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春英 二下语文教案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第一学段(1~2年级)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5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33名。学生能认汉字1500字左右,其中少数同学能认1500——3000字左右。能写汉字600字——700字之间,少数能写750字左右,但有少数学生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习惯良好,阅读时不出声、不指读。学生已经能独立写日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既复习了学过的字,又巩固了拼音,孩子的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语文园地”里“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方面,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展示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综观这几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知道”与“宽带网”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都在哪里。这个内容的安排,联系本组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其目的在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书,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是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之后,学习伙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去共同探究。这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部分汉字的构字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结构是一致的。“语文园地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有部分相同的每组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语文园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词的两个字调换顺序之后,新词与旧词的关系。为了增强趣味性,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一”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把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和书法作品。“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及同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和关于这张邮票的故事。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把学习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常有机会展示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文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乙:“快说给我们听吧!”“语文园地五”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知道‘暑相连’是指‘小暑’过后是‘大暑’。”乙:“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的消息》可在教学第一组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作为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朗读比赛、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四、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

    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第一组,《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雷雨》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把它写在日记里,“语文园地五”的“展示台”就可以将展示自己的日记这一内容加进去。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总之,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依然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教师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用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在生活中识字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教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明的道理,对此,教师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六、对于学困生的帮助:

    要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困生的兴趣,上课针对他们的程度,有策略地有针对性的提问,引起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布置上,有时根据情况稍微降低难度,以提高自信,在作业批改上,降低要求,以调动积极性。采取一帮一,一对一的方法,让学生共同成长。对个别很困难的学生,抽出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给方法,家庭、学校互相配合。

    教学进度:

       周    次/日   期

    教学内容

    第一周

    找春天         古诗两首

    第二周

    笋芽儿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第三周

    泉水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第四周

    我不是弱小的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

    日月潭         葡萄沟

    第六周

    难忘的泼水节   北京亮起来了   语文园地三

    第七周

    动手做做看     邮票齿孔的故事

    第八周

    画风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第九周

    古诗两首       雷雨

    第十周

    最大的“树”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语文园地五

    第十一周

    画家和牧童     我为你骄傲

    第十二周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三个儿子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语文园地六

    第十四周

    玲玲的画       蜜蜂引路

    第十五周

    寓言两则       丑小鸭    语文园地七

    第十六周

    数星星的孩子   爱迪生救妈妈

    第十七周

    恐龙的灭绝     阿德的梦    语文园地八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七、减负措施:

    在作业布置上实行分层选择,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布置可供选择的作业题,让有能力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又能给稍后进些的孩子减轻学业负担。

     

    八、心理辅导: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及时予以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内部入手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过了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迎不甘落后 来了崭新的迷人的春天。每当春天来临,我们就会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睁大双眼,敞开心扉,拥抱自然,拥抱生活         

    去年春天,我们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专题的课文,本组教材也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内容,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

    教学本组教材,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春天的大课堂里去主动学习,去寻找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春天的脚印,去探索笋芽儿长成竹子的奥秘,去想象春风春雨春花春草像什么。

    本组教材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应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读书志思考结合起来,与积累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羞、遮、嫩”的识记,“摇、溪”的书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歌曲《春天在哪里》、古诗《早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古诗引入

    出示古诗《早春》,请会读的学生朗读,看看早春有什么特点呢?
    春天刚刚来到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读读课文吧,看看课文里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 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 教师读课文。思考:老师在读时,是什么样的感情?
    2、 自学
    记(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
    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 小组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三、 师生交流
    1、 指读课文,正音。
    2、 指读生字。
    3、 重点识字:(学生自学时记不熟的字)
    4、 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5、 读词
    羞羞答答  害羞  遮遮掩掩  遮挡  掩盖  掩饰
    探头探脑  试探  躲躲藏藏  嫩绿  嫩芽  音符
    符号  触手  触觉  喜鹊  解冻  脱衣  溪流
    小溪  田野  野外  摇动  摇摆  化解  棉花
    6、 齐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五、 指导写字
    1、 观察字的结构特点。
    2、 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 教师书写,生看后抄写生字。
    六、 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羞羞答答  害羞  遮遮掩掩  遮挡  掩盖  掩饰
    探头探脑  试探  躲躲藏藏  嫩绿  嫩芽  音符
    符号  触手  触觉  喜鹊  解冻  脱衣  溪流
    小溪  田野  野外  摇动  摇摆  化解  棉花
    2、说说课文中小朋友的发现。
    二、朗读感悟
    1、快速读读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呢?
    感悟“冲出、奔向”蕴含的意思。
    (指读——挑战读)
    2、指读第三自然段,从第1句话中你能够体会到什么?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指读——模仿读)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
    (体验发现的乐趣)
    (指读——示范读——挑战读)

    4、他们找到了春天,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带着欣喜高兴的心情来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从课文结尾的省略号出发,说说“我的发现”。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背一背。
    2、展示成果。
    3、 配乐朗读课文。
    四、迁移使用,拓展想象
    1、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2、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在想象中结束。 


    板书设计:
                            1  找春天
         冲出、奔向——急切、向往、激动

    找(仔细)

    发现(小草、野花、树木、小溪)——惊喜 

    感受(看、听、闻、触┄┄)————欣喜  

           看  小草  
    闻  野花

     触  嫩芽   像……
     听  小溪
      ……  ……

     


     课后反思: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 2、难点: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有什么要对小草说的吗?
    3、小结:小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自主试写“未、店、枯、荣、菜”,评价再写
    3、教师指导书写“追、烧”。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枯木逢春  枯树   光荣
    2、听写:未来  追赶  枯树  烧火  光荣  洗菜 青菜 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疏疏、未、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诗配画感悟古诗
    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古诗的新方法,那就是给古诗配一幅画。同学们你觉得这幅画应该画什么,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自己的看法时要有理有据,补充和反驳时也要有根据。
    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相应做简笔画和引导点拨。

    五、小组赛读
    1、认读生字   住宿  徐徐  篱笆  稀疏  未来  
    2、赛读古诗(师读——生读——小组读)
    六、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七、比赛背诵
    八、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九、迁移使用,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 作业布置: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笋芽儿

    教学目标:

    1. 会认14个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 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科学童话中蕴含的意义。“揉、漆、辫、”的识记,“喊、笋、唤”的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笋芽儿、竹子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教师读课文。要求:在老师读时,听清字音及不同人物的对话。
    2、自学记(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想办法记住它们)读(读通、读准、读熟课文)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3、小组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指读课文,正音。
    2、指读生字。
    3、重点识字:(学生自学时记不熟的字)
    4、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5、读词春笋  笋芽儿  呼唤  揉一揉  漆黑  油漆  扭动  轰隆隆  钻研  唠叨    辫子  抚摩爱抚  滋润    山冈  豪放    豪迈  世界喊叫  呼喊    发芽
    6、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感知发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
    2、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教师书写,生看后抄写生字。
    六、总结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春笋  笋芽儿  呼唤  揉一揉  漆黑  油漆  扭动  轰隆隆  钻研  唠叨    辫子  抚摩爱抚  滋润    山冈  豪放    豪迈  世界喊叫  呼喊    发芽
    2、指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分段指名读课文,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相机指导朗读)
    3、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小结   三、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四、指导书写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板书设计:                                  

     笋  芽  儿              
                                   春雨       春雷       太阳
                                笋芽儿(娇嫩) ——————————竹子     (健壮)

     

    课后反思:                

     

     

     

     

     

     

     

     

    4、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充分感悟黄莺和微风的话,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分角色有感情读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小鹿和玫瑰花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  实物导入。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指导“瑰”的读法,并书写“玫瑰”)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2、  谈话导入。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对话平台

    (一)自学

    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玫瑰、花骨朵”的读法。

    3、  开展识字竞赛,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4、  开展读课文比赛, 看谁读得通顺,没有错别字。

    (二)讨论

    1、  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  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四)朗读

    1、  自由读: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2、  交流读:向学习伙伴请教——自己哪里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  竞赛读: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大家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五)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  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六)写字

    学习“弟、哥、骨、微、渐”四个字。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一)导入

    1、  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  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  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四)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五)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写字

    学习“抽、拐、浇、终、静、躺、谢”7个字。

    1、  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2、  学生观察后联系已有知识,教师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等。

    3、  学生书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发现事物的相似特点,用“……像……”的句式说清楚自己的发现。培养观察表达能力。
    2.能自主识字,读读认认,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读背诗句;用词填空,学会积累语言。
    3.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春天里的新发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处理、展示与本组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共享快乐。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图像和春天美景音像。
    2.师生收集与春天有关的信息资料(图片、照片、音乐磁带、诗词、绘画作品……)
    3.组织学生参加“找春天”的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画面:春姑娘撒花变成图上事物。配音:嗨,欢迎同学们来到“语文园地”——“小小观察台”,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比较,发现朋友。
       导语:请赶快认识画上的事物,哪些能成为朋友。你是怎样发现的?
     3.观察联想,练说句子。
      (1)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一对对朋友,再想想,怎样把你的发现说得更明白、具体。(请看课件)春姑娘是怎么说的?(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2)想试试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争取说给全班同学听。
      (3)同学交流时,比比谁听得好,敢大胆说自己的意见。
     4.联系经验,拓展交流。
       谁还能发现,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日常生活中什么像什么,请在小组交流。
       (如: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弯弯的小河像飘带……)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游戏激趣。
        导语:走出“小小观察台”,春姑娘又带我们来到“字词游戏宫”(点击课件)。
        配音:欢迎同学们参加“合作闯关”字词游戏。请看游戏提示:
           ①组成“读读认认”自学小组,选组长,分任务。
           ②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记字,比谁认得准,互相检查。
           ③小组商量怎样抢答汇报学习结果。
           ④快乐传递读生字。
           ⑤生字搬家,考考你。
      (2)当众汇报小组学习结果,鼓励每个组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材:与木相关。(材料、钢材、教材)
          渡:与水有关。(渡口,横渡,渡船)
          粮:与米有关。(粮食、干粮、细粮)
          帽:“冒”加上围巾的巾,组成“帽”。草帽、衣帽、帽子
            达与走路有关,到达、达到、雷达、直达车。
          按:安全的“安”加提手旁,读“按”。按时、按期。
          笨:“本”字加上竹字头,组成笨。笨重。
          烈:“列”字加上四点水,组成烈。烈士、烈火、激烈。
     (3)做快乐传达游戏。去掉拼音,还会认这些生字吗?分小组听音乐传生字卡片,音乐停,拿卡片同学依次教读生字。
     (4)生字搬家。
       出示课件制作的儿歌,配图。生字搬了家,跳进儿歌里,你们还会读吗?
      (笨笨熊)或乖乖笨,摇渡船,
       运粮食,运木材。
       烈日当头不用帽,
       按时到达心欢笑。
    2.读读背背。
      过渡:(点击课件,春姑娘话白)祝贺同学们识字闯关成功,让我们到语文天地“精美语句园”去采集最美的诗句吧。比谁采得多。
     (1)轻声读诗句,不认识的字,看音节多读几遍。
     (2)将诗句大声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有味道。(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4)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展示交流,课外收集描写春光的诗句,或即兴写诗。
    3.我会填。
      过渡: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会用学过的词赞美春天的景物吗?
     (1)读词:春光、天空、枝条、绿叶、阳光、小溪。
     (2)请同学们讨论填空。
     (3)交流欣赏,画图,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填写。齐读词语。   

     三、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走进春天。
     (1)播放《找春天》的录音磁带,同学们边唱边舞,进入情景。
     (2)从《找春天》的歌词中,你知道春天在哪里?把你听明白的意思悄悄告诉同桌。
      过渡:春姑娘悄悄地告诉同学们,春天在草地上,在河里,在田野中,在绿叶尖……春天在同学们的眼睛里,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在春天里的新发现吧。
    2.回顾春景,感受春天。
      导语:春天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在春游中,同学们有好多新的发现,新感受。让我们再次走进春天回味一下春天里的快乐。
     (1)播放春景图和录像片断。
     (2)先分成小组,把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新感受,说给同组同学听。
       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3.自由交谈,赞美春天。
       和同学相互说说春天里你发现同学们最想去做什么?
    四、展示台
    1.赞美春天。写写,画画,配画。
      导语:春姑娘就像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得万紫千红。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
    2.分组练习。
     (1)喜欢写作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练习写诗、写话。
     (2)喜欢书法的同学,练写书法作品。
    (3)喜欢积累诗句的同学,抄写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4)喜欢画画的描绘春天的图画。
      (5)喜欢歌舞的同学,在一起练歌练舞。
     3.诗配画游戏。
      请画画的同学将作品摆在教师中间。
      写诗、书法、抄写诗句的同学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去选画,配诗,可以几人造一幅画。
      诗画结成队的同学共同读诗,介绍画的意思。
     4.唱歌跳舞的同学带领全班跳《春天在哪里》。
    五、宽带网,拓展学习
      导语: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呀,春天里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有关城市代表性的市花。
    2.介绍你知道哪些城市的市花,自己家乡代表性的是什么花?
    3.朗读十二月对花:(一问一答)
      正月迎春花,二月绽春兰,三月桃花艳,四月开杜鹃,五月石榴花,六月里荷花,七月扼子俏,八月飘桂花,九月菊花黄,十月出芙蓉,冬月小仙傲,腊月挺梅花。
    4.交流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1)网站。如春笋网站。
     (2)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夜喜雨》《春晓》》(咏柳)《游园不值》《春日》《村居》《草》《泊船瓜州》。
     (3)歌唱春天歌曲。如《春雨沙沙》《小燕子》《找春天》《少年歌唱春大》。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这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课文。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蔷薇花挡雨的五岁的萨沙,也同样有着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再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献出爱心。

    在学习本组教材时,要引导学生在读诗读文中积累好词佳句,不仅要积累课文中的词句,还要留心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爱,在本组教材里就像那一股清泉,流淌在字里行间,流进我们心里。因此,在朗读感悟时,可把重点放在“感”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从而自发地收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它们,主动地背诵它们,积极地参加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再引导学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5、泉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趣。

    我们都知道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有沉睡着的笋宝宝,当可爱的笋芽儿挣脱了大地的怀抱,看到这明亮、美丽的世界时,它高兴极了。桃花笑红了。。。。。。同学们,你可知道当寂静山谷奏起动听的音乐的时候,那时泉水宝宝诞生了!(板书:泉水)一路上它又会看到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    想:想象——联想。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三、师生交流。

    1、    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    读新词(投影出示):

    泉水、 瓦罐、天然、  水塔、 杜鹃花、打结、 结果、清脆、一股清泉

    4、    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5、    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四、写字指导。

    1、    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发现: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结”是多音字。

    2、    重点范写以下几个字:股、脆:月字的制导,脆,右下不要写成“巳”。鹃:左下是竖。

    3、    学生练笔。(播放古筝曲,教师环视指导)

    4、    展示交流。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结”组词。 

    二、朗读感悟。

    (一)读      

     1、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泉水图片)

    学生边听边想::脱离课本,看图、倾听,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2、  归纳:一路上泉水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二)悟

    1、总结归纳:(板书)           

     水池             姐姐来打水           

     平地             火红的杜鹃花泉水 

    流过            看到了          

      果园             果树喝水  

    山谷  听到了    画眉鸟唱歌

    2、  读第1段。(感情基调:好奇、欣喜、柔和)

    3、  自读2-3段。(争当泉水角色,排演课本剧)

    (1) 排演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来吧,来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 (听了泉水的话,你发现泉水有怎样的特点?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       

    (3)配乐表演。欣赏、体会:(    )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4)配乐美读。(全班,再一次感悟)

    (5)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象泉水一样的人。你打算怎么做?

    三、积累运用积累摘抄:

    (投影出示)好词:很多很多,很甜很甜,很清很清,很甜很甜,

    短语: 阳光灿烂的世界  美丽的身影  明亮的大镜字   静静的山谷     尽情地歌唱

     清脆的歌声     互相问候        互相约定       欢快的泉水  (引导发现:加上修饰语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

    佳句:“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来吧,来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学以致用:(仿写以上任意一个句子)

     四、课外拓展:

    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作业布置:想想“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的意思

     

     

    板书设计:

            5  泉水

    水池           姐姐来打水         

      平地   看到了  火红的杜鹃花泉水

     流过   果园           果树喝水山谷 

     听到了  画眉鸟唱歌         

    课后反思:

     

     

     

     

     

     

     

    6、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趣。

    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你在哪里  齐读课题。

    对“雷锋叔叔”的了解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一)(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诗节。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想:雷锋叔叔,在哪里?(讨论)    

    (二)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轮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 读三遍)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以下几个字: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播放古筝曲)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投影出示)冒着 泥泞 脚窝 足迹 年迈 洒下 汗滴 寻觅终于 献出 爱心 荆棘

    五、       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六、       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一、      复习巩固生字词。听写生字。

    二、朗读感悟。

    (一)读  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  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  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  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二)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全班,再一次感悟)

    4、感悟明理:   “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    表层含义: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深层含义:希望人间处处都有像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爱大把大把地撒向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5、明理导行:(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情境对话练习:一生随意站起来说:“如果我。。。。。。”想好的起来说:“我会。。。。。。”

    三、积累

    (投影出示)好词: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名句: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3、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做好事,不做坏事。       

    拓展练习:弯弯的( )   长长的( )   温暖的( )    晶莹的( )       蒙蒙的(  )

    四、练习背诵课文。

    五、作业布置: 准备“雷锋叔叔知多少”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小溪       小路

     

    抱小孩     雷锋             背大娘

    (板书用红线连接成一颗爱心形状)

     

    课后反思: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在赏花聊天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这雨演绎了一出动人的戏: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风雨,我们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让融融的爱意温暖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

    课文中的三个问句都是萨沙的问话,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课文中自然而平实的对话,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并通过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表达其中的感情。

    本课中的好词佳句较多,要引导学生积累。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

    生字教学的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精美图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         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 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
      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
      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1) 分角色读3——9自然段。
      (三)总结:
      1、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2、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五)板书设计: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课后反思: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一、教材简说

    本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卡罗尔一直想有一只小猫”,这是故事的起因。正因为她“一直”想,爸爸就给她出主意登广告要小猫。可别人送来了许多许多小猫,为了解决小猫太多的问题,爸爸只好又登广告把小猫送人。当别人把小猫都拿走了时,喜欢小猫的卡罗尔非常伤心,可就在这时,她却惊喜地发现她最喜欢的那只小猫留下了,“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这篇故事篇幅虽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心,使其一口气读下去。从本课识字的安排和课后思考练习的编排可以看出,本文是作为“略读课文”来编的,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真正放手让学生自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 学目标

    1、知识:会认15个生字。
    2、能力: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情感: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5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难点;朗读感悟,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有个小女孩,板书:卡罗尔;非常喜欢小猫,板书小猫;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板书:和她的。学生齐读课题。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上一节自习课,我们要像大哥哥,大姐姐们自己学习8、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也就是说自己默读学习。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法指导: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2、默读标注:标出自然段。标出生字、新词。
      3、师生交流自学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去拼音读,不认识的字可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3)交流自己画出的美词。
      (4)教学多音字:
      dāi 待在jiān 黑白相间
      待{ 间{
      dài 等待jiàn 中间、心间、房间
      (三)朗读感悟。
      1、再次默读:思考:你认为哪些地方有趣?画出来。
      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2、你能对课文提出哪些问题考考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几个认为比较关键、有意义的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考学生:例如:我们组的问题是“卡罗尔的小猫是从哪来的?”请你们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所得
      4、卡罗尔和小猫的关系好吗?怎么好?再读读课文。
      (四)小结:
      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他人就会真诚地关爱我们。
      试着写写以关爱为主体的公益广告词
      (五)作业

    (六)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送来小猫——送走小猫——只也没有了——跑出来
              高兴    伤心    流泪     高兴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发现本组“我的发现”了的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相同部件组成,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记字。

    2、能通过本组“日积月累”的学习,认识9个生字,记住6个词语,背诵4条谚语。

    3、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别人讲的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有帮助别人的爱心。

    4、能通过“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2、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灿烂随风扑鼻
      倾盆大作芬芳相间
      阳光大雨黑白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四、 口语交际

      交际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
      2、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3、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
      4、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5、组内展示表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五、展示台


      这部分包括“故事会”和“查字典擂台”两项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大胆表述见解,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故事会”是对本组“奉献与关爱”专题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可结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实践活动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前让学生继续查阅关于记述雷锋故事的书刊,或请爸爸妈妈讲述一些雷锋的故事;同时还要留心身边的同伴、家长、邻居和其他人乐于助人的事,做好活动的准备。“查字典擂台”是复习巩固“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练习。

      1、故事会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
      (2)、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
      (3)、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组织过程: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2)、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4)、师生共同评议。


     2、 查字典擂台
      (1)、复习“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教师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题卡设计如下:
      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
      (3)、交流经验,共同评议,颁发奖品。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会认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 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
    4. 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5.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6.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7. 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9.日月潭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三)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
    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练习
    结合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七)书写
    1、学习书写“岛、展、环、绕、建、纱”。教师根据实际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一撇。“建”字的 偏旁要与走之儿区别。
    2、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感悟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三)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四)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五)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六)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七)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资料袋

    1、阿里山。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2、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纪念馆占地35000坪,为宫殿式建筑。馆外有中山公园环绕,还有九曲桥、池塘、假山、柳树等景色点缀。馆内四大展览室装饰精美,设计新颖,展示中华民国建国史及现代名家艺术品。此外,馆内的表演厅、灯光、音响设备一流,经常举办高水准的音乐会。国父纪念馆成为市民户外活动、休闲以及欣赏艺术,文化演出的综合性场所。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位置

    日月潭      名字由来

                       清晨   隐隐约约

                景美   中午   清晰

                       下雨   朦胧

     课后反思:

     

     

     

     

     

     

     

     

    10、葡萄沟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游记式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葡萄干非常有名的特点。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畅游其间,令人流连忘返。
       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画图、朗读、导游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音乐磁带《新疆是个好地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这是什么?(葡萄)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
    2、欣赏歌曲。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听说新疆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
    葡萄干(gān)  钉(dìng)着   好(hào)客   水分(fèn)
    3、再读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读议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教师巡视,学生简单批画。
    2、再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交流
    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2、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
    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 、“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用简笔画画一个凉棚,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2、多媒体课件演示秋季的葡萄,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的区别。(“五光十色”不仅写出颜色之多,而且还写出了葡萄富有光泽,非常美丽)“五光十色”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如灯、礼花、雨花石等)请学生用它进行说话练习。
    3、抓住“准会”“吃个够”等词语师生共同表演老乡招待的场面,感悟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4、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学生进入情境朗读课文)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你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我们留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笔把葡萄沟之行的感受以“签名留言”的形式写下来,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结:葡萄沟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诱人,老乡又非常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再读这句话)
    (五)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枝叶  (     )的葡萄     (    )的凉棚 (    )的老乡   (     )的葡萄干   (    )的沙果 

    (六)学写“吾、季、留、杏、蜜、密”六个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双胞胎”:蜜—密(形似);同结构:吾、季、留、杏、密、蜜(上下结构)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教师相机进行重点指导。:
    蜜、密: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扁,一撇不能漏掉。
    (3)小组内互相评价打等级。
    【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书写规律,临摹仿写,使教师的相机指导有的放矢。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七)作业
    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配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介绍葡萄沟的葡萄。
    (二)读文
    1、看录象,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2、自由读,画出描写葡萄干特点的句子。理解“阴房”和“碉堡”的意思,感悟葡萄干的特殊制法。
    3、推销葡萄干:假如你就是新疆维吾尔族老乡,会用怎样生动的话语打动每位顾客?
    【深入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在推销和表演中感受到新疆的风土人情。】
    4、葡萄沟景美人美,葡萄干风味独特,我们情不自禁地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
    1、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
    【树立大语文观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
    (四)实践
    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自己家乡情况的资料(风景、特产、人物、生产、建筑成就等)
    【把课外搜集与课内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写字
    学写“坡、搭、摘、钉、沟、够”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沟—够(音近) 同偏旁:搭—摘;坡、搭、摘、钉、沟、够(左右结构)
    2、教师重点指导:够——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能写成左右关排。 摘: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3、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      五光十色

                    葡萄 干   色鲜味甜       是个好地方

     人       热情好客

     

    课后反思:

     

     

     

     

     



                              11难忘的水节

     

    一、教材分析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五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口头练习
    1、填量词
      一(  )花炮   一(  )龙船    一(  )花瓣    一(  )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3.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    敬爱的总理   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  )   敬爱的(  )   难的(  )

    (七)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三)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四)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五)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资料袋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 。“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 :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                   傣族人民

                             爱戴

     

                          幸福、令人难忘

    课后反思:

     

                                     

     

     

     

     

     

    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

     

     

    12.北京亮起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用“犹如”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师: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少数民族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
      2.(课件:飞机起飞声。)
      师:亲爱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了北京,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8点整,旅客们,想欣赏北京的夜景吗?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师为导游,生为旅客。)
      1.课件演示北京的夜景。
      2.说说感受。
      3.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4.师:想进一步细细游览吗?请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
    三、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识记
      ⑵认读词语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⑶分自然段读课文
      ⑷说说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故宫)
    四、自读、自学、自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说说哪些词语句子写出了景点的美,画一画,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2.学生自读、自学、自悟
    五、书写指导
      1.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辉”要注意光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竖提。
      2.上下结构的字“夺、宫”要注意上宽,盖住下部分。
      3.半包围的字“勾、府”要注意里面书写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学习第二节。学生汇报学习心得,说说哪些词句写出了景点的美。
      2、随学生的回答逐句指导,用读的方法去感受和赞美景点的美。
        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词:华灯高照、灯光闪烁、从天而降、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幢幢高楼。利用看课件作直观理解。
      ⑵做做小导游,向没有去长安街的小朋友介绍介绍(边指图,边介绍)。
      ⑶师:听了刚才的介绍,你了解长安街了吗?(让没有选第二小节的学生也运用这些词语说话。)
        3、学习第三节。

    ⑴理解“犹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⑵除了立交桥上的彩灯,你还看到了哪些灯,它们如何装点北京?
      ⑶说话训练:仿照句子: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照明灯犹如
       草坪灯犹如
       喷泉灯犹如
       礼花灯犹如
       (  )犹如(  )
      4、学习第四小节
      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词语。(明亮、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
      ⑵以前的王府井大街、西单大街又怎样?(简单介绍,看课件,体会焕然一新)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
      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形成于元代,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它属于小而全,各色百货小摊小店、各种风味饮食餐馆,各种书摊,各种杂七杂八、叫不上来名目的摊贩,云集其中,于没有秩序中又自有秩序,外人不可能轻易搞明白。
      现在经过环境改造和整治,先后撤消近百个零散摊点;整治了灯箱广告、橱窗,增强了夜间灯光效果;修整了行道树;增铺设了步行街方砖、道牙,翻修改造了路面。错落有致、装修独特的一个个店面,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栩栩如生的雕塑使这条有着700年历史的老街重换青春,使每天50万人汇集到这里,争相一睹她那迷人的魅力。它们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购物、餐饮、娱乐、服务、办公为一体的整洁、有序、文明、繁华的商业街。
      5、学习第五小节
      ⑴.“古老和年轻”矛盾吗?为什么?
      ⑵.简介故宫。
      刚才我们感受了北京美丽的夜景,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最后一段。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⒈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我们的首都北京,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此时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全世界的朋友说什么呢?
      ⒉课后观察研究一下,自己的家乡——绍兴哪些地方的夜景也很美,可以画下来也可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 北京亮起来了
                 灯 光  长安街:华灯高照明辉
                 的 的  环形路:道道彩虹
                 海 世  王府井:焕然一新
                 洋 界  故  宫:银光闪闪亮煌
                 

    相关简介:
       北京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有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首都,古代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北京是古老的,但是,它又是一座焕发着青春的古城。如今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故宫  在北京市中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有房屋9000多间。周围环绕着高10多米的宫墙,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紫禁城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造型非常美观。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约100万件。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特点。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的教学,使学生认识9个字。
      3、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4、通过“日积月累”中“我会读”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优秀古诗词。
      5、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6、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口语交际中的表演道具。
      3、中国地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
      4、白纸、水彩笔。
    教学流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请学生先读读几组词语,再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确:①每组的两个词中均含有相同的两个字,第二个词是在前一个词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两个词意思不同。②左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活动,后一个表示完成活动所要使用的工具;右边一栏的每一组词,前一个表示物品,后一个表示场所。
      4、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语。
      5、评价小结。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智力竞赛。教师出题,学生抢答反义词(由旧知到新知)。
      ②自读质疑。自读八组反义词,认识生字,发现问题。
      ③交流讨论。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整体识记生字。
      ④拓展积累。指导学生用反义词说话,把反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丰富知识积累,学以致用。
      2、我会填。
      ①温故知新。
      出示卡片:“明亮的”“繁华的”“茂密的”“绚丽多彩的”“川流不息的”“风光秀丽的”,请学生认读。
      出示卡片:“窗户”“城市”“森林”“春天”“车辆”“山村”,请学生认读,并猜一猜,要进行什么练习。
      ②找朋友。将以上词语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为它们“找朋友”。学生上台摆一摆,并读出来。
      ③检查。学生检查搭配是否正确,教师指名“小老师”领读。
      ④拓展。教师拿走“窗户”等,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填什么?
      ⑤完成练习。
      3、我会读。
      ①指导看图。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②请学生谈对诗歌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介绍诗歌大意。
      ③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④请课前学过本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诗歌。
      ⑤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三、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师: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热爱自己的家乡吗?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乡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联欢会,主题就是《夸夸我的家乡》。
      2、学生准备。
       3、节目表演。
      学生依次表演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观众”,评论表演情况。
      4、拓展能力。
      读“写一写”一题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家乡的美丽景色或夸一夸家乡有名的特产。
    四、展示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欢乐35分”,这节课我们要进行的是词语接龙游戏和节目表演。
      2、制订规则。
      教师指导学生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每组推荐一名评委。
      3、词语接龙。
      将学生分组,由组长组织进行词语接龙比赛,并由评委计分。
      4、节目表演。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小故事及其他资料,进行节目表演,赞美家乡,要突出家乡的变化。评委予以点评,并计分。
      5、活动总结。
      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胜组及优秀演员等。
    五、宽带网
      1、自学“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①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②想一想两段文字各讲的是什么。
      2、知识竞赛。
      ①必答题:
      a.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b.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c.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
      ②抢答题:
      a.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吗?
      b.我国有哪些民族?请说出它们的名称。
      c.请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名称。
      d.请说出我国省、自治区的名称。
      ③风险题:
      限时从地图上找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所在省或自治区。
      ④拓展题:
      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
      3、宣布结果。
      建议此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4 课时。

     


    课后反思:

     

     

     

     

     

     

     

     

     

     

    13、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难点: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在以前呢,大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带领下总是能够很快地学会生字,并将生字认会,那么今天老师不参于大家的学习之中,小朋友们通过自学能否将本课的生字给消灭掉呢?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全班交流汇报:说说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3.识字方引导。
    (1)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2)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3)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4)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5)编字谜识字:士兵的心(志)
    三、写字指导。
      进行写字教学时,做一做“原来是这样”的发现问题的游戏。教师先做发现示范:示范书写“哄、喝”两个字,然后自言自语:“要想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口字旁得写得高一点,小一点。哦,原来是这样啊!”示范后,先让学生临写一遍,然后请学生同位或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全班交流。如,“另”原来是“拐”的一半呀!“朗”字左边原来不是“良”!“提、题”是左右结构,“题”是半包围结构,“题”字中“是”的“小脚丫”伸得好长啊!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给以鼓励、总结、概括,再引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继续学习本课,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提问。
     2、“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自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
    二、朗读感悟
     1、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2、出示生气和微笑两张头像,带着“伊琳娜为什么生气”和“为什么又笑了”两个问题,自主读书思考。读出写伊琳娜生气和微笑的有关段落,说说对上面两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伊琳娜为什么生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好小朋友、妈妈说的话。小朋友说的话要用肯定、想当然的语气。妈妈说的话要用鼓励的语气来读。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4、.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1)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2)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3)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4)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5、再整体读课文,想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三、日积月累
      积累自已对自已有帮助的词和句。
    四、实践活动
      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课后反思: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三、写字指导。
      注意: “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此时教师可示范读,也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看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4)“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5)“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大张邮票 一枚别针 一台机器 一家小酒馆 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可引导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四、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故事会。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相关知识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是著名政治活动家季米特洛夫的一句名言。邮票原是一种邮资凭证,但是随着邮票图案的日益丰富,美术设计的多姿多彩,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和地理的小型而形象的“百科全书”。
      邮票是近代邮政发展的必然产物。邮票有三个要素,即国家(地区)铭记。面值和主题图案。不过也有例外,如英国邮票不印国名,我国解放前有的邮票没有面值。
      邮票有两个属性,第一是邮资凭证,第二是集邮领域里的特殊商品,是人们购买、欣赏、收藏的商品。有趣的是,近代邮政邮票和集邮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17世纪初,法国开始建立公用邮政,在较大城市开设邮局,规定资费标准和时刻表。1784年,英国开始使用邮驿马车。邮票诞生之前,邮件的收费办法是按照信件用纸的张数和投送路程的远近,逐件计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当时,议员们享有免费用邮的特权,平民百姓付不起邮资,因而经常拒收邮件,使邮局遭受损失。英国人罗兰·希尔,对此进行了大胆改革,印制了一种“标签”,这就是1840年5月6日诞生的世界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色邮票,实现了统一的收费标准。
      据说,大英博物馆的格雷博士把黑便士邮票作为纪念品来保存,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集邮者。1842年,伦敦《泰晤士报》上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征求邮票的广告。1847年,一位名叫亨利·亚策尔的爱尔兰人,见到有人用针在无齿孔邮票骑缝上扎小孔,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英国人首先使用打孔技术,发行了带齿孔的邮票。1850年法国人勒格拉开始专门收集和研究邮票,并创制了测量邮票齿孔度数的“量齿尺”。
      1852年,比利时的温地美伦在布鲁塞尔第一次公开展出自己收集的88枚邮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邮展。1856年,英国人吉本斯开始经营邮票生意,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邮商。
      1878年,中国发行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是一套带齿孔的邮票。第二年,上海《申报》首次刊登新泰洋行哈文斯收买邮票的广告。1906年,卢森堡首次将全套邮票印制成一张,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全张。以后,又发行了小型张、小本票……
      随着设计技术、印刷技术的发展,邮票越来越美观,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到全世界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课后反思:       

     

     

     

     

     

     

    15、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6、充气雨衣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流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1.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课后反思: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渐渐、挂”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每段的意思,知道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

    3.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雷雨前、中、后景象的特点。

    难点:对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地描写难理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录相带、课件、玩具蜘蛛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等等。
      (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组内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学生提出问题相结合,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         )(         ) (         )    
    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前:云黑 风大 电闪 雷响

    雷 雨 中:雨急 雨密 雨(大→小)

    后:空气清新 彩虹挂

    课后反思:

     

    19、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认识“勘、岩”等10个生字。
    认识“岩石”,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岩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要想学好这篇课文,先得学会这课的生字,你们有信心吗?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
    待会儿请同学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看谁的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词?(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2)去拼音随机抽读。(“我指你读”)

    3、同桌向集体汇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朗读擂台赛"。一人读一句,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由题质疑,自主研读,理解“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过渡:同学们生字认得真不错,今天咱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最大的“书”(板书)
    师生再次齐读。

    1. 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书”为什么要加上“”号)

    (2)请你们带着这个疑问默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书”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3)学生默读汇报: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谁来读读这句话?(三人)齐声再读这句。
    (4)读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
    读了这本书,我们会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你们都是勤学好问的孩子,课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想弄个明白,这就叫——刨根问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看一看这世界上最大的书。板书课题。上节课中,小朋友们解决了一个问题"书",为什么加引号呢?还记得吗?谁能再说说理由。小朋友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最大的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可以做什么?我们这节课呀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 细读课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爱刨根问底的你们就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选择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选择你的学习伙伴,读一读课文的第5-12自然段,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
      1、合作研读,小组内交流;
      2、汇报解决:
      (1)书里有什么?(文字和图画)
      ① 指名从文中找出书里的文字和图画。(雨痕、波痕、矿物、树叶、贝壳、小鱼)
      ② 分别指名读。各一个,愿意读的一起读。
      ③ 教师点拨:
      平常我们在读书时,都是通过书里的文字和图画获得了知识,今天我们读了岩石这本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也一定会有收获。
      请同学们不出声地再读一读这部分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本岩石书中的文字和图画,你知道了什么?
      ④ 默读课文,深入思考。
      ⑤ 交流:
      适时出示:“它告诉我们……这座山。”(配音乐,课件展示这一变化过程)
      ⑥ 看到地球亿万年间的变化你想说些什么?
      ⑦ 有感情地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们的地球爷爷真像个魔术师,在亿万年间竞发生了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⑧ 你们也很了不起啊!既能不懂就问,又能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问,老师看到你们的脸上已经露出了解决问题的兴奋的笑容。能将你们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选择读书伙伴分角色读5-10段(出示)
      a、学生分角色读(请2-3组)
      b、师生合作读:
      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吗?
      c、学生集体分角色读。
      (2)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课内外结合。
      五、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终于和川川一起读懂了这本最大的“书”。想一想川川现在心里会想些什么?
      ①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②猜一猜,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吗?
      2、爱动脑筋,勤学好问的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呢?
      孩子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其实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神奇奥妙的知识,你们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伟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2至第5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知识是教学的难点。如“天然的指南针”、“忠实的向导”、“指路灯”,以及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枝叶稀的一面是北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生轻声练读全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反复练读几遍。
    二、自学字词。要求:对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把它画出来,再查字典,加深理解。如:迷路、天然、向导、沟渠、指点、指南针、指路灯等。
    三、朗读训练。1.教师范读全文。2.学生轻声自读。3.同桌互读。4.指名朗读。
    四、阅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千万别害怕别着慌,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会帮我们找到回家的方向。理解“天然”,就是指自然存在的,不是人工制造的自然现象。)2.讨论。3.背诵。(1)练习背诵。(2)指名背诵。(3)齐背。
    五、课堂练习。抄写第一自然段(鼓励默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背诵第一自然段。
    (1)自己出声背。
    (2)指名背。
    (3)齐背。
    2.朗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1)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太阳。)(2)什么叫“向导”?(带路人。)(3)“忠实”是什么意思?(可靠实在)(4)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因为太阳指的方向忠诚可靠,我们住在北半球,中午太阳在南,树影指向北方。)(5)早上、晚上、太阳都在哪里?树影各指着什么方向?(让学生自己练说)
    2.讨论。
    3.朗读训练。(1)教师范读。(2)学生照老师的样练读。
    三、阅读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
    思考:(1)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北极星)(2)结合上一课你能找出天上的北极星吗?(《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中,爷爷说:“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的那颗星,叫北极星。”找到像一把勺子的北斗星,就能找到北极星了。)(3)“指路灯”是什么?(联系电影、电视及画报中的航标灯来理解。)(4)为什么说北极星是“指路灯”?(因为地球的北极正对着北极星,在地球上看北极星基本不动,所以在黑夜里找到了北极星,也就找到了北的方向,北极星就像指路灯一样,告诉你要找的方向。)
    2.讨论。
    3.朗读训练。(1)范读。(2)轻声自读。(3)同桌互读。
    四、阅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1)“大树也会来帮忙”是什么意思?(大树也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2)为什么枝叶稠的一面是南,稀的一面是北?(因为大树的生长靠阳光,朝南一面受光强,枝叶就长得稠;朝北一面受光弱,枝叶就长得稀。)
    2.讨论。
    3.朗读训练。(1)教师范读。(2)学生照老师的样子练读。(3)小组轮读。
    五、阅读第五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1)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积雪)(2)积雪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因为积雪被太阳照会融化,通过积雪融化的快慢就可以辨别方向了。)(3)利用屋顶、沟渠、土堆上的积雪怎样辨别方向?(屋顶和土堆上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化得慢的一面是北。相反,沟渠里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
    2.讨论。怎样利用积雪辨别方向可能引起学生争论。关于沟渠里的积雪是个难点,可画图说明。
    3.朗读训练。(1)教师范读。(2)学生轻声自读。(3)指名朗读。
    六、阅读第六自然段。
    1.看插图。思考:(1)图上都画有什么?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2)图上画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第六自然段)
    2.比较。读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看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前三句完全相同,后一句不同。第一自然段说“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能帮“你”找方向,第六自然段说“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全靠“你”自己细细观察多多去想才能找到。)
    3.默读。思考:(1)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讲在野外,如果迷了路,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辨别方向,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2)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一靠“细细观察”,不细不行;二靠“多多去想”,不多想也不行。)(3)这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渗透总——分——总“段”的知识)
    七、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中讲的四种方法,可让学生复述;你还知道哪些方法,可引导,启发。例如:①北方的居民房屋多面向南面。②田埂、土坡、土堤,南面干燥,草生长茂盛;北面潮湿,多生苔藓。③大树的树皮南面比北面光滑。④树上的苹果红红的一面是南,青的一面是北等等。)
    2.抄写第六自然段。
    3.背诵第六自然段。
    八、总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是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应表达的语气。
    3、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后归纳: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 组内读句子的,比比谁读得好。
    5、拓展。
    ◎游戏强化标点用途: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点,各说一句话,互相表演,表达自己扮演的标点所表达的语气。
    如:生1:吃饭啦!
            生2:吃饭啦?
    ◎进一步发现: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2、我会连
    ①生读一读,连一连。
    ②交流
    ③拓展练习
    打开(         ) 茂密的(              )(           )的乌云
    辨别(         ) 满天的(              )(           )的空气
    寻找(         ) 清新的(              )(           )的枝叶

    3、 读读背背
    (1)自读节气歌。
    (2)说说自己已知道的节气。
    (3)再读读后面的24节气的名称。
    (4)对比说说儿歌每一行都讲了哪些节气。
    (5)看挂历,具体的了解24节气分别在哪一月的哪一天。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感知动物的奇妙。
    (1)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让学生随录像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二、交流互动。
    (1)  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知道的有哪些动物?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1) 当解说员。
    选定自己最喜欢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如:我是小白兔,非常可爱、活泼。……
    (2)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四、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学生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
    五、赠送作品,互相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一、展示台
    1、生说说自己课前都搜集到了哪些自然知识。比如:风景图片,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风雨雷电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采集、制作动植物。。。。。。
    2、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在组内交流交流。如:你搜集到的是标本,那么可以说说该标本的生活习性,样子等。
    3、全班交流。
    二、宽带网,拓展学习导语:课文中,生活中,我们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春天的美丽迷人。其实呀,大自然还有好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1、阅读宽带网,告诉我们两种有趣的动植物。
    2、在组内介绍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非常有趣的,推选出组内的小博士。
    3、号召学生争做“小博士”在读书或看电视时留心观察了解动植物。

     


    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目标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小牧童,竟然对着著名大画家戴嵩的画大喊:“画错啦,画错啦!”这胆量令人佩服。另一个小孩子,打碎了老奶奶的玻璃,攒了三个星期,凑足了7美元,赔了钱,道了歉,这种诚实的品质也同样令人敬佩。而“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无论古今中外,孝道都是永恒的美德。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维妙维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所以,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也不要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要领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认识生字,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21、画家和牧童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四、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画家?牧童呢?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游戏识字。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个著名画家的句子。

    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朗读感悟有关句子:

    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理解“观赏”,用“一……就……”说话练习。

    ⑵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换种说法说句子:看画的人都点头称赞的,有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说说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

    ⑶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理解“沉思”“片刻”,教学多音字“斗”

    ⑷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教师用简笔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练习(5)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说说“夸赞”的近义词。

    (6)“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抓住“绝妙之作、活、神笔”,让学生明白戴嵩的画技超群。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两句话。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②、小组派代表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抹、挤、拱、批:都是提手旁的字,重点指导“抹”。

    2、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二、朗读感悟最后两段。

    1、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的。

    2、默读课文,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如:写“戴嵩”谦虚的句子:

    (1)这时,戴嵩吧牧童叫到跟前,和蔼地说:“……”

           抓住表情、称呼,可以看出他的虚心。

    (2)戴嵩挺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

           同样抓住表情、动作体会戴嵩的虚心。

           写“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句子:

           “画错啦,画错啦!”……

    3、分角色朗读。

    4、人们听了牧童的话和戴嵩的表现,会说些什么?

    5、学了课文,练习自己的体会,说说自己向对谁说什么?

         如:我想对牧童说:“……”

    三、自由诵读课文。

        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再表演朗读评议。

    四、拓展

        我国还有很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五、写字指导

        “商”字要跟“摘”字的右半边区别,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写,然后作点评。

     

    22、我为你骄傲

    一、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片、字卡

    三、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

    1、出示课题,质疑问难。

         理解“骄傲”的意思。

    2、书写“骄傲”。

         生在田字格中写一遍"骄傲",师巡视。

    3、你们字写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骄傲。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喂“你”骄傲?

    二、识记生字。

    1、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带拼音)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3、(出示生字不带拼音)如果大屏幕上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一会儿再介绍给大家。

    4、生汇报识字方法,重点是难记的字。(师鼓励生用多种方法识字)

    5、识字游戏:

     (1)、说偏旁猜字。

     (2)、开火车扩词。

    三、初读课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生活中你砸破了别人的窗户,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下堂课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小男孩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璃、滑、碎”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我为你骄傲

    二、感情朗读,想象感悟。

    1、感悟“我”的心里变化。

    (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描写“我”心情的变化。

    (2)感悟有关句子:

      开心:想象"我"和小伙伴扔小石头时那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在这种情境中。"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重点练读: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害怕:重点练读: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我会想些什么?

      不自在:这以后,……我却觉得很不自在。说说为什么会不自在?轻松:为什么会轻松?

       把小男孩想的和做的画出来。汇报小男孩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让生充分说。)

    2、课文中的老奶奶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让生自由读课文的6.7自然段。

    (1)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的结果。在慈爱又善良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

    (3)说说读到这里最让你感动是什么?

    (4)你想对老奶奶,“我”说些什么话?

    三、扩展延伸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四、实践活动: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跟老奶奶写信?写一写。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3、三个儿子

    一、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4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
      2、默读课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二、 教学重点:
      在自读自悟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学生谈话)而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做法也许会出乎你的意料。(板题)
      2、观察说话: 出示课文幅图。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什么人? (相机教学生字词“玩具”“柜台”“售货员”),读题设疑:这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 初读
      1、组织学生自学课文。划出生字词语,把生字所在句子认真地多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 朗读
      1、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如:目不转睛、兴奋的光芒、多么等等。
       四、讨论:
      1、深入研读课文,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
      2、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进行体会。
      3、分角色朗读第2----12自然节,结合着对人物心里的深刻理解,读好对话,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 对文章中蕴含情感和道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4、启发学生谈话:从对话当中,你体会一下,每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你读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五、想象
      1、 自读13——14段。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小男孩不接受阿姨礼物时的心理活动。售货员阿姨会把女儿准备的礼物送到小男孩手上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2、自由交流:从阿姨、阿姨的女儿的表现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节内容。
     六、升华
      1、学了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有哪些人?为什么?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阅读在线:
                                    疼爱父母(作者:张敏)
        晚上下班的时候,天色尚未黑。经过输液大厅时,看见一个男人推着一辆轮椅缓缓地出来了。他很仔细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见那轮椅上坐着一位老人,面色腊黄,身体清瘦、腹部却很突出,可能是患了什么慢性病?她双目紧闭,整个身子都靠在了轮椅上。虽然气色是如此之差,可是衣着整洁,头发梳得纹丝不乱,倒不像一位病人。再看那男人,大约四十来岁,衣着很朴素,面目沉稳。他身子微微向前倾,慢慢地推着轮椅,小心地避着路上的小坑、小石子,轮椅很平稳地缓缓向前。我不禁暗叹:好细心的男人!那老人一定是他的母亲吧!
        我走出医院大门,却忍不住又回头看他们一眼,看到了至今令我难忘的一幕:只见那男人停下了轮椅,侧身向前,伸出手温柔地把散落在老人额前的一络白发轻轻地夹在了老人耳后,又替她掖了掖颈边的衣领,然后端详了老人两秒钟,似乎满意了,又推起轮椅轻轻地走了。只留下我一人呆呆地站在马路边,几乎忘了身处何处。起风了么?有风沙吹进了我的眼,我的眼睛酸涩地疼,心里溢满了莫名的感动。有多久了,没见过这温柔的一幕?我见过青春的男孩体贴地为他的小女友忙前跑后,见过中年的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可爱的小宝宝身后怕他跌跤;却何曾见过这般痴心的儿女如此温柔地疼爱他年迈的母亲?这样轻柔细心地捋起她额前的乱发,为她牵动颈边的衣领,在她病时还顾及她年老的容颜与形象?
        我想起年轻的我们曾几何时被父母怎样在手心里疼爱着长大,可是我们长大了,开始粗声粗气地对父母说话;面对父母的询问,开始满脸的不耐烦。在外面受气了,总是回来对父母发火,全是因为知道父母永远不会责怪我们,不会背弃我们啊!他们的爱是恒久不变的,即使知道我们总有一天会像离巢的小鸟那样一去不复返。可是我们再长大些了,开始疼爱我们的爱人,疼爱我们的心肝小宝宝。我们的羽翼丰满了,再也顾不上回来看一眼我们的“老巢”了,而父母就一直在那“老巢”里,寂寞地等着我们回来,慰藉他们孤独渐老的心。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像那位中年男人一样,为病弱的母亲小心地整理她日渐衰老的容颜,深情地牵动她皱折的衣领——像呵护我们亲亲的小宝宝那般呵护疼爱我们亲亲的父母?

    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1. 能独立识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六个词语,学生自由读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2、同桌交流发现,教师揭示词语的特点,学生再读体会。
      3、教师挖掘: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4、把自己认为较好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及含有的词语。
      2、讨论: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体会字的含义,发现它们的规律。
      3、利用偏旁和熟字卡片,进行组字游戏:先组字,再组词。
      4、想一想,你还知道和这些字有相同偏旁的字吗?说一说,会写的试着写一写。
      我会填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组字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交流,从音形义上进行区分。
      3、进行组词,组内交流。互相检查组词是否正确。
      我会读
      1、自读小诗,读通读熟。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读音问题。
      2、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教师组织同学交流读后的收获。
      3、这篇短文哪些地方给我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启发学生感悟小作者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雕像。
      4、组内背诵练习,小组间进行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交际准备
      1、反映教材提供情境的课件或挂图。
      2、布置黑板,准备辨认分组用的标志。
      3、把学生他成若干个小组。
      过程建议
      1、播放反映短文内容的课件或出示挂图,有条件的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表演。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华应该怎样做呢?为什么?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巡视,捕捉学生的想法,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4、组内辩论:按“应该记下名字”和“不能记下名字”两种观点,将学生他成两组进行辩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辩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在组内辩论中评选出最佳辩手。
      5、将各组推选出的“最佳辩手”他成两线,进行辩论展示。师生发表意见。
      6、教师小结,引导同学为小华提出合理的建议。
      7、根据提出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故事的全过程,重点突出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于解决小华提出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展示台
       1、根据本组展示台提出的要求,了解学生的搜集情况。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可采以组内先交流,然后全班展示的方法,为大多数学生的展示提供 机会。
      3、引导学生全班展示。如:讲故事、说谚语、说成语,朗诵诗歌、出示报纸等。教师给予适时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把优秀的资料相互阅,好的内容抄写在积累本上。
      4、布置学生课后举办专题的小展览。如:“庆六一主题展览”、“道德之窗”等。

       

    课后反思:

     

     

     

     

     

     

     

     

     

    25、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

    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字新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爸爸最后说的话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关于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合作学习不懂的词语

    三、检查交流

    字音:fu  cui  ba  zang  jin

    幅  催  叭   脏    筋(进一步纠正字音)

     字形:叭  玲  狗  楼  梯  脑  筋(熟字加、换偏旁)

             肯(猜谜语:正月没有初一)

             糟(部件分析法)

       词义:端详(模拟端详的动作,领悟端详的意思就是认真仔细地看)

              叭:(象声词,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在地上——叭)

    • 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学生练习写字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5、指导几个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评议。

    6、学生再练写一个

    五、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 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 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汇报交流,鼓励独特感悟

    (1)玲玲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语可以看出

    (2)玲玲是个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中的内容理解。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们打算怎么做?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引导积累: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满意地说、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文后练习“读读抄抄”,并背下来。

    3、拓展练习:把自己或别人遇到过的一件“坏事变好事”记下来

    板书:

    25、玲玲的画

      肯动脑筋

                 坏事变好事

    不小心弄脏了       弄脏的地方画上了小狗

        

              

    课后反思:

     

     

     

     

     

     

     

     

     

     

    26、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

    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第1、2自然段,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2、交流

    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

    (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

    (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老师归纳整理,板书: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找到了养蜂人

    3、展示各小组画的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评议。

    4、小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4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惊讶”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2、对话朗读擂台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板书:            

                 26.蜜蜂引路

     

                  

     

     

     

    课后反思:

     

     

     

     

     

     

     

     

     

     

     

     

     

     

     

    1.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2、难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出示“寓言两则”,查字典解释词意。

    • 教学《揠苗助长》

    (一)、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学习《揠苗助长》
    1、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2、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的?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3、讨论
    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4、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如果要你把这个寓言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听,你会怎么讲?讲寓言比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
    3、练写,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复习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 教学《守株待兔》
      1. 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4、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8、丑小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对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2、难点: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对待自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小鸭子图片)你还了解小鸭子哪些知识?(学生联系生活随便的说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谁来说说“鸭”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想听听老师读课文吗?好,老师读课文,你遇到不熟悉的字画出来,然后查字典弄清楚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怎么记住它。(学生自学、交流)
    2、谁来当小老师,考考大家。(一名学生拿识字卡片,其他学生读生字和词语:烘、卧、剩、裂、欺、负、讨、厌、孤、笆、讥、苇、僵、亏、暖烘烘、又大又丑、洁白美丽、慢慢裂开、毛灰灰的、讨厌、蛋壳、翅膀、讥笑、羡慕、惊奇)
    3、同学们读的不错,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老师说谜语,学生猜字)
    三、熟读课文,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课文,可以相互讨论)
    2、指名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钻出——孤独——离家——得救——惊喜)
    4、你们还有哪些问题要问吗?(学生问什么都可以),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你们课后解决一下,解决不了的,下节课我们共同解决。
    四、指导写字,巩固积累
    1、请同学们看生字表,要求我们会写哪些生字,然后说说这些字有哪些
    规律,怎样才能写好?
    2、学生说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厌”“鹅”“壳”
    厌:“厌”是厂字旁里是“犬”,不能少写一点,注意写好“竖撇”。
    鹅:“我”写得小一些,“鸟”应稍微写大一些。
    壳:凸宝盖宜宽,上边“士”字的两横都要短小。
    3、读一读,写一写
    洁白的羽毛     嘴巴大大的      漂亮的影子     身子瘦瘦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读过《丑小鸭》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读词语)
    2、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学生提问题)
    3、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整理或补充(要抓住一个关键的问题:“丑小鸭”应该离家出走吗?问题是不确定性的,尽量以学生的问题为主体。)
    二、读议课文,探究问题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边读边讨论。(学生自学,分组合作,教师巡视)
    2、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教师相机的点拨。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的体验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注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情感,学生汇报到什么地方,教师就指点学生怎么读。)
    点拨要点:
    如果学生认为丑小鸭离家是对的,教师追问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2、3、7自然段的有关句子。A、指导学生读出丑小鸭的“丑”和丑小鸭的“孤独”。B、随机回答“为什么鸭妈妈不讨厌他?”C、用“除了……都……”练习说话。D、谁能读出丑小鸭的美丽与惊奇?E、丑小鸭这时候会怎么想?
    如果学生认为丑小鸭离开家不对,教师也要追问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4、5、6自然段的有关句子。A、第4自然段读出“害怕”的语气。B、第5自然段读出“羡慕”的语气。C、第5自然段读出“幸运”的语气。D、如果丑小鸭不离开家会怎么样呢?E,他的同伴或其他人的做法对吗?
    三、联系生活,延伸拓展
    1、让学生反思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今后应该怎样做?
    2、给丑小鸭或欺负人的朋友写几句告戒的话 。
    3、课后编排课本剧。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xkb1.com新课标第一网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查字典,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课后反思:

     

     

     

    Xk b1.com新 课标 第一 网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会认65个生字,会写3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2、方法与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学生探究未来的兴趣。培养听说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能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假期打算用几句话写出来。
     

    29、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写出课题。提示“数”(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2)字形:
      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3)词意:
      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并听写本课生字词。
      (二)完成课后练习(2)。
      (三)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本课所学生字新词,能看拼音填词语,完成课后练习2。
      三、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按小组读,全班读)
      再说说张衡为什么能成为天文学家。
      (二)巩固字词的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小黑板,指名一人到前边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
      做完检查对一对这些词,再齐读两遍。
      2.给下面的宇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语。
      锤(   )________           祖(   )________
      棵(   )________           炬(   )________
      3.用多音字组词语。
      4.选字填空。
      棵颗组祖斗抖
      一(   )星星        小(   )         发(   )
      一(   )树苗        (   )国         一(   )米
      一(   )小草        (   )合         北(   )星
      一(   )珠子        (   )传         烟(   )
      一(   )红豆        (   )先         (   )动
      (填空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查字典,说说每组字的字意,区别一下用法的不同。)
      (三)进行句子训练的设计。
      1.照样子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例:蜜蜂采了蜜。蜜蜂飞进了蜂房。
      蜜蜂采了蜜飞进了蜂房。
      (1)张衡坐在院子里。
      张衡指着天空数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原句填空。
      (1)满天的星星像(   )撒在(   )里。
      (2)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3)北斗星总是绕着(   )转。
      (四)听写字词。
      (五)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0  爱迪生救妈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并注意积累词句。
    3、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并积累词句,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切入举偶
           1、谈话: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爱迪生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板题)
           2、演示:利用课件或图片、实物等,展示爱迪生的部分发明(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机等)引导学生联想这些发明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大家猜想它们的发明者是谁?

     二、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难点字词多读几遍,利用拼音和工具书把字词读准。
          2、利用生字词语卡片,互读互查, 生字掌握情况。
          3、识字游戏:开火车读字、听音抽字卡、出示偏旁组字等。组织学生巩固生字词语的掌握,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当引导学生利用新学的汉字扩词。
      三、朗读

    1、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评议。推举一名读得好的参加全班读文。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和长句子的读法。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组内朗读展示。
         4、再读思考:通过阅读你记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四、想像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想想爱迪生是怎样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的?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说话练习。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斥责、恍然大悟”等词语。
      五、 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中的生字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窍门、借鉴已有知识分析看如何把字写好。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点的字。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如:“炎”字上下两部分不同。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二、 感悟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启发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语言、神态等,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如:从父亲对爱迪生前后的态度变化;从爱迪生的动作表现;从房间内的变化等方面理解。       
          3、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的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爱迪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的好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体会课文内容。
      三、讨论
            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
          2、收集爱迪生说的名言警句,积累下来。
          3、课外阅读有关爱迪生的书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1 恐龙的灭绝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能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课件或挂图出示恐龙)。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恐龙的知识?
        2、观察感知:教师准备恐龙的动物模型。同学们,现在我这里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我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谁能快速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模型?

    二、 初读
         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自主识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语读准确。
         2、师生交流,理解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及时正音并点拨“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的意思,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3、互读课文。重点交流朗读中的重点(字音或长句子),师生共同练读评议。
      4、交流在读书中了解到的信息。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可组织同学就简单问题进行的解答。如:“恐龙历史比人类历史长远得多”“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等。其他细致的问题,启发学生继续读书研究,进行解决。
     三、 朗读
      1、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标画。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

     2学生边默读边动笔圈画,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读书。                                  
         3、读书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亡、肉、耐、类”。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在书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记忆方法。如“类”:一种大米等。)
      3、学生认为难的字,教师示范书写。(如“类”字书写时,米的最后一笔。)
      4、学生练习,互相点评,展示佳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指读、扩词、听写相结合。
      2、指读课文,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收获。
      二、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谜、传染、严寒”。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书写中的注意事项。如:“谜”字三个部分的分布要合理;
       “染”字右上方不要写成“丸”字等。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三、研读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恐龙灭绝的说法?
        2、在课文2、3、4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自由结组学习。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介绍恐龙灭绝的原因,你怎样才能表达清楚?
      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如: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转换身份的介绍或演讲、组内扮演采访等方式。   
       4、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有感情地读文。
       四、拓展
      1、恐龙灭绝的说法只有书上这五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结合你收集的资料,想像一下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2、你还想了解其他关于恐龙方面的知识吗?大家互相交流收集的资料。课后办一次“恐龙世界”的展览。      
        3、学习了这一课,你有怎么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2、 阿德的梦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借助图画识字。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也做了一个梦,不过他的梦可与你们的梦大不一样!(板题)
           2、观察:出示航天飞机、飞船或太空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说说对它们的了解。
      二、 识字
            1、默读课文,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借助拼音读准。读前提出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自学字词情况。相机正音,合作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识字情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经验。

            4、出示儿歌,自读,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  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   预定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   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三、 默读
           1、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知道这是一场梦? 默读前,提出默读的要求:     不出声,不指读,速度要适当加快。
           2、再读课文,结合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分小组讨论:阿德梦中的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写在卡片上。
           4、把各组写有新科技成果名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读书汇报。
      四、 朗读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叙述顺序摆好连环画,分组接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五、 拓展  
       1、 你认为阿德的梦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吗?从阿德的梦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或动笔把心中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
       3、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
    一、我的发现
     1、 出示三个句子,学生自读体会,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2、 组内交流发现,教师巡视点拨。
     3、启发:像这样的句子,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
     二、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2、 出示四组同音形近字,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3、 自主完成题目填写。
     4、 组内交流,互相检查,重点交流识字方法。
     三、  我会读
      1、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句子的共同特点。
      2、组内交流,教师点拨认识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句子中“把什么比成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类似这样的句子,你还知道吗?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读读背背
      1、出示名言,学生自读,读通顺,读流利。
      2、组内交流:这几句名言有什么含义?
      3、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4、采用自己的方式背诵,积累这些名言警句。
     五、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资料,组织学生观察发现。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活动内容。
     2、组内交流:根据提示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科学现象,讲述给同组的同学们听。推选出本组表现最佳的同学,向全班汇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些身边科学的奥秘。
     3、启发拓展:课下把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办一期“科学奥秘在身边”的小报。同学间互相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书报,把学生的活动热情引向课外,提高阅读探究的兴趣。
     4、“写一写”
     1、出示学习伙伴的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2、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自主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4、互读展示,师生简评。
     六、 展示台
      1、教师启发谈话,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伙伴的提示,认识本次活动的内容。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外搜集的科普图书,和小组创办的“身边的科学”的手抄报。选出优秀书籍和作品,准备在全班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适时鼓励评价,启发学生投入到课外的读书和探索当中。
     七、宽带网
      1、出示短文,学生自读,了解短文介绍的内容。
      2、谈话:你们还了解哪些我国古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他们的成就?试着在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适当整理,向全班汇报。
      3、启发:我们还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科学成就呢?交流搜集的方法和途径。
      4、学生读书,搜集。(可以延伸到课外)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搜集的展示。

    • 标签: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