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民生小学--李山--《四季》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教材分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第二课。课文分为四小节,以拟人化的口吻描述了四季不同的特点和代表性事物,篇幅不长,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丽景观的赞赏和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对拼音的学习,总的识字量不大,但是已经能够借助拼音来认读课文。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四季的概念不清晰,只停留在天气、温度的变化较浅薄的认知上,无法理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代表事物,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到课文教学,对于课文教学的流程还不熟悉,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高,比拼音教学等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儿歌和图片,让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感悟四季的美景和变化,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

    设计思路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用富于积极性的评价语言和鼓励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地认读课文中出现的“对、是、说”等十一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内容,初步了解四季的特点。
      4、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几句与四季有关的话。
     过程与方法

    1、运用“211”模式,通过拓展阅读、写话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2、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巩固识字方法,让学生体会朗读、阅读的过程,感悟其中的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希冀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地认读课文中出现的“对、是、说”等十一个生字。

    2、运用“211”模式,通过拓展阅读、写话练习巩固教学成果。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演示四季美景。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导入:大自然的风景美吗?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就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四季》,它用优美的语句描写了四季的迷人景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请同学们读课题。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四季》。
      (课件播放四季的美丽风景图片,直观的感官刺激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在情景中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还可以问问同桌的同学。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
        (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儿歌所描写的四季风景和要学习的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锻炼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课文。
      4、在情景中识字。
       ⑴ 出示课文的情景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画了些什么,相机出示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能够加深学生对所识生字的印象。)
       ⑵ 指名读生字。
       ⑶ 去掉拼音读生字。
       ⑷ 打乱生字认读。
         (识字是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生字,教师应设计有层次、有第进感多种方法增加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又没有枯燥感。)
       ⑸ 师: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的?
         (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方法,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⑹ 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
         (课程标准指出: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通过各式各样的朗读将有助于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的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拓展阅读。

    1、老师带领学生读

    2、学生自由读。

    3、学生汇报读。

    四、说话练习

    1、造句,用本节课学的一些词语

    2、说一段话、编儿歌、说感受都可以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指名读课文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学习课文、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师:读了几遍课文后,你们知道课文在说些什么吗?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学习课文,等一会儿要说说你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知道了有什么?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会让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春季部分。
       ⑴ 小组齐读课文。
       ⑵ 读了这节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⑶ 学生汇报: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树也绿了,小草高兴地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⑷ 学生再次读课文,感悟春天的生机活力。
       ⑸ 师:小草发芽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你还可以从哪里知道春天来了?
      3、夏季部分:
        师:草芽尖尖,我们知道美丽怡人的春天来了,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有能看到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⑴ 出示夏季图。
       ⑵ 学生汇报:知道了荷叶是圆圆的,青蛙站在荷叶上,他们正在说着悄悄话,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一起读出来。
       ⑶ 指导朗读:夏天来了,池塘里的荷叶、荷花长得非常的茂密,它骄傲自豪的对青蛙说:生齐读:“我是夏天。”
       ⑷ 师生对读,感受荷叶的茂密和自豪。
       ⑸ 还有谁知道夏天来了会有哪些昆虫或其他的东西,勇敢地站起来说说。
       ⑹ 过渡: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告别了荷叶,大自然迎来了金黄色的秋天,在着丰收的季节里,农民伯伯欣喜地看到麦田里的谷穗长得沉甸甸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节。
      4、秋季部分:
       ⑴ 小组读这节课文。
       ⑵ 师:为什么谷穗弯弯?文中还提到他鞠着躬,鞠躬这个动作是怎样的,有谁能表演出来?在这丰收的季节里,谷穗长得沉甸甸的,他高兴吗?那读的时候应怎样读?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⑶ 秋天里,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5、冬季部分:
       ⑴ 过渡:如果说春天充满生机,夏天热情似火,秋天有丰收的喜悦,那冬天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四节。
       ⑵ 哪个小组学习冬季的,站起来读一读冬季这一节。
       ⑶ 冬天来了,天气怎样?在北方还会下雪,小朋友堆起了雪人,你看,这个雪人怎么样?(圆滚滚的,很可爱,很调皮,从哪里我们知道他很调皮呀,从他“大肚子一挺”再说“我就是冬天”知道了。
         请学生上讲台表演,感受雪人的调皮。
       ⑷ 指名站起来边读边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
          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去体验,在朗读中体会不同的语气,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惟妙惟肖的表演感受四季不同风景的美丽和迷人。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小结: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景色各异,有不同的美丽和迷人,是大自然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课文,把四季的不同的美丽读出来。
      7、指导背诵《四季》。
        (四季美,文章也美,美的文章我们要把他背诵起来,牢记在心中,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选择你喜欢的季节把他背诵出来。)
        看提示背诵、指名背诵。
    四、拓展阅读
      1、走进资料城,自由朗读阅读材料。

        2、熟读成诵,指名汇报。

      五、写话练习

        1、布置任务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借助提示,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2、出示提示(聪明的同学不用老师的提示,自己想得更棒)

       我喜欢          ,因为      

       春天真      ,有              ,可美了。

    六、总结课文

    • 标签:
    • 方法
    • 美丽
    • 教学
    • 学习
    • 四季
    • 设计
    • 学生
    • 季节
    • 生字
    • 课文
    • 朗读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