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标题...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设计者: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       聂焕玲      王海丽

    设计日期:2011年9月24日

    所属年级:三年级   

    课题组成员:三年级四班全体学生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长达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中国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五单元通过4篇课文向学生介绍了一些中华的传统文化,但还比较少。语文园地五的综合性学习正好提出了此课题,语文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并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今天,极大地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

    二、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时代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背离传统文化倾向愈演愈烈。如不及时扭转局面,长此以往,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必将消失殆尽。

    第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国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

    第三、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更好、更多的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2、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3、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过程与方法:

    1、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2、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辩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提供引导。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能够自己阅读书目,对于浅显的知识能够理解。

    2、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查找资料。

    3、学生对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了解的较少。

    4、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参与次数少,方法不够理解,合作上需要指导。

    五、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 本课题致力于探究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策略和方法,重点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整合,旨在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的可行性提供实践参考,给广大教师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提供可供借鉴的操作方法和行为策略。

    2、落实全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现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的创新,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提供引导。

    3、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辩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4、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每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港商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六、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1、教师方面:举行“语文课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观摩课(课堂实录)

    2、学生方面:(1)学生心得体会,感悟文字性的材料汇编

    (2)手抄报创作、背诵古诗文等展示方式

    七、资源设计:

    1、教师提供的跨越式课题中的补充阅读的文字及图片资源。

    2、学生自己通过读书、上网的形式查找的资料。

    八、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学习课文,感知中国文化。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搜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集体交流,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总结汇报,进行展示。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习第五单元课文

    教师讲解第五单元课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有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

     

     

    2011年10月17日-28日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讨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确定收集哪一方面的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确定收集相关传统节日的资料

     

     

     

     

    2011年10月28日-31日

    成立课题组

    相互交流讨论,以学生最急于了解或最感兴趣的节日,确定研究主方向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

    合理分配人员,明确分工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制定初步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指导学生制定实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各小组整理分析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各小组向教师及全班同学陈述收集的资料

    多渠道的与学生交流,适当的给予指导与帮助

    2011年11月2日、3日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1)学生心得体会,感悟文字性的材料汇编

    (2)手抄报创作、背诵古诗文等展示方式

    举行“语文课教学弘扬传统文化”的教学观摩课(课堂实录)

     

    2011年11月4日-10日

    九、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一)导入活动

    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给我们这些后人带来丰富的文化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出示课题,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确定专题

     1、介绍“研究性学习”!

     2、师: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位研究祖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啊?你们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生活阅历谈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机打出相应的文字内容。)

     3、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如,将剪纸、布艺、草艺等归为民间工艺;将花帽、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4.全班讨论填写相应内容。

        活动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组专题研究内容:

        (1)民间工艺;

        (2)民族艺术;

        (3)古诗文赏析;

        (4)风俗风情;

        (5)神话传说;

        (6)饮食文化;

        (说明:根据班级的人员情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研究的专题,除以上专题之外,学生可能还想研究其他方面,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孩子们留有更大的空间。)

       【阶段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习领域,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因此,我们设计了“课件激趣”和“自主选择研究专题”两个环节。】

    第二阶段:制定方案,调查研究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专题小组

     (二)自己设计搜集学习资料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搜集学习资料”的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下表。

        附:

     

    小组研究专题

    组长

    小组成员及分工

    研究时间

    获取资料的途径

     

     

     

     

     

    【阶段设计意图:教师在“合作分工”和“获取方式”上做重点指导,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第三阶段:交流研讨,汇报结果

    (一) 根据方案,调查研究

    各小组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和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并及时记录活动中所获得的基本资料,在实践调查中注意发现新问题,随时做好记录。

    【阶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精神,为最后的成果展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先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

    (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

     注意: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纸,制作拉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演唱一段曲目,现场写一幅字,现场表演一段民族舞蹈(吐鲁番的拿孜控)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爱家乡—吐鲁一日游”和“趣谈传统节日”。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中华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报菜名、现场赠送中华小吃月饼及民族特色小吃抓饭等。

        【阶段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别具匠心的展示,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题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师:我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还专门制作了主题课件,同学们可以登录我们的班级邮箱查询,将你们搜集到的资料链接到QQ上,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继续交流,欢迎你们发布最新信息。

        【阶段设计意图:尝试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主题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

    (三)整理归纳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展示。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阶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和展示,并通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阶段:汇总表彰,继续延伸

    (一)教师点拨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丰富多彩,是呀,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这六个专题,比如,你可以去学习维吾尔舞蹈,体会其中的乐趣;可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等等。我们可以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祖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课件(老师的、学生的)及VCD《走进吐鲁番》,直观地再现各种传统文化、自己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再次给学生视觉上的震撼。)

    (二)拓展探究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不愿意继续探宝呢?那么,除了今天我们研究的专题,你还打算继续探究哪些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

        【阶段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三)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兴趣广泛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阶段设计意图:通过后续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预设活动结果评析:

    1、语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理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和研究。“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教学设计或许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发。这个设计分为“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制定方案,调查研究”、 “交流研讨,汇报结果”、“汇总表彰,继续延伸”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贯穿一个“动”字,整个活动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活动为依归,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分工的团队精神。而教师在活动中则时隐时现,该隐即隐,该现就现,扮演着引导、激发、点拨的角色,做到了引导学生的目的。

    2、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合作分工的团队精神。

    3、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接触少,加上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的因素,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加强。

    • 标签:
    • 活动
    • 生活 传统文化
    • 学生
    • 设计
    • 教师
    • 阶段
    • 研究
    • 传统文化
    • 展示
    • 小组
    • 专题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