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物线对称图象的解析式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概述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17册数学(九年级上学期用)。

    •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来源教材P86B组第一道习题,是图形变换在函数的应用,体现的知识点有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系数a、b、c的作用,对称点坐标等,是一道训练综合思维的好题;此题方法有多种,如何择优,又是优化学生思维的一个训练点;探究抛物线的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后,类比探究抛物线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知识自然得以迁移、固化、系统化,还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好题。所以选择此题为支点,进行一节《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探究课。

    • 设计理念

    学习者是北京市杨庄中学跨越式发展试验初三(1)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解析式的求法,掌握了《几何画板》中函数图象的绘制,二次函数的三个系数的作用比较了解,乐于思考,但发言不太积极;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要注意做好个别指导。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目标1   学生能用《几何画板》验证所求抛物线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图象解析式的正确性;
    2. 目标2   能说出对称图象与原图形的异同点,并根据这些特征求出相应的图像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1. 目标1   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完成数学猜想-探究-验证-迁移运用的学习过程,
    2. 目标2   通过学习,体会图形变换对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成功感油然而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研究和归纳过程

    2、教学难点:抛物线的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的归纳  

    • 教学资源

    《几何画板》工具软件、《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课件,网络教室。

    •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a、b、c的作用,出示首页,让学生观察抛物线正在做着怎样的变换? 变换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的怎样位置关系?然后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回答旧知,通过观察,说出抛物线进行的图形变换有翻折、旋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承上启下,为本节课的抛物线的对称图象解析式的系数的确定进行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明确求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思路。

    教师活动:明确以“求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的解析式”为例,研究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提出要研究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从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寻找信息,以抛物线上点的对称点作为突破口,从抛物线的对称图象的形成方式寻找思路,然后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1、问题2和问题3。

    学生活动:解决问题1、问题2和问题2。

    (1)在练习本上求出抛物线y=2x2-6x的顶点、与x轴、y轴的交点,并在问题1的课件上表示出来;

    (2)求出点A(-1,8)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并在问题2的课件上表示出来;

    (3)动手演示问题3中的课件,观察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A'随着A的运动走过的路线形成的是什么图象,并思考与原图象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1的设置,是让学生知道从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寻找哪些信息,问题2的设置是让学生巩固点的对称点相关知识,为寻找对称图形上的点坐标打基础,问题3 的设置,是希望学生从对称图象的形成方式寻找思路,从抛物线的变与不变的元素解决问题。

    三、积极思维,发现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几何画板》观看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形成过程,提出探究任务:

    (1)在练习本上求出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的解析式;

    (2)在几何画板中验证所求解析式是否与点A’运动形成的路线吻合。

    学生活动:独自思考验证后,并互相交流,寻找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不同的解法。

    师生互动:寻找最佳解题思路,得出从与原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的关系中确定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三个系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发现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多种方法择优,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乐趣,优化思维,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新知,练习训练。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进入练习1,先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再点击答案,并适当进行评讲。

    学生活动: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对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得以巩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五、思维发散,发现抛物线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

    教师活动:指导分别打开网页探究活动2和探究活动3,

    (1)播放上方的动画,

    (2)观察后,填写下方的表格,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3)各组交流后,点击答案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写出答案,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学生已经得出从与原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的关系中确定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三个系数的方法,学生类比此方法可很快迁移到寻找抛物线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中。

    此环节的设置,既巩固了新知,又使抛物线对称图形解析式的求法得以深化、系统化。

             

    六、梳理思路,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入课堂小节网页,先演示左边动画,再总结右边知识。

    学生活动:按老师要求去做

    设计意图:梳理思路

    七、课堂反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入课堂反馈网页。

    学生活动:进行小测。

    设计意图:查漏补缺。

    八、课外拓展,思维提升

    教师活动:抛出问题。

    从另一格角度来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就是求抛物线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想法,我们能否利用抛物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的共同特征来求其解析式呢?

    学生活动:有时间课上思考,无时间课思考。

    设计意图:求函数解析式实质,是求函数图象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路与求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是统一的。

    • 教学评价方案
    • 标签:
    • 活动
    • 抛物线
    • 学生
    • 设计
    • 教师
    • 问题
    • 寻找
    • 解析
    • 对称
    • 图形
    • 优秀教案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