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姓名:赵玉莹性别:女 职称:小一 学历:本科 单位:董岗中心学校
    通讯地址:肥西县董岗中心学校 邮编:231200电话:13956030311
    电子信箱:847837110@qq.com

    •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因为他们各自尾巴都有用处所以没有借到。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最佳范例。

    • 二、设计理念


    1. 《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3.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会认“壁、虎、借、蚊、蛇、逃”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六个字。
    2.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利用网络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信息,了解多种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功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
    5.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方法
    1、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指名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2、表达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学生和老师收集的资料,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
    2、利用媒体,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从品读大量有关“动物尾巴作用”的诗歌和故事中,使学生明白不同动物的尾巴作用不同,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

    •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难点是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

    •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  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文中没有注音,上学期学生接触过这样的文章,另外学生在《比尾巴》一课又初步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和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2.学生是肥西县董岗中心学校一年二班的"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刚开始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每位同学都的识字基础,朗读基础不是很好,但都乐于进行手写表达。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

    • 六、教学策略


    1. 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壁虎既懂礼貌,又难过的神态,小壁虎发现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的喜悦之情。
    2. 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学生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燕子,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 七、资源准备


    自制ppt课件,自制卡片、图画。
    本节课中教师使用的资源是:第一课时“情境导入”、“初读课文”、“生字学习” 、“朗读指导”、“写字指导”、“阅读天地”、“编字谜”第二课时“情境导入”、“生字复习”、“课文学习”、“ 资料城”、 “写话练习”等模块。
    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图片、阅读资料。

    • 八、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一课时
     一、创境入题 趣学生字 (3分)
      (放录像,小壁虎爬在墙上捉蚊子的情景)
     1、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录像中捉蚊子的动物是谁?师板书:壁虎学习生字“壁”“虎”想和它打招呼吗?那么你试一试吧。
     2、揭题,学习“借”。你借过什么?听说过借尾巴吗?
     3、质疑:你有什么疑问要问小壁虎?教师随机把学生的问题归类。
    4、想知道小壁虎怎么借尾巴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图后谈话导入,让孩子认识小壁虎。对课题提问引起对文章的思索
    二、细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1、师范读: (2分)
    这个故事爷爷、奶奶听过,爸爸、妈妈听过,你想听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课文及插图,教师像解说员似的,边说边演,带学生进入有趣的故事中,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2、交流识字方法: (2分)
    这课没有一个注音,遇到生字怎么办?你有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猜字;通过相似的熟字猜字;问老师、问同学……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尝试读文,学习生字。 (2分)
    4、交流学习成果: (1分)
    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是怎么学会的?
    (有借助图画学习新字的吗?联系上下文你猜到了什么字?……)
    你又发现了什么新方法?
    三、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1分)
    2、学生评议。(1分)
     3、带着刚才自己不懂的问题,边读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分)
     4、交流阅读情况: (1分)
    5、教师引导理一理: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地朗读。并交流自己的心得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脉。 
    四、指导写字 规范书写:
     1、让学生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笔顺,然后描写。(2分)
     2、提出自己写不好的地方。 (1分)
     3、教师范写。 (1分)
    4、学生仿写。 (2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位置,再想笔顺,提出问题,老师再帮助解决。这样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五、阅读天地 拓展知识(10分)
    资源准备:课件中“识字通”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请你读资料城中 《猜一猜》、《短文1》、《短文2》、《短文3》读完的同学接着读188页的《短文4》和76页的《短文5》。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1分钟)
    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同时也能学会记生字、用生字。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猜字谜、小故事,让孩子们去阅读,并且用“必读”和“选读”两种方式对阅读内容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材来体会认真仔细观察的重要,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写话练习,评价交流。(10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写话练习”模块。
    1、学生进行写话练习。(8分钟)
    (1)编写字谜。
    (2)写一种常见的动物尾巴。(提示:可以选择一种动物写一写。也可以选择两种动物写一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二选一)
    2、作品交流。(1分钟)
    3、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1分钟)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习作了,课后大家还可以互相欣赏,相互点评。
    设计意图:在进行字谜和有关小动物的故事阅读后,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字素材和创作欲望,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创造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手写水平,体验写作的成就感。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谈收获,就是再现主题,让学生加深印象。
    七、作业布置:
     1、收集资料:请教父母,读读课外书,上上网,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那些尾巴有什么用?
    2、抄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分)
    1.进入红苹果乐园复习生字。(1分)
    2.猜谜导入,板书课题,围绕“借”提出问题。(2分)
    教师归疑:(电脑出示)
      (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2)它都向谁借尾巴?怎么借的?
      (3)借到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直入课题,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方法。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2分)
     l、学生自己轻声读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板书:挣断
      2、实物投影演示:小壁虎是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呢?课件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3.从课件的演示中,你能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吗?
      4、小壁虎没有尾巴了,想去借尾巴,还有别的原因吗?书上是怎样说的?请学生读一读第二段。
      5、小壁虎没有尾巴心情怎样?请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直观,让学生不仅明白借尾巴的原因,也感受到小壁虎的心情。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将感情融入。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段(10分)
    (一)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没有尾巴认为很难看,它都向谁去借尾巴了?快速读读3、4、5自然段。(1分)
      教师板书:
      小鱼
      借尾巴      老黄牛
      燕子
    2、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这句话说完整。(1分)
    (二)学习第3自然段。(4分)
      1、教师导语: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自己出声读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划出小鱼是怎么借的词和句。  
    2、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小河边   小鱼   拨水
      3、比较句子:  (1)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2)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这两句话有哪些不同?哪句好?为什么?教师指导读第一句。
      4、分角色朗读这段话?学生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5、教师指导朗读这段,应读出小壁虎难过和小鱼快活地在水里游的样子。
      6、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7、总结学法:你们是怎么读懂这段的?
      电脑出示:
      (1)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
      (2)它看见谁在干什么?
      (3)小壁虎说了什么?
    (4)对方是怎样回答的?
    教师板书:屋檐下   摆   掌握方向
    设计意图: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课文,最主要的是能总结出学习方法。其他问题的解决也像这一教学环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
    (三)学习第4自然段。(2分)
      l、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学习。
      2、请小组汇报学习过程。
      教师板书:大树上   甩   赶蝇子
      3、提问:老黄牛的尾巴是干什么用的?这是一般的蝇子吗?
    4、请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旨在锻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四)放手让学生结合思考题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2分)
      l、请学生说说学懂了什么?
      2、分角色读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动态生成”是“新基础教育”试验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备课不是简单地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各“可能”。此处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进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
    四、学习6、7自然段(3分)
      1、教师过渡语: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它爬呀爬,只好回来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了呢?
      2、自己出声读读这6、7两段,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高兴   长出
      3、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壁虎,想想应该怎样读?自由读、教师指导读、指名读。
      4、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再生   保护
    设计意图:加强“说”的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里的教学,在学生“学文悟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仿文说话”,牢固地建立了知识结构,既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足了空间。非重点段落采用了简略得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读懂内容,把这部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促进学生读得有情有趣。 
    五、课堂演练,加深理解(2分)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
    (熟悉角色, HYPERLINK "http://www.yangteacher.com" \o "练习" \t "_blank" 练习读,加上动作、神态;小组排练。)
    3.指名小组同学上台表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依据:①表演的连贯性;②各角色设计的动作、说话的语速、语气、表情是否符合课文的要求。)
    设计意图:童话表演,不仅帮助儿童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且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学生通过表演、评价、议论、比较,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六、内化情感,拓展阅读:(10分钟)
    师: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自然界中其它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小天地去寻找他们的秘密吧!
    1、资源准备:课件中“资料城”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2、请你读资料城中 《壁虎尾巴的作用》、《动物尾巴的作用一》、《动物尾巴的作用二》、《动物的尾巴》读完的同学接着读198页的《谁的尾巴不能捐献》和200页的《壁虎断尾逃生》。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1分钟)
    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1首通俗易懂、富于童趣的小诗、2篇科普故事,1篇有关尾巴的小故事等,让孩子们去阅读,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七、写话练习,评价交流。(10分钟)
    1、让学生介绍其它小动物的尾巴的用处,想想小壁虎怎样向它们借尾巴,依照课文的3、4、5段的写法自编一两段说给大家听。给出学生基本框架: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他看见( )。小壁虎说:“(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 )。”(8分)
    2、写作展示与评论(2分)
    设计意图:以阅读促写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讲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的好办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均得到发展。
    八、分层作业,各显神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3.续编故事:
    小壁虎长出尾巴了,他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 九、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跨越式”试验的研讨课。我根据学生已初步养成学习习惯,自学能力较强,喜欢动脑筋,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较好的实际情况,贯彻“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1.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目标的达成都是以学生的“自主、主动深知”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我也教得自如;课堂上有读有思,有说有笑,有议有演,时时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2.多方位创设说、演的情境,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上,我让学生“学文悟法,仿文说话”,让学生“悟文激情,表演体验”,让学生“丰富想象,课后延伸”,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提高语文素养。
    3.加强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训练。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教学。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等等,都应以学生的充分同读为前提。本节课,我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只是在激情、导法上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 标签:
    • 教学
    • 设计
    • 学生
    • 教师
    • 壁虎
    • 尾巴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