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物线对称图象的解析式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概述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17册数学(九年级上学期用)。
-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来源教材P86B组第一道习题,是图形变换在函数的应用,体现的知识点有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系数a、b、c的作用,对称点坐标等,是一道训练综合思维的好题;此题方法有多种,如何择优,又是优化学生思维的一个训练点;探究抛物线的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后,类比探究抛物线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知识自然得以迁移、固化、系统化,还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好题。所以选择此题为支点,进行一节《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探究课。
-
设计理念
学习者是北京市杨庄中学跨越式发展试验初三(1)班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解析式的求法,掌握了《几何画板》中函数图象的绘制,二次函数的三个系数的作用比较了解,乐于思考,但发言不太积极;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教师要注意做好个别指导。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目标1 学生能用《几何画板》验证所求抛物线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图象解析式的正确性;
- 目标2 能说出对称图象与原图形的异同点,并根据这些特征求出相应的图像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 目标1 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完成数学猜想-探究-验证-迁移运用的学习过程,
- 目标2 通过学习,体会图形变换对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成功感油然而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抛物线的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研究和归纳过程
2、教学难点:抛物线的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的归纳
-
教学资源
《几何画板》工具软件、《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课件,网络教室。
-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复习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a、b、c的作用,出示首页,让学生观察抛物线正在做着怎样的变换? 变换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的怎样位置关系?然后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顾回答旧知,通过观察,说出抛物线进行的图形变换有翻折、旋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承上启下,为本节课的抛物线的对称图象解析式的系数的确定进行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明确求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思路。
教师活动:明确以“求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的解析式”为例,研究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提出要研究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从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寻找信息,以抛物线上点的对称点作为突破口,从抛物线的对称图象的形成方式寻找思路,然后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1、问题2和问题3。
学生活动:解决问题1、问题2和问题2。
(1)在练习本上求出抛物线y=2x2-6x的顶点、与x轴、y轴的交点,并在问题1的课件上表示出来;
(2)求出点A(-1,8)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并在问题2的课件上表示出来;
(3)动手演示问题3中的课件,观察点A关于x轴对称的点A'随着A的运动走过的路线形成的是什么图象,并思考与原图象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问题1的设置,是让学生知道从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寻找哪些信息,问题2的设置是让学生巩固点的对称点相关知识,为寻找对称图形上的点坐标打基础,问题3 的设置,是希望学生从对称图象的形成方式寻找思路,从抛物线的变与不变的元素解决问题。
三、积极思维,发现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几何画板》观看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形成过程,提出探究任务:
(1)在练习本上求出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的解析式;
(2)在几何画板中验证所求解析式是否与点A’运动形成的路线吻合。
学生活动:独自思考验证后,并互相交流,寻找抛物线y=2x2-6x关于x轴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不同的解法。
师生互动:寻找最佳解题思路,得出从与原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的关系中确定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三个系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经历发现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多种方法择优,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乐趣,优化思维,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新知,练习训练。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进入练习1,先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再点击答案,并适当进行评讲。
学生活动: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对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得以巩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五、思维发散,发现抛物线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
教师活动:指导分别打开网页探究活动2和探究活动3,
(1)播放上方的动画,
(2)观察后,填写下方的表格,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3)各组交流后,点击答案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写出答案,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图形的解析式,学生已经得出从与原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轴的交点的关系中确定抛物线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三个系数的方法,学生类比此方法可很快迁移到寻找抛物线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的解析式的求法中。
此环节的设置,既巩固了新知,又使抛物线对称图形解析式的求法得以深化、系统化。


六、梳理思路,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入课堂小节网页,先演示左边动画,再总结右边知识。
学生活动:按老师要求去做
设计意图:梳理思路

七、课堂反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入课堂反馈网页。
学生活动:进行小测。
设计意图:查漏补缺。

八、课外拓展,思维提升
教师活动:抛出问题。
从另一格角度来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就是求抛物线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基于这种想法,我们能否利用抛物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的共同特征来求其解析式呢?
学生活动:有时间课上思考,无时间课思考。
设计意图:求函数解析式实质,是求函数图象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思路与求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是统一的。
-
教学评价方案
-
-
- 标签:
- 活动
- 抛物线
- 学生
- 设计
- 教师
- 问题
- 寻找
- 解析
- 对称
- 图形
- 优秀教案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