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第七组现场备课教案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第七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位 语文第七小组 参与人员 董桂霞、麦颖怡、黄颖怡、王娜、张丽丽、张春雷 年级 五年级 单元名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 总课时数 10课时 每种课型的课时数分配 课型 课时数 教学目标 单元导读课 1 1.联系学生先前学习的描写人物的文章,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兴趣了解学生学情。 2.单元导读,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精加略:《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3 1. 通过自学、预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通过朗读、默读,理清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抓关键词,研读重点句子,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并迁移到略读课文 《慈母情深》 ,自主阅读、交流合作, 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 4. 通过品读、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精加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 3 1. 认识两课共1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两课“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怔住、喋喋不休”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两篇课文脉落、把握大意。 3.小组合作、老师引导,抓住巴迪面对父母不同的评价时的心理变化的对比进行读、悟,体会巴迪从不理解到理解接纳再到感谢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学法迁移,抓住母亲心理的变化体会《学会看病》中母爱的深远和博大。 4.利用图表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进一步学习人物写作的方法,并能在写话中有所运用。 单元阅读课 1 1.回顾单元课文内容,明确单元主题。 2.阅读《《拐角处的回头》、《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等文章,进一步感受父母之爱,感知人物描写的特点。 3.通过展示、分享阅读收获,激发对人物写作的兴趣,从阅读中获得创作的源泉和方法。 单元习作课 2 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借助一定的描写方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设计: “父母之爱”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课文和阅读拓展材料感受父爱和母爱的伟大和崇高,学会感恩父母。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2、教师搜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 回顾课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六组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父母之爱) 2、学生根据表格回顾本单元每篇课文内容。 师:本单元那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下面我们就以表格的形式来共同回忆一下这几篇文章。 课题 具体事例 人物品质 最能表现品质的句段 写作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 讲述了在( )中,一位父亲( )最后( )的传奇故事。 
 
 - 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 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 
 慈母情深 叙述了( )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 )的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叙述了( )时代,( )和( )对( )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 )的故事。 
 
 学会看病 叙述了( ),妈妈让他( ),儿子学会了( ),妈妈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故事。 
 
 
 方法提示: 1、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读着这些文章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感动。那么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让我们深受感动?先看看老师出示的句子: 例如: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比较阅读:(1)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2)母亲说完,又坐了下去,又弯曲了背,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又陷入了忙碌…… 3、(1)“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2)“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4、“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本单元的这几篇文章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回味,让你感动呢? 学生进行交流。 2.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发现四篇课文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师生共同归纳: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 二、拓展阅读 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篇描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 必读:《拐角处的回头》、《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选读:《溺爱让女儿越走越远》、《父母之爱》 1、独立阅读。 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可以进行简单地勾画、批注。 2、分组回顾。 (1)小组合作,选择完成表格中的一篇文章,(一人执笔、其他人口述补充,出示表格一) (2) 交流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内展示,本组成员或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见解。 课题 具体事例 人物品质 最能体现品质的句段 写作方法 
 
 
 
 
 
 
 
 
 
 
 
 
 
 
 
 
 
 三、引入习作 同学们,我们阅读了这么多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你想不想也动笔来写一写呀,那么,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进行习作。 
 
 - 
													语文第七组现场备课
 
- 
													
- 
							- 标签:
 
- 
				
				加入的知识群: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