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物有声-转化后进生的一点做法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润物有声-转化后进生的一点做法

    润物有声——转化后进生的一点做法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我班有个男生叫沈伟成。上二年级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大家都嫌弃他,没人愿意和他做同桌;作业马虎潦草,成绩在班上垫底;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真是一个问题孩子。有一次学校搞活动,在操场上排练,时间稍长了点,他耐不住了,破坏纪律,不但自己不认真,而且影响别人。我批评了他,想拖他出列,没想到他对着我的手就咬了一口,留下了深深的牙印。最为严重的是有一次在课堂上,他居然把小便解到地上,而他的旁边坐的还是一名女生。他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有时真想放弃。可他只是个9岁的孩子,我不相信他的本质有多坏,暗下决心: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他的妈妈,她和我谈了很多。他的爸爸是再婚,没固定职业,也没事业心、责任心,脾气暴躁。妈妈下岗了,开间小店维持生计,一个人忙里忙外。爷爷奶奶对他漠不关心。从他妈妈口中还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他挺会关心人的,还会照顾妈妈,这在同龄的孩子中可不多见。

    他父母关系不好,有时会当着孩子的面动手打架,那时的他是那么害怕、那么无助。母亲狠心想离开,他号啕大哭,苦苦哀求。母亲为了他,一忍再忍。母亲生病睡在床上,他端茶倒水,嘘寒问暖。小小年纪会升火做饭,下面条、蛋炒饭,味道还不错。有一次拉肚子,弄脏了内裤,自己悄悄地洗好晾晒……

      在家访完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这是一个多么善良懂事的孩子,怎能轻言放弃呢?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爱劳动。我就把讲台和讲台前的卫生交给他。他真的很称职,干得不错。我还发现这孩子其实挺讨人喜爱的,如果黑板擦掉下地,我刚弯腰去捡,他以飞快的速度已帮你捡好,还会递到你手中。我对他道声“谢谢”。他抿嘴一笑,真的很可爱。原来他特别怕写话,觉得没内容。我有意识选了一个题目:“我会——”再让他说说自己是如何做蛋炒饭的。因为有经历,他口若悬河,我在班上对他大加赞赏。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一鼓作气,完成了写话。那是他有史以来写得最顺畅的。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常与他谈谈家常,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成绩逐步提高。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任科老师都夸奖起他。

    眼看他的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趁着良好势头,我更是不断夸奖,。到了三年级,我还当他的班主任,开学之初他主动找到我表示这学期将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我干脆让他负责卫生检查。在他的努力下,这学期我班的卫生不错。老师同学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他的学习成绩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看着他判如两人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后进生我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


    • 标签:
    • 二年级
    • 身体攻击行为
    • 扰乱课堂秩序行为
    • 抑郁问题
    • 学习态度问题
    • 重组家庭
    • 冲突型家庭气氛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