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
昌平区昌盛园小学 李晶鑫
2011-10-7
- 主题
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
- 前言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早自周代,教育就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其中更把“礼”,放在第一位,足见其重要。礼仪是一种发自身心的德行,也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而小学低年级又恰恰是人生习惯养成的十分重要的一段时期,这可以说是本方案选题的基本出发点。从另一方面开看,当时代的孩子在家庭中可以说是“小太阳”,很多父母忙于爱孩子、宠孩子,对孩子的不妥行为往往是默许的,长此以往,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便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正是本选题的直接起因。
- 活动对象分析
如上述所言,一年级孩子年龄大多在6-7岁左右,对刚刚入学才满一个月的他们来说,一只脚虽已迈进童年,另一只脚却还在幼年。这个时期的孩子知识储备水平低,大多还不能进行流畅的认读和书写,独立性相对较低,还不能开展复杂的研究活动。然而,这时期孩子身心的成长都很快,他们形象思维活跃,喜欢游戏、模仿,机械记忆力强,智力发展很快,同时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关注,是习惯养成的绝好时期。另一方面,从儿童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入学伊始的孩子们面临着由“小孩”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他们迫切希望适应学校生活,在向外部世界探索的路上,他们感到紧张、疲惫而又自豪。
正是基于以上对活动对象的身心特点分析,方案进一步确定了以常规礼仪探究、体验和学习为主的“学做文明礼貌小学生”的主题,并在活动中选取了适合一年级儿童特点的表演、讲故事、绘画等探究和互动方式,选取了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几个典型环境,作为活动的背景。以期让孩子在学校、社会生活的实践中获得感悟和成长。
- 开展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孩子养成热情大方、讲究礼貌、敢为善言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
2.陪养孩子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
3.初步培养孩子是非分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
- 活动执行时间
利用班会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共活动四次至五次。这其中不包括单个孩子课余时间所做的体验、搜集、调查等活动。整个活动时间跨度约一个月。
- 活动范围及人员
集体活动主要在校园和班级范围内进行,孩子个人体验等活动除在校园、班级外,还包括家中以及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进行。活动的主体是孩子,教师起引导、概括等作用,家长起协调配合作用。
- 活动形式
讨论,观察,观看录像,分组搜集、比较和总结信息、在具体社会情境中体验、教师讲授、分角色扮演、绘画、讲故事、拍照等形式。
- 活动前准备
老师要做好文明礼仪方面的学习和资料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相关知识、视频材料、做好教案,准备好活动过程所需的文具、道具、奖品等。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
- 活动内容及过程
1.第一次集体活动
老师讲授古人懂礼谦让的小故事,引导孩子总结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告诉孩子其实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在各种情境下该怎么做呢?
出示学校、家庭、来客人等几个情境,说说你平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看谁做的比较好。告诉孩子们做的好的同学就是比较好的做到了文明礼貌,是个懂礼的孩子。
引导孩子们讲一讲还有那些事情你们做到了懂礼貌?
引导孩子将所说的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以适当的方式将孩子分组,布置任务和作业。比如一组主要负责课上的礼仪,一组是课下的礼仪,一组是集体活动中的礼仪。让各组回去收集你身边的礼貌故事,第一周请先收集学校礼仪方面,用图画、照片或讲故事的方式记录下来,下次活动展示给大家看。
2.第二次集体活动—学校礼仪
分享孩子收集的礼貌故事。每组每个人都说一说,选出一个代表做总结发言,并选择一两个故事来演一演,讲一讲。老师也可以展示一些文明礼仪做法的录像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每个展示之后老师都做提问和总结,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总结出各个方面最适当的做法,表扬好人好事,并作画龙点睛,指出应该尊重老师、同学以及学校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应该为维护集体的利益而让自己做出适合的行为。最后老师做补充,尽量涵盖到学校生活的主要方面。并请几个孩子做总结补充。请孩子签订承诺书,承诺做到自己认识到的各点,请老师和其他孩子监督。
布置下次的任务,回家观察家中发生的事情,每组观察一天的不同时间,和不同的人相处,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用图画、小故事或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下次活动讨论和展示。老师会给做的好的同学奖励。
3.第三次集体活动—家庭礼仪
分享孩子收集的礼貌故事。分组讨论,并选出一个代表做总结发言,选择一两个故事来演一演,讲一讲。老师也可以展示一些文明礼仪做法的录像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每个展示之后老师都做提问和总结,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总结出各个方面最适当的做法,表扬好人好事,并作画龙点睛,指出孩子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应该用行动体现对父母的爱。最后老师做补充,尽量涵盖到家庭生活的主要方面(早起、午饭、迎候妈妈下班、接打电话、家来客人等)。并请几个孩子做总结补充。请孩子背诵家庭礼仪儿歌,并表决心努力做到。
布置下次的任务,观察你和家人出行到公共场所时发生的事情,每组观察不同方面,如坐公车、看电影、在公园玩、去商场餐厅等,观察发生了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用图画、小故事或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下次活动讨论和展示。老师会给做的好的同学奖励。
4.第四次集体活动—公共场所礼仪
分享孩子收集的礼貌故事。分组讨论,并选出一个代表做总结发言,选择一两个故事来讲一讲。老师也可以展示一些文明礼仪做法的录像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每个展示之后老师都做提问和总结,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总结出各个方面最适当的做法,并作画龙点睛,指出社会的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维护。请几个孩子做总结补充,最后老师做补充。找几位同学来编排小品,一组演不好的做法,一组演正确的做法。让孩子们在笑声中领悟礼仪的真正内涵。
5.第五次集体活动—活动总结汇报、成果展示
展示活动由孩子、老师和部分家长共同参与。可将之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自己绘制的图画、照片、签订的承诺书等张贴展出,可由孩子们背诵文明礼仪儿歌,还可以由孩子出演文明礼仪小品,由家长讲述整个活动中看到的孩子的认真和孩子的变化等,由孩子讲述自己的感受,由老师对大家予以表彰,希望孩子一生都能以礼待人,把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并展望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 活动目的及预期效果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探究、体验、讨论总结活动,使得孩子在校园、班级、家中、常见公共场所和社交场合等都能做到基本的文明礼貌,懂得什么该做该说,什么不该做不该说,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进一步的,让孩子领会文明礼仪的缘由,让孩子由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与人交往中需要诚实、宽容、尊敬别人,这样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初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
-
-
- 标签:
- 礼仪
- 活动
- 品行
- 综合实践
- 总结
- 习惯
- 孩子们
- 老师
- 故事
- 孩子
- 小学生
- 展示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