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使用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资源介绍

    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阅读练习中,许多老师经常困惑于有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文章时的“举足无措”,一篇文章摆在面前,这部分学生无法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无法复述文章的主要环节,甚至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些学生也“熟视无睹”……显然,这些学生并没有学会阅读的方法。令人不禁反问自己,究竟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呢?我想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一些有效地阅读策略。

    • 适用范围

    小学语文教师

    • 学习目标

    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

    • 资源学习:浅谈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使用

    浅谈阅读教学中阅读策略的使用

     

    徐州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艳艳

     

    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的阅读练习中,许多老师经常困惑于有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文章时的“举足无措”,一篇文章摆在面前,这部分学生无法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无法复述文章的主要环节,甚至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些学生也“熟视无睹”……显然,这些学生并没有学会阅读的方法。令人不禁反问自己,究竟我们教会了学生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呢?我想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一些有效地阅读策略。

     

    一、 教会学生激活先前知识的策略

     

    在阅读中学生的先前知识的激活非常重要,专家们认为阅读者的原有知识影响着阅读的深度和速度。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激活先前知识的一些方法。在近几年的阅读教学中我将阅读文本时的先前知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章类别归属2、文章结构的分析3、写作方法的归属4、相关体验及阅读体验的唤醒。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激活自己的先前知识,例如:《祁黄羊》一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文章?确定文章的类别,思考我们曾经学过类似写人的文章还有哪些?一般写人的文章与写事分不开,那么这篇文章一定是借助一件或两件事来歌颂人物的某一样品质,那么这篇课文写了几件事?赞颂了人物什么品质?在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以后学生再进行阅读时,就会有目的的进行,将新的阅读文本与以往学习过的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

     

    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使学生能跳出字词句的干扰,整体感知文章的谋篇构局。因此,在引导学生激活有关文章类别的归属知识后,应带领学生来回忆相关的文章结构,例如:总—分—总、总—分等以前学习过的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从而来理解《祁黄羊》一课的文章结构。

     

    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激活有关写作方法的原有知识,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回忆写人的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呢?例如:对比,铺垫等。圈画出相关的语句,体悟人物的高贵品质。

     

    再细读品味以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也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例如:《祁黄羊》一课,我们应该问问学生在生活中,或课外书中见过这样的人吗?读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同样也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反复的运用这些方法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甚至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们在阅读不同类的文章时应该回忆起哪些问题,教会学生主动的激活先前知识,我想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 教会学生使用文章结构策略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叙事方式、文章的构段方式、文章的层次安排等,有关文章的中心、选材、重点及主次内容的安排信息。学生学会使用文章结构的策略,能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文本的重难点,提纲挈领的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有关文章结构的知识,例如: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总分式、总分总、递进式;文章的叙事顺序:顺叙、倒叙、分叙、插叙等。我们还应持之以恒的训练,进入中年级学段我们应当着手训练,学生列提纲、给文章划分段落的阅读能力。这些能力的训练应该分阶段、逐层递进的进行训练。

     

    三、 教会学生想象、推理策略

     

    在阅读中,学生经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这一策略。在阅读理解的题型上有这样几类题目考查了学生的推理、想象的能力。题型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语的意思;题型二,给文章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题型三,抓住文中的“这”、“那”,询问指什么?再如:叶欣做出了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包揽了一切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问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指什么?题型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推理,例如:《弯弯曲曲的小路》一文,“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泪,是因为————。针对不同的题型,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推理、想象的方法。题型一,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以下的解词方法:1、到文中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并试着给这个词换一近义词带入文中读一读是否合适;2、联系上下文推理一下这个词的含义。题型二,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先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做出想象,并推理出会发生哪些结果。题型三,找到原文中的这个词语,重读这个词组前后的段落,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将答案代入文中检验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另外,我们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设计推理题目,努力提升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四、 教会学生理解监控的策略

     

    许多阅读能力教差的学生之所以一见到阅读题就无从下手,正是因为这一项策略的缺失,这一策略实际是一个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理解水平的策略:阅读文本——发现理解的难点——选择有效的方法攻克难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监控的能力,能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不理解之处,也能及时的再读文章以寻求进一步的理解。但往往许多学生在再次阅读的时候,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帮助自己解决不理解的地方,久而久之有一小部分学生从心底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找不到答案,因此出现了失落和自我放弃的情绪,在阅读题中出现了答不对题的现象。

     

    显然,教会学生选择有效的方法帮助理解,能有效地提高这一策略的能力。除了上文中讲的那3种策略外,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们在阅读文本时养成自我提问、及时总结的好习惯。这些有效的策略相结合使用,学生的不理解之处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在教学阅读理解的策略时,我们必须结合实际的阅读文本,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第一,教师应依托阅读文本,有效的示范,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使用了哪些策略,使用的步骤一步一步示范给学生们看。第二,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有哪些策略,并告诉他们这些策略的用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使用这些策略的积极性。第三,教师也可依托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掌握哪些策略在哪些条件下如何选择,提高学生使用阅读理解策略的能力。

    • 进行阅读教学时激活先前知识的策略有哪些?
    活动类型:
    提问答疑
    活动描述:
    • 标签:
    • 策略
    • 阅读策略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