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样化小结与激情表达式总结策略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资源介绍
课堂结束语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在不同课型中,学生对教师结束教学的方式会有不同的要求。我们深知,课堂教学若能善始,则人能知敬;若能善终,则人能知慎。现代新课标理念教学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学生通常希望教师在结束教学时能把相关知识梳理一遍,使各方面的知识内在联系凸显出来,成为一个系统或整体,便于把握,进而延伸向课外。究竟用什么方式结束教学,一般事前都要通盘考虑,并行之于书面教案。如果在实际授课时,又产生了新的灵感,或又出现了新的情境,当然,也可以重新调整,求得最佳方式、最佳效果。这就涉及教学机智问题,对教师的要求又高了一层。教师可以十分经济地使用最后两三分钟时间,说一些必要的、“含金量”高的言语来结束教学。该资源主要介绍了激情表达式这一课堂结尾的方法。
-
学习目标
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激情表达式的总结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
-
适用范围
小学语文教师
-
资源学习:激情表达式总结策略
结束语抒发激情,就像奏鸣曲的最后一部分,经过呈示和展开这两个阶段,宽广地抒情,形成全曲的高潮,给听众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重视讲课艺术的教师在执教时常是这样:一节课有叙述、有沉思、感情随教材而激荡、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起伏,直至结束,感情的积蓄已经有了相当的张力,正是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以激情的抒发来结束全课,它会在学生的精神世界引起共鸣振荡,不但能激发美好情感,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也可以疏导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在情感的回应、交流的过程中,以一种有别于教师的方式也把感情流露出来,从而体会到抒情的快乐。
语文课结束时出于对学生的激励,有必要以激情的抒发来结束教学。激情式结束语所抒发的感情主要应来源于教材,或受到教材的启发,有时激情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酝酿产生;可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学习气氛热烈的情境下产生;也可在教与学两方面配合默契、进展迅速、教师灵感迭出、教学机智运用得当情况下产生,选择激情式结束语,适时褒奖勉励学生,效果可能更明显也更持久。
激情式结束语,措辞要有分寸感,感情的抒发要适度,如果“言”胜于“质”,形式脱离了内容,就会给学生留下夸大其辞的印象,这会使感染力大打折扣。教师固然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用美好的情感去熏陶、激励学生,但在必要时,也应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师生心理变化的平衡与和谐,以免教师的抒情变成“自说自话”。
-
资源学习:激情表达式总结策略之二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与作者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可以想象,缺乏情感滋润的语文课堂,那肯定是死气沉沉的。在语文课堂的结尾处,教师应该注重将课堂内容深化、升华出去,要能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努力使他们进入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或“恨之人骨”,或“手舞足蹈”兴奋不已的境界。
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同学们都好像坐在了小船上,被北海公园的美景陶醉了,最后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支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这一课。课后,孩子们仍久久沉醉在优美的课文中和欢快的音乐声中,那优美的歌曲在孩子们口中不停地传唱。 (案例来源:行知部落)
-
尝试选择一份合适的教学设计,体现激情表达式的总结策略,
-
-
- 标签:
- 表达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