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胜泉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基本资料

     

    学 位:博士        职 称:教授        籍 贯:江西波阳        出生年月:1973年8月29日          笔名:青禾(笔名来由

    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通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100875)

    电 话:010-58806922

    电子邮件:

    yusq@bnu.edu.cn,

    toyusq@gmail.com  

    ysqetc@163.com

    个人博客:意像轨迹   http://hexun.com/toyusq

    意像轨迹诗集:http://lcell.bnu.edu.cn/lc/lc_index.jsp?id=286&courseId=7918

    教育技术通讯:http://www.etc.edu.cn

    • 教育背景

    2009.9.1~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2008,12~现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6~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

    2005,12~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2,9~2007.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

    2000,9~2002,9: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讲师;

    1997,9~2000,7: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

    1995,9~1997,7: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硕士学位,97年转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91,9~1995,7: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攻读教育技术学学士学位;

    1988,9~1991,7:江西省波阳县第一中学就读高中;

    • 研究方向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计算教育应用

    研究方向的主题词包括:知识媒体、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生态、教育技术标准、网络学习平台、混合式学习、学习元(Learning Cell)、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一对一学习等。

    • 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或科研项目
    1. 2012~2015年,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博导类),项目编号:20110003110029,负责人余胜泉;
    2. 2011.12-2012.7,《平板电脑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项目支持部门:北京亮点时间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胜泉;
    3. 2011.3-2012.1,《日电平板电脑教学应用及其支持技术研究》,项目支持部门:NEC中国研究院,负责人余胜泉;
    4. 2011.1-2012.1,《教育信息化远程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支持部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负责人余胜泉;
    5. 2011-2013,《同一起跑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农村学校阅读教学项目》,项目支持部门:陈一心家族基金会,负责人陈玲、余胜泉;
    6. 2011-2013,《同一起跑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项目》,项目支持部门:赠予亚洲基金会,负责人马宁、余胜泉;
    7. 2011-2013,《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61073100 ,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人余胜泉;
    8. 2010-2011,《广州市荔湾区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设计》,主管部门是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9. 2010-2013,《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负责人余胜泉;
    10. 2009.8~2011.3, 《4A网络教学平台软件系统(三期)研发》,主管部门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11. 2009.1~2009.10, 《高等教育出版社学习卡统一账户系统开发》,主管部门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12. 2008.8~2010.12: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一对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效率提升研究》(DCA080114),主管部门是教育部,负责人余胜泉;
    13. 2008.3~2008.9,《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网应用系统咨询与整体规划方案设计》,主管部门是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
    14. 2008.7~2008.12,《深圳市福田区教育信息综合平台整体方案规划与设计》,主管部门是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15. 2007.9~2009.9,承担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总体方案规划设计》项目,对网络学院未来的教学平台、教务管理平台、信息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等进行整合与发展规划,设计了详细的技术方案,项目负责人余胜泉;
    16. 2007.9~2009.9,承担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媒体学习超市》总体设计与规划工作,并具体负责其中异步学习平台、超子(学习元)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项目负责人余胜泉
    17. 2006.3~2009.3,《4A网络教学平台跨平台改造、升级开发》,主管部门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18. 2006.9~20011.9,《利用教育技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研究及推广项目》,主管部门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处,项目负责人是何克抗、余胜泉教授,本人组织具体工作。
    19. 2005.12~2010.12:承担中央电教馆规划重点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主管部门中央电教馆,合作单位是诺亚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胜泉;
    20. 2005.6~2006.7:承担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主管部门是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21. 2005.4~2006.6:承担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的《新课程探究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22. 2005.5~2006.5: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的《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负责人余胜泉;
    23. 2004.4~2004.12:承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规范的研究与网络课程开发模板的设计》,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24. 2004.4-2004.12:承担佛山市《佛山市干部在线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FS40112009D)主管部门是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余胜泉;
    25. 2002.7~2004.6: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波谱库总体系统建设及水体波谱分库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项《波谱数据库总体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26. 2002.4~2003.4: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的子项《评价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27. 2003.9-2005.9: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BCA030017),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28. 2005.9-2008.9:《广州市荔湾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29. 2003.9-2005.9:《佛山市禅城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30. 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该项目主要通过在南山区实施信息化教学指导、教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整体推动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31. 2002.10-2008.10:《广州市东山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32. 2001.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于2003年7月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为沈复兴、余胜泉。
    33. 2001. 2-2002.2:承担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网络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34. 2001. 2-2001.10:承担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35. 2001. 6-2001.12:承担学科四结合总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36. 2001.5-2002.4:《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建设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并开发东莞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孙波、余胜泉。
    37. 2002.2-2002.10:《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二期工程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对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硬件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统一开发佛山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并对佛山地区的学校主干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孙波。
    38. 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网络总体规划》,设计了整个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39. 2000.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40. 2000.12-2002.12:主持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41. 1999.4-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该系统是国内最早研发和发布的网络教学平台;该系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立体化教学网中,累计注册的学习卡超过9600万人。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与开发;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以及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42. 1999.9-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该项目转为正式研究项目,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实际主持编写《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
    43. 1999.9-2000.9:创办免费的在线学术杂志《教育技术通讯》(http://www.etc.edu.cn),目前该在线杂志已成功发布三十多期,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11建设项目支持。该杂志已在教育技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44. 1999.8-1999.11:主持开发《基于WEB的通用题库系统》,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开发,后台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大赛(Intel公司与中国电信主办)教育教学类一等奖。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组织与监控整个开发过程。
    45. 1999.1-2000.9: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有三个重点目标:一是建设覆盖整个佛山地区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佛山教委的信息中心;二是开发佛山教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开发网络教学的支持系统。何克抗、孙波、余胜泉主持,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实际主持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
    • 学术成果
    1. 《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2011年第十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刘军、邱勤、余胜泉、希建华,开放教育研究,2011-12-05;
    2.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马宁、陈庚、刘俊生、丁杰、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1-12-01;
    3.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余胜泉; 陈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1-25;
    4.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09-10;
    5.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七期,P1-6。
    6. 《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余胜泉; 陶丹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06-15;
    7. 《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陈敏; 余胜泉; 杨现民; 黄昆仑,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15;
    8. 《网络课程的内容进化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谭霓; 余胜泉; 吕啸,远程教育杂志  2011-02-01;
    9.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吕啸; 余胜泉; 谭霓,电化教育研究,2011-02-01;
    10.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杨现民; 余胜泉; 王志军 ,开放教育研究  2010-12-05;

    1.《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09-10;

    2.《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冉敏; 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10-09-06;

    3.《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袁华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7期,P13~22;

    4.《面向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彭飞、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P173~180;

    5.《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王志军、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P73~78;

    6.《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 蔡苏; 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04-05;

    7.《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马宁; 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0-02-01;

    8.《交际性教学法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杨丽娜、余胜泉,《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4期,P46~51;

    9.《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程罡、徐谨、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P6~12;

    10.《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余胜泉、赵兴龙,《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第8期,P33~40;

    11.《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余胜泉、程罡、董京峰,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3期,P3~15;

    12.《“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27~36;

    13.《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余胜泉、杨现民、程罡,《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47~53;

    14.《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孙 众、余胜泉,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08/第14卷6期.P84-88;

    15.《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 余胜泉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 2008/03

    16.《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8-05-10

    17.《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描述与促进策略研究》,梁文鑫; 余胜泉; 吴一鸣,教师教育研究 , 2008年 01期

    18.《面向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研究》,谢晓林; 程罡; 刘琦;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 2008年 04期

    19.《手持式设备让我们与古诗走得更近》,冉敏; 余胜泉; 刘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年 第1期

    20.《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Learning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m Education》,MinRan,ShengQuanYu,JunLiu,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123-127

    21.《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ve Mobile English Learning Mode》, JunLiu ShengQuanYu, MinRa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60-64

    2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改善措施分析》,陈杰、陈玲、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07/05

    23.《课外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06 ;

    24.《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7/04

    25.《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谢非、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2007/11,P79~83

    26.《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10

    27.《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余胜泉 信息技术教育 2007/08

    28.《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余胜泉,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2期,P60~65;

    29.《 “一对一”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余胜泉 陈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P25~29;

    30.《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P12-25;

    31.《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

    32.《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余胜泉 刘 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P9-10;

    33.《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 2007年第5期,P64-69;

    34.《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误区分析》,吴娟、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70~72+77

    35.《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

    36.《建设优质资源,保障信息化教学常规化》,陈杰、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9-10;

    37.《区域性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支持》,陈莉、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7-8;

    38.《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

    39.《城域网环境下多级分布式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曹晓明、余胜泉,《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8期P57~59+P64

    40.《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梁文鑫、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P19~21

    41.《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 (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283.2006;

    42.《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 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

    43.《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

    44.《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

    45.《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

    46.《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

    47.《“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

    48.《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

    49.《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

    50.《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二级学科最优期刊& CSSCI1

    51.《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

    52.《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

    53.《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

    54.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Yu,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 Octob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A leading 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55.《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

    56.《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

    57.《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

    58.《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

    59.《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

    60.《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

    61.《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

    62.《面向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

    63.《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2CSSCI

    64.《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程罡,《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65.《教育资源管理新发展》,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

    66.《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67.《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

    68.《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

    6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

    70.《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71.《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

    72.《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

    73.《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

    74.《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1.2

    75.《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2000.10

    76.《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

    77.《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

    7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 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

    79.《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80.《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

    81.《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余胜泉,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

    82.《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http://www.etc.edu.cn。

    84.《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

    85.《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第六期;

    86.《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8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

    88.《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

    8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

    90.《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

    91.《企业E-hr、KM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

    92.《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

    93.《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

    94.《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

    95.《发挥特色推动国内外合作办学》,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6期;

    96.《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8期;

    97.《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余胜泉、谢巍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10、12期;

    98.《从网络互联到应用互联》,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0期;

    99.《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2期;

    100.《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39~41;

    101.《网校临危如何应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56~59;

    102.《可共享对象参考模型研究》,余胜泉,俞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10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1年第6期;

    104.《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余胜泉、林君芬,《福建教育》,2003年第9、10期。

    105.《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赵美琪、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1期。

    106.《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2期。

    107.《通用试题库的组卷策略》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

    108.《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余胜泉 、古素梅,《现代教育技术》,2000年第8期;

    109.《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WEB》,ShengQuan Yu, KeKang He,发表于国际会议ICCE99(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Japan, November,1999)

    110.《中国“网校”的现状与未来》,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6日第二版,《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征文。

    111.《教育中的虚拟现实》,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2期。

    112.《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专题》(《在WEB平台上交流》《构建个性化网络课程》《网上协作学习马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共5篇文章),余胜泉、何克抗、陈天、马宁等,《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6月12日C版。

    113.《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3期。

    11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余胜泉,《教育技术》2001年第一期

    115.《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余胜泉,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

    116.《教育港依网而建——佛山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分析》,何克抗、余胜泉、孙波,计算机世界2000年11月27日C4版

    11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林君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三册P67-7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

    118.《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167-172。

    119.《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想》,杨琰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786-79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

    120.《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空间》,李士亮、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121.《构建网络化学习的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曹晓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122.《简述教学自动化研究》,马宁、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123.《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124.《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125.《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朱凌云、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http://www.etc.edu.cn。

    126.《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杨琰华 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http://www.etc.edu.cn。

    127.余胜泉,陈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分析为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6月,P14-22;

    128.陈敏、余胜泉、杨现民、黄昆仑,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6月


    其它发表在各种普及型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在20篇以上。

    这么年轻的教授,如何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

    • 社会兼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媒体实验室 主任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远程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技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咨询专家组成员

    中国教育电视台2008年度“学习超市”教育新媒体项目首席特聘专家

    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工程技术委员会会员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标准英语网”学术顾问

    丰宁满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突出贡献”专家

    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区校建设项目专家组顾问

    • 标签:
    • 知名学者
    • 项目
    • 教育技术
    • 学习元
    • 承担
    • 研究
    • 远程教育
    • 2005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
    • 负责人
    • 电化教育
    • 2002
    • 中国
    • 余胜泉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