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和雷达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课程信息

    授课老师: 邓映红

    所在学校: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点评人:何克抗教授

    •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第八册,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篇文章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本课共需3个课时完成。

    • 设计理念
    •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丰富扩展阅读材料,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及扩展阅读中认真思考,深切体验,并进行写作表达;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 主题单元整组备课教学设计思想:选择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略读课文《人类的老师》进行对比阅读,填写表格,做到环环相扣,使整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 将《蝙蝠和雷达》与本组略读课文《人类的老师》及拓展资源结合阅读,了解人类如何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知道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 有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在生活中愿意观察、能够根据观察的结果发挥想象。
    • 学习者特征分析
    •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在课前广泛搜集关于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 学生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上网阅读材料,会正确使用网络留言板。
    • 学生对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非常感兴趣。
    •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阅读、写作积累,表达能力较强。
    • 资源准备

    网络环境、专题网站等。

    •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拓展阅读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让学生整体把握、感知它们的特点。
    • 初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相机理解重点词语。
    • 学习课文的3——6自然段,体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拓展阅读

    1. 出示图片(ppt),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看,这是谁?(蝙蝠 雷达)
    2. 关于他们,你们都知道些什么?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呢?资料城里有两篇专门介绍他们的文章,请同学们自由阅读。
    3. 请把你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同桌的小伙伴,大家可以互相补充。
    4. 通过阅读,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板书)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板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有人却用一个“和”字(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学完课文后大家就明白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相机拓展阅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 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答案就在课文中。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带生字的词圈出来,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现在老师要来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效果,那一对小伙伴愿意做小老师来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课的生词?

    蝙蝠   清朗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推进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1. 在这些词语当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这个词是什么呢?(敏锐)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点拨的方法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并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为后面的课文学习找到好的切入点。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在这篇课文中,是指谁眼光尖锐呢?(蝙蝠)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名朗读第三段。
    2. 指导朗读: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蝙蝠夜行的本领可真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 谁来试一试?
    3. 指名读,齐读。
    4.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被科学家们观察(板书)到了,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思考(板书),他们在想什么呢?这个时候,科学家的脑子里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们在问谁呢?谁能把这种疑问的语气读出来?请同学们一起来问一问。(问得真好,你们现在已经找到了科学家的感觉,相信再过十几年,一定有很多真正的科学家在我们班诞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蝙蝠夜行飞行动作灵巧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课文456自然段

    1. 科学家们,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开这个疑问呢?(板书:试验)
    2. 是的,一百年前的科学家们也对蝙蝠进行了试验,他们一共做了几次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何?结果如何?有的出什么结论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4、5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内容,读完以后帮科学家们完成这个试验报告。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 学生自学,指名汇报:指名说第一次试验,同桌互相练说第二、三次试验,再汇报。
    2. 这就是科学家们的三次试验,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回顾三次试验的过程吧,看谁做的最认真,齐读课文。
    3.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什么呢?谁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6. 可是有人却给这三次试验下了一个这样的结论,你们觉得合适吗?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7.是啊,比较起来还是书上这个结论比较科学,让我们再来宣告一次这个科学的结论吧。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小结

    科学的脚步是永不停息的,各位科学家们,接下来你们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呢?是啊,蝙蝠的嘴和耳朵究竟是怎么配合的呢?我们就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节课来研究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角色,从自身的角度设计下一步研究的目标,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 第二课时
    • 【教学目标】
    • 通过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观察画图、填写表格等方式,进一步学习课文,突破重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 .结合本组略读课文《人类的老师》及拓展资源阅读了解仿生学的奥秘,了解人类如何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知道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它们俩究竟是怎么配合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提出下一步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 我们先来看一段影像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刚才都看到些什么了?

    2. 你能把你刚才所看到的景象画成一幅示意图吗?请同学拿出笔和纸,动手画一画,画完以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蝙蝠是如何利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呆会儿我请一对小伙伴为大家展示。

    画一画 蝙蝠夜行示意图

         蝙                                 障碍物

    3. 哪一对小伙伴能够上台来为大家展示展示,一个同学画一画,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4 是啊,蝙蝠就是这样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又经过怎样的研究呢?你是从文中哪句话读懂的,请把它读给大家听。(板书:研究)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5.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指导朗读。

    6. 通过试验和研究,我们终于知道了蝙蝠探路的方法,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第八自然段,完成表格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嘴和耳朵)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7. 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知道课题为什么要叫作蝙蝠和雷达了吗?

    因为这篇课文就是讲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蝙蝠夜行的秘密,并从中得到启示(板书: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板书: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8. 所以这篇课文的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影像、画图练说、研读课文、填写表格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未提和解决问题队的能力。

    三、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同学们,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这就是仿生学,这是一门怎样的科学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资料城里有关仿生学的知识文章。(学生自读)

    2.我们的语文书上也有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资料,你知道在哪儿吗?来,大家一起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阅读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扩展阅读

    1.是啊,大自然是一间无边无际的学校,里面就有着数不清的好老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读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的第二篇课文《人类的老师》,看看人类又从哪些老师身上的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2.填空练习

    人类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人类从(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人类从(鲸)身上得到启示,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因为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说(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3. 是啊,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飞机——鸟,潜水艇——鱼,降落伞——松鼠尾巴……)
    4. 科学家每一项发明的过程都是极其艰辛的,现在就让我们来读几个有关发明创造的故事。(学生自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填写表格的方式自学略读课文及扩展阅读,加深学生对科学家发明创造过程的体验。

    五、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还有更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明、去创造。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课后请同学们了解有关动物、植物的知识,看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生活实践,尝试设计一个小发明。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中的练习,鼓励学生去了解自然知识,尝试发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 通过扩展阅读多篇科学家们从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和创造的文章,进一步形成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 根据自己得到的启示进行创新写作,将课文知识、阅读积累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对观察的结果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尝试过程中的感悟与体会。
    •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获

    上节课后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到了哪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带给你什么启示,你想尝试发明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报课外收获,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也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二、拓展阅读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  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向植物取经  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人类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事例,进一步开启学生的思维。

    三、思考讨论

    为什么科学家们会从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有这么多发明和创造呢?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反复研究 )

    设计意图:总结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引导孩子们自己观察、思考、研究,提出写作要求,指导学生写作。

    四、打写

       《我的发明》

    你从哪种动物身上的到启示,发明了什么?要写清楚你的发明过程。

    设计意图:根据自己的发明创造进行创新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本课的认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得到深化,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 专家点评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组织编写教学内容,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认真研读及对教学目标的深刻认识,从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精略课文的组合和分类十分准确,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智的运用各项教学策略,切实落实了各项训练目标,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研读课文,画图练说、填写表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很轻松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选取了大量的与主题切合的拓展阅读资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并充分保障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实现了认知目标的跨越。

    总体而言,本课对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跨越式课题指导思想的贯彻两方面都做得较好,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跨越式试验语文中高年段精略结合课的特点。

    • 标签:
    • 启示
    • 学生
    • 设计
    • 同学们
    • 阅读
    • 科学家
    • 雷达
    • 试验
    • 蝙蝠
    • 课文
    • 优秀教案设计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