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中学八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概述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北师大版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的一堂数学课。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位似图形有关概念以及性质,能够根据性质以及利用几何画板作位似图形,并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目标1 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与性
目标2 能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
过程与方法
目标1 能熟练准确地利用图形的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
目标2 掌握利用几何画板作位似图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1 通过有趣的图形变换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感受图形变换的奥妙,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目标2 通过利用几何画板验证数学猜想,体会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激起进一步学习几何画板的欲望。
-
教学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获得新知。
2、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完成探索规律以及验证猜想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要点及时地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归纳关键点,并准确地表达。
-
教学资源
1、针对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3、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Vclass”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4、实物投影
5、一套三角尺和圆规等作图工具
6、连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设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归纳概念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在四组相似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呢?(见图1)
学生活动:观察四组相似图形,寻找四组相似图形的特点。归纳位似图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四组相似图形的图片,其中两组是位似图形,突出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从而自己得出位似图形的概念,以及认识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二)练习检测,概念巩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登录Vclass教学平台的作业区,利用“测验统计分析”即时反馈学生的情况(见图2、3)。
学生活动:登录Vclass教学平台的作业区,回答4道练习题,巩固概念。
设计意图:练习检测、巩固概念。
(三)自主探究,拓展新知
1、活动一(图4)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已知一对位似图形,你是否可以找出它们的位似中心呢?这个位似中心只有一个吗?
学生活动:通过几何画板的“作图”工具找出两个位似五边形的位似中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认识到位似中心的特点。


图4 图5
2、活动二(图5)
教师活动:如图,这里有两对位似图形,请大家分别拖动图中的各点,观察数据的变化,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活动:拖动图中的点,观察数据的变化,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归纳位似图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设计活动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拖拉图中的点,观察有关的数据,从而自己得出位似图形的性质;
3、让学生通过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在草稿纸上利用三角尺以及圆规作△A'B'C',使得△A'B'C'与原△ABC的位似比为1:2。
设计意图:按一定比例作已知图形的位似图形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这里没有教师的详细教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之前的一些图的提示,以及位似图形的性质,自己摸索如何去画图。这样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教师直接告诉其方法更好,而且学生所作的图不拘一种,避免了由于教师的示范,局限了学生的思维。
4、如何使用几何画板画图(图6、7)
教师活动:教授学生利用几何画板作△A'B'C',使得△A'B'C'与原△ABC的位似比为1:2。
学生活动:利用几何画板上机操作。


设计意图: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学一个很好的工具,同样也是学生做数学实验的一个有效工具,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新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生使用几何画板可以渗透在平时的常规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画板的兴趣。课本没有这个环节的内容,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四)知识拓展,验证猜想。
给出以下一个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师生共同通过几何画板,一起去探索,从而得出结论。
问题:小明和小辉正在为一个数学问题而争论:有两个三角形都分别与同一个三角形位似,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位似吗?对于上述问题,你有什么高见呢?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几何画板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激起其进一步学习几何画板的欲望。
-
教学评价方案
本课是网络环境的一节数学课,其特点如下:
1、本节课需要在相似图形的基础上,确定出位似中心并得到位似图形,并且还要不断地变化位似图形的位置。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多种形式的位似图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作图量大而烦,费时又费力,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本节课使用“几何画板”工具当场作图,快速高效。动态的画面,变化的图形,丰富的内容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优势无与伦比。
2、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本节课最后就设计了一道富有争论的题目,学生只能通过一些个人经验来提出自己的猜想,至于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几何画板就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也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其学习几何画板来帮助学习数学的兴趣。
3、本节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本节课是新教材的一节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课”,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致使课堂有前松后紧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多进行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
-
-
- 标签:
- 活动
- 学生
- 设计
- 教师
- 利用
- 几何画板
- 数学
- 图形
- 优秀教案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