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第九册 古诗三首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 吴小蔚
所在学校: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点评人:梁文鑫
-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小学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思》和《长相思》。这三篇故事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主要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古诗三首》共需3课时完成,本设计方案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船泊瓜洲》这首古诗。
-
教学目标分析
Ø 知识与技能
l 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l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Ø 过程与方法
l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
Ø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l 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l 了解诗歌大意,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l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查找阅读材料并进行浏览。
l 学生对创新识字、阅读等语文活动非常感兴趣。
l 学生能熟悉运用联想法、组词法、部件法、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l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表达能力较强。
-
教学策略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创新识字、改编故事等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本课的设计特色: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口头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
资源准备
l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完成的;
l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第九册第5课;
l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泊船瓜州》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3.释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
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读古诗三遍,注意读音。
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这一念头。(“还”字;点明:“还”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利用注释,再读古诗,建立对于古诗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提供简单的注释,让学生利用注释学习古诗并简单交流感受,教师通过学生汇报了解到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并开展后续的教学。
四、小组学习,扣住“还”字,披文入情,理解诗意。
(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必要的讲解。)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
教师相机指点:
(一)学生交流一、二句。
1.找出地名,(点击出示:京口、瓜洲、钟山)搞清三者位置。
重点理解:“间”和“数”。
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所以这儿应该读“jiàn”。例如:“间断”,还有“间隔、隔开”,在这儿就是“间隔”的意思。
2.“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几”;“只:说明离家近。”
既然离家这样近,就应该回家去看看。(板书:离家近——应该还)
3.指导朗读。
(二)交流三、四句
1.提示“绿”字的解释。(吹绿、染绿)
2.从“又”字你能知道什么,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离家时间很久了,特别想回家去看看。)
(引导学生合作板书:离家久——更该还)
3. 在第4句的解释时,引导学生尝试加上语气词“啊”,把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4. 引导学生独立板书:思家切——不能还。
5. 指导朗读。
6. 深化:既然诗人已经靠家这么近了,他又这么渴望回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先让学生说,教师补充:因为诗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入门,因此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五、创设情境,想象诗的意境。
1. 你觉得诗人吟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着哪儿吟诵的?
(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站在船头或岸上向南眺望……)
2. 那么,在这月明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家乡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听音乐,边想一想,当一回诗人体会一下。(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引生入境:月明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站在岸上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离自己的家是这么的近,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家乡的青山……绿水……田野……江岸……诗人望着圆圆的明月,眺望着家乡的方向,不禁想……
3. 如果你是诗人,你在想些什么?(扮演诗人说想到的)
4.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品味“绿”字,咬文嚼字。
1. 介绍王安石炼字的故事。
2. 请你想象一下,王安石还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了这个“绿”字。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a.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b.“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c.“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3. 指导吟诵,教师小结。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七、指导背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记在心里吧。
八、拓展阅读:
阅读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
九、快乐打写。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想象了诗人在瓜州岸边的所想所感,你能把你想到的打写出来吗?
-
专家点评
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在于能让学生较好的理解诗意,体会个别字、词(字眼、词眼)在诗文表达中的作用。学生通过诗文学习能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意境美,最终能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或蕴藏的哲理)。
针对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 整体感受,初步理解:结合诗词背景知识,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等形式能够初步理解诗词大意;
2) 逐句分析,加深感悟: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品读等多种形式,并结合扩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核心词及诗眼;
3) 入情入境,整体表达:最后结合主题性拓展阅读材料,整体感悟诗的意境,感悟作者背后的写作意图和感情色彩。并将学生积淀的情感通过诵读和打写进行表达。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在解读诗意,情景感悟两个环节的处理上很好的体现了诗词教学的特点。教师充分的利用可获得的表象,通过创设情境,解读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点面结合较好的完成了该课的教学。
1) 品读感悟能做到紧扣诗眼,解读诗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扣全诗情感的关键字眼“还”,披文入情,在学生小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 入情入境,想象意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是本诗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对诗句展开想象,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 咬文嚼字,深挖诗意。教师深入解读“绿”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同时让学生体会作者苦心炼字作用和原因。
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较深入的理解该诗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如果能在扩展阅读与情感感悟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入结合,尤其是结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都是以思乡为主)做对照,让学生通过相关文章的扩展阅读来体会思乡情是一样,但是引发作者情感的事物有可能是不同的,材料可古可今,现代的思乡文章或许更能够激发学生在入情入境方面的想象,则整个教学过程会更臻完善。
-
-
- 标签:
- 小学语文
- 教学设计方案
- 基础教育跨越式
- 学生
- 诗人
- 理解
- 教师
- 表达
- 古诗三首
- 古诗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