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情需要沟通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亲情需要沟通

    亲情需要沟通


    案例描述

    最近我发现班上的一位同学小青情绪变化很大,心情非常沮丧。于是我就把她找来了解原因。

    可她却闭口不言,只是不停地掉眼泪,我只好安慰几句后暂时作罢。谁知第二天她却交给我一封信。

    内容如下:

    冯老师:

    我是不是一个让人很讨厌的人?为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弟弟而不喜欢我?我真恨他们!!!

    一个伤心的人:小青

    小青,她可是我们班上最听话的女孩之一。她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总是不声不响,既看不到她身边有什么朋友,也不大看到她的笑脸。她有一个弟弟,是后妈的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小青产生的情绪如此强烈?以她平时的表现,这一连串的感叹号有些反常。我觉得得赶快帮助小青解决内心的困惑,否则她的自卑感及对父母的仇恨会越来越强,甚至会影响她的身心发展。

    我找到了小青,她低着头不敢看我。我轻轻地对她说:“小青,你的信我收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很难过,你愿不愿告诉老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小青抬头看了看我,嘴角动了动,可话还没有出口,眼泪已从脸颊滑落了下来,她又一次低下了头。一定有什么事深深地伤了她的心,使她那么难受。我拿出了纸巾,递给了她,对她说:“老师知道你很伤心,有什么委屈就哭出来吧,哭出来会好受些的。”听了我的话,她的肩膀轻轻地抽搐起来。过了一会儿,她稍稍控制住自己,开始告诉我事情的经过。

    原来,那天邻居送来几张表演会的票,她爸爸、妈妈就带着弟弟去看表演了,临走前,妈妈对小青说因为票不够,以后再带她去看。后来邻居看到了,开玩笑地说小青的爸爸、妈妈不喜欢小青,所以才不带小青去看。小青听了很伤心,回想平时父母从不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表扬,而弟弟只要稍有进步父母就会表扬他,弟弟有任何要求父母总会满足他。“我已经很尽力在做一个好孩子了,难道我的进步他们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吗?难道爸爸、妈妈真的不喜欢我吗?”小青哭着问我。这个问题让我难以回答。在与她父母接触中,我感到她父母对她似乎比较放心,倒是很担心她弟弟的情况。仔细分析一下小青的话,我听出了小青内心的不满,她十分渴望父母亲对她的关爱,她需要亲人对她的认可。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找她的父母。

    我请来了她的后母。我知道,如果我把小青信的内容告诉她的母亲,问题不但不能得到解决,可能会起反作用。于是,我问她:“最近小青好像不大开心,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呀?”她想了想,摇了摇头说:“我也不太清楚,小青是个很听话、懂事的孩子,无论学习还是其它方面从不要我们做父母的操心,只是她平时不声不响,我们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我也很想和她谈谈,可是有时候忙于工作,有时觉得工作太累,就没有时间和她交流。不过我知道她的,她挺乖的,别人都夸我幸运,重新组织了家庭,碰到了个好女儿,我觉得也是,她让我少操了不少心……”她脸不自觉的露出了满足感。在与小青后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小青的父母都是个普通工人,工作比较忙。小青弟弟的身体不好,体质很虚,经常生病,因此夫妻俩又要忙工作,又要忙两个孩子,忙不过来,所以平时对她弟弟的关注比较多一点,也就忽视了小青。小青的进步他们是看到的,却怕表扬了小青,会给她带来压力,因此总是暗地里要弟弟好好向姐姐学习。而小青却听不到父母的表扬,误认为父母不喜欢她,不重视她,对父母产生了误会。看来问题的症结不是父母不喜欢小青,而是他们在沟通方面有一些障碍,要让他们相互道出内心所想的,不要让误会越来越深。

    找到问题的症结,我想首先应该让小青找回自信,让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然后再让她学会和父母沟通,同时帮助她的父母做好家庭指导,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班中,我经常利用机会表扬小青,让大家向她学习,如她的作业字迹端正,我就把她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每次教室值日,小青总是认认真真,从不马虎,我让同学们向她学习;我还在班中表扬小青懂得照顾弟弟,号召同学们也关心爱护别人,做个有心人……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我都抓住不放。不久,在同学们的感染和影响下,我看到她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从那以后,小青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她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同学们都惊讶以前的小青和现在的小青怎么是两个人。小青在表扬声中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要巩固小青的进步,还得同她的家长沟通。此后我又专门和“小艾”的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小青也有她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对父爱和母爱的需要,她要父母对她的肯定,父母不应该把那些肯定隐藏起来。我又让小青的同学做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络员,把小青在学校好的表现告诉他父母,让他父母能对小青加以肯定。听到父母的第一次表扬,小青第二天一大早就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显得神采飞扬。看来小青对自己父母的误会也开始渐渐减少了。

    接着我又建议小青的父母向小青讲清楚上次看表演的事,还应该带小青去看一场她喜欢看的电影,她的父母答应了。当然,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只是这些,我让小青的父母经常和小青谈心,了解她在学校的情况。平时抽空带孩子去看电影、到公园玩……不久后,小青的母亲高兴地告诉我,小青现在变得爱和他们说话了。父母的主动关心,让小青感受到父母对她的重视,对她的爱。

    人与人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小青的沉默寡言也是与父母沟通的障碍之一。因此,我也让小青想一想,有没有像她弟弟那样和她爸爸、妈妈无话不谈?她摇了摇头。我问她,你能不能用一只手来鼓掌?她奇怪地看着我,摇了摇头。我笑着对她说,是呀,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平时不声不响,父母怎么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别人才知道你在想什么……小青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了小青的母亲,她笑着告诉我说,小青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回家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说到好笑的时候,还会大声地笑,以前的那个小青再也看不见了……

    反思和分析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对自我的认识是从他知到自知开始的,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是从别人嘴里的自己开始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逐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小青的年龄不过十五岁,对自我的认识还处于他知的阶段,她误认为父母不喜欢她也是由邻居的一句玩笑话引起的。因此,要帮助小青首先要让她重新认识自己。

    小青也是个自尊心挺强、比较内向的孩子,如果这件事没有帮她找到真正的原因,那么她也许和父母的误会会一直存在下去。而小青的父母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对女儿的爱深深埋在心底,以为这样女儿会理解的,可是偏偏孩子不理解,还差点和他们产生矛盾。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主要是让他们学会彼此的沟通,我先帮助小青树立自信,让她意识到大家都很喜欢她,她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然后指导家庭教育,引导父母改变以往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有种满足感。同时又鼓励小青主动和父母谈心,让父母了解她的想法、感受,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其实,只要去沟通,任何问题都能解决。

    • 标签:
    • 心理型退缩
    • 抑郁问题
    • 重组家庭
    • 和谐型家庭气氛
    • 受欢迎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