们觉得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心的人、高尚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做了好事不留姓名的人…..) 5.师总结:是呀,毛主席说:“人的一生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雷锋就是一辈子都做好事的人。人们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两件事只是让学生比较浅显地了解雷锋,雷锋做的好事不仅仅这些,课前就让学生去收集了雷锋的故事,通过学生介绍,阅读资料城中的典型事例,看雷锋冒大雨送孩子的录像,雷锋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逐渐高大了起来,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逐步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学生了解了雷锋许多事迹以及主席、百姓对雷锋的评价后,学生更加感觉到雷锋这个人物的崇高与伟大,概括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也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学生更加明确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雷锋。 五、理解重点句,认识雷锋精神,像雷锋同志学习1.这么好的人,我们怎能让他离开,我们一定要找到他,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前同学们说,不明白“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现在你知道了吗?  (什么地方需要帮助,雷锋叔叔就会出现在哪里;谁需要帮助,雷锋就会尽自己所能,热心地去帮助别人。)(板书:哪里需要就在哪里)这只是这句话表面的含义,它还有更深刻的含意呢!同学们体会到了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雷锋只活了22岁,那么现在我们需要他,他怎么会出现呢?(是说那些像雷锋一样的人,具有雷锋精神的人;也是让我们向雷锋学习,热心帮助别人,主动做好事;让我们都学习雷锋,做具有雷锋精神的人……)(板书:向雷锋叔叔学习)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活雷锋吗?举例说一说。  3.是呀,雷锋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儿子,22岁就早早地离开了我们,毛主席曾亲自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出现媒体:雷锋高大的形象)同学们你们想把这句话变成我们的实际行动吗?那么就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在耳边,郑重宣誓:“向雷锋同志学习!” 4.有一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是号召我们像雷锋同志学习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后我们举行一个像雷锋同志学习的签名仪式。  5.你们打算怎样像雷锋叔叔学习呢?(关心身边的人,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同学;孝敬父母都是学雷锋的表现)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难理解的句子,明白句中的雷锋叔叔不光指雷锋本身一个人,还指像雷锋一样的热心帮助别人的人,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突破了这个难点,才明白了文章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不仅仅就是为了缅怀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而是通过了解他的故事,认识他的精神,从而达到自己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能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并通过歌曲中的词曲,更加深刻全面地认识雷锋,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雷锋不一定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值得我们去做。 六、诵读全文,升华情感就让我们把我们坚定地决心以及我们对雷锋叔叔的深厚感情融入到诗歌的朗诵当中吧,推荐一位我们班读得最好的同学领读1、3节,男同学读第2节,女生读4节 全班同学读第5节,好吗?配乐朗诵整首诗歌。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除了选材特别好之外,诗歌的内容,韵律也特别美,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全面深入地认识了雷锋这个英雄人物以后,他们对雷锋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这时再回归整体进行朗读,学生们对雷锋的崇敬、爱戴,诗歌的韵律美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高潮。 课堂上学生通过图片,文章,视频,歌曲等在心目中树立起英雄的高大形象,在联想和表述故事中深化形象,在情感延伸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学生说自己身边和同学中间像雷锋一样的人和事,他们意识到从点滴小事中帮助他人,就是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 七、打写延伸,提高认识最后请同学们以《雷锋叔叔,我想对你说》或《夸夸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为题,把你们想说的话打写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众多的雷锋故事,感慨万千。他们又以雷锋的行为对照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活雷锋,这时叫他们进行打写,他们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板书设计:  - 
													专家点评
 儿童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地将散文诗蕴含的信息传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体验和感受诗文的内涵是散文诗的教学重点。读、品是诗文教学的两个关键点,只有将读赏,读评,读思,读说做到很好的结合才能很好的品出诗文背后的含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扩展阅读材料,强化感性认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情感的激发,适时的点拨引导,以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化等方面。《雷锋叔叔》作为低年级的一节诗歌课,在落实跨越式课题低年级语文的要求基础上,具有以下优点: 1、 朗读体会深刻。现代诗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以情促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律美。 2、 课文处理流畅。本文的一大难点在于雷锋距离学生生活的期间较为久远,要让学生理解雷锋的行为并形成向其学习的愿望具有较大难度。在本课中教师以“呼唤雷锋——寻找雷锋——找到雷锋”为线索,整个课堂结构浑然一体,师生丰沛的情感贯穿始终。 3、 情感目标落实充分。教师紧紧抓住课文中讲的雷锋的两件事展开教学。课文、拓展和打写有机结合。 点评人:课题组 谢宇翔 刘琦 
- 
													
- 
							- 标签:
- 小学语文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 学习
- 教学设计方案
- 基础教育跨越式
- 学生
- 雷锋
 
-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