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走入集体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敲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走入集体

    敲开孩子的心门,让孩子走入集体


    【案例】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小女孩,眼睛大大的,干净明亮,十分可爱。可这么可爱的小女孩我却很少能在班级中听到她的声音,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她都不怎么讲话。上课时,我提问,她偶尔会回答,但都是简短的短语,没有完整的话。有时她会睁着水灵灵的眼睛无辜地看着我,有时就低着头,无论我跟她说什么她都没反应。下课后,其他同学都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玩,她就一个人坐在位子上,看着别人。班级活动中更是看不见她的身影。作业情况也比较糟糕,在家里的作业基本不会完成,询问原因也是一声不吭。有时让我觉得与这个孩子的沟通都成问题,我无法通过交流来教育这个孩子。

    场景一:

    语文课上,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经过模拟以及同学的示范,下面请同桌之间两两配合进行练习。

    a的同桌:小a,你好!我是××,我的铅笔没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a:(一言不发,低头看着书)

    a的同桌:那你先说,我再说吧!

    a:(依旧沉默,低头看着书)

    场景二:

    刚上课,我检查学生们在家的复习情况,抽背课文。当抽背到小a时,她站了起来,但又是沉默。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小a,这篇课文会背吗?”她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我又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呀?”这时她回答了我,只是声音特别小,我就接着提示第一小节的内容,再请她背诵,这时她低下了头,好像不敢看我,然后很慢很轻地背了第一节。等她把课文背完我们已经上课很久了,耽误了上课的进程。

    场景三:

    由于小a在学校表现不太理想,课后的巩固复习也不能完成,于是我联络了她的父亲,在电话里我跟家长反映孩子的情况。我说完很久,她的父亲才说了一句:“嗯!我们知道了。”态度散漫不在乎,但我说到作业情况时,他父亲一口说:“作业我们都看着她做的,就是按照老师你的要求来的。不可能没完成的。”


    【分析】

    1、家庭方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其中父母是最关键的。从我们呱呱落地到进入学校,这中间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影响我们最深的就是家庭。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知识的获得对于学龄前儿童也许不是最重要的,毕竟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参差不齐,都会有所限制,但是性格的养成却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怎样的家庭,父母都有条件能够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主要就看父母有没有这份心。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小a的父母都是外来打工人员,住在父亲上班的工厂提供的宿舍里,这里聚集了大批的工厂员工,家里环境都比较差,在这栋楼里有着好几个小孩。由于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所以这些孩子就自己照顾自己。小a父母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尤其是母亲,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在家,所以小a的学习主要是父亲负责。通过与其母亲的交流,我了解到,小a的母亲是离异后嫁给了现在的丈夫,生下来小a,小a的父亲喜欢饮酒,有轻微的暴力倾向,所以对小a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自身方面

    a自身性格的内向可以划分为怯懦、自卑和迷茫这几个方面。怯懦主要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这一点在之前的家庭方面已经分析过了。小a在进入本班学习前一直在老家,她的母亲表示这次是孩子要上学了,所以带孩子过来的,在老家孩子基本没受过正规教育。记得刚开学时,小a连捡到东西要交给老师都不知道,由此可见,之前没有任何人教育过她。一个这么小的孩子,从没接触过学习,又要到一个全新的环境,确实会让她感到害怕、迷茫。她不懂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这里没有爸爸妈妈,没有一个人是熟悉的,所以她只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

    3、学校方面

    在进入本班级之前,有一部分同学已经相互熟识,他们有的是因为父母是同事,有的是因为在幼儿园里是同学,所以进入新学校,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小a则不同,她在这里一个同学也不认识,也不知道怎么跟其他同学交往,所以她下了课只能一个人。当然,也有同学愿意与她交朋友,但是小a孤僻的性格让许多小伙伴离她越来越远。孩子的童年离不开同龄儿童的交往,当她是孤身一人时,她只会越来越不爱说话。


    【对策】

    1、家校合作,改善亲子关系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细胞,它负担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转化孩子内向的性格首先要从家庭开始。为此,我经常与该生父母沟通交流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同时让父母知道他们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父母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平日里要多爱抚孩子,多与孩子交谈,对孩子的缺点及错误要耐心说服,注意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避免使孩子产生孤独寂寞和畏难的情感体现。在家里要多与孩子交谈,在交谈中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与同学的交往情况以及目前孩子的思想状况。

    2、耐心引导,爱心关怀

    对待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心”与“爱”。对待孩子要有一定的耐心,对待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需要更加的耐心。小a不愿意说话,所以在口语练习的课上我会与她和同桌一起练习,当要到她说话时,我们会一起停下来等她,不急着催促,等她慢慢地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有时,她不会回答,那我就一点一点地启发,让她慢慢接受,从简单的短语到简单的句子,一步一步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会觉得无望,但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孩子的心门终有一天会打开。除了耐心地引导,还需要我们爱心地关怀。每个孩子都是渴望爱的,小a的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行为上有所不足,所以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她是被爱的。我们老师是孩子除父母外接触时间最长的长辈,我们的爱与关怀会使孩子冰封的心融化。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将她搂在怀里安慰,当她觉得难堪时,给她一个微笑,这些都是爱的表现。

    3、多给机会,增加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耀眼的星星,现在不发光,只是那束光还没有照到他。为了让小a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我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给予机会,让他越来越自信。平时上课时,多提问她,从简单的开始,让她觉得学习没有想象的难,自己也能很棒。我发现她写字特别认真,虽然不是写得很漂亮但是端端正正,所以我就在同学们面前表扬她,把她的字展示给同学们看,这以后她就喜欢上了写字。抓住这些闪光的地方,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觉得自己也是很棒的,是被老师喜欢的,渐渐地,我发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也敢和其他同学交流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现在的小a有了很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现在小a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上课的时候,偶尔也能看到她的小手高高地举着,虽然声音还是很小,不过速度还是提高了。有一次,班委还向我反映小a主动帮助其他值日生劳动,这真是让我意外!我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爱都要从内心深处开始,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度过他们的童年。

    • 标签:
    • 小学
    • 流动儿童
    • 行为型退缩
    • 言语型退缩
    • 学习态度问题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
    • 家庭成员酗酒
    • 被忽视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