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轩哥的故事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我与轩哥的故事

    我与“轩哥”的故事


    挑 战

    这学期我教三年级的数学,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引起我的注意,他的眼神不像一般孩子单纯、友好。开学一周,他每天都和同学打几架。有时他从别人身边过时故意碰撞他人,有时堵着门口不让同学进出,有时喝水时喷别人一身水等等。在同学中说一不二,否则拳脚相加,同学都怕他,叫他轩哥。不论班主任老师怎样批评教育,都没有什么改变,每天照样欺负同学。一天课间,班里面吵吵嚷嚷一团糟,我进教室一看,他正站在椅子上瞪着同学们耀武扬威的样子。我看到顿时生气了,瞪着他,厉声说:“你干什么呢!快下来!”没想到他丝毫不买账,不但没有下来,反而一脚踏上桌子,一点不害怕,他眼睛乜斜着,一副挑战的样子,说“我就不!”教书这么多年,遇到的特殊学生也不少了,还没有碰到一个像这样不怕老师不懂事的孩子。师道尊严使我心里非常生气,我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真想过去把他拉下来。可是,凭我多年的经验,不能这样做。我对这个孩子还不太熟悉,我动手以后会有什么后果?他会有什么反应?没准他就是要激怒我,试试我这个新老师呢。我把眼神放缓和,走过去说:“你这样站在桌子上也不能解决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和老师说,老师也能帮助你呀!”他看了我一眼,好像也没有想到我这样说,不情愿地下来坐在椅子上。我让他来我的办公室,他却不来,说“我不去,反正我说什么都是我的错!”上课铃响了,事情暂时到此为止。

    当遇到极特殊的孩子发生类似的情形,如果和孩子硬碰硬,只会让矛盾更加激烈,那要怎么办呢?其实最简单有成效的办法是老师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生气,不给孩子要挟大人的机会,给孩子冷静的时间,降温处理。然后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对症下药。这个孩子刚刚三年级,还不到十岁,怎么就会养成这样动手打人的习惯?这件事,这个孩子引起了我的关注,也给我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定有他背后的原因。


    沟 通

    这件事过了两天,上数学课时,我发现轩哥咳嗽的厉害,有时竟然咳嗽的喘不过气来,脸憋得通红。他不能上体育课,我在教室里陪他聊天。我先询问他的病情,关心他嗓子疼不疼,吃什么药,会不会经常嗓子疼。他仿佛感受到了我的关心友好,渐渐地打开话匣子。后来我问:“你遇事挺爱冲动的,为什么总是用拳头解决问题呢?”他毫不避讳说:“我爸爸也总是打我,所以我就这样做。”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说:那是你爸爸做得不对,怎么能不听你说话就动手打人呢?我一定要找你爸爸谈谈。这时,轩哥的眼睛里竟然泛起了泪花,他说:“不论我和同学发生什么事,他都不听我说,每次都打我,现在我也是这样。反正我说了也没有人信,有时候想让他打死我得了!”这句话使我震惊,真没有想到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

    通过和孩子沟通,我知道这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问题源于原生家庭,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我尽快找到孩子的父母沟通孩子的近况和心理。原来孩子的爸爸小的时候也总是挨爸爸妈妈的揍。年轻的父母没有教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有些只是从老一辈父母那里继承而来,又由于生活压力大,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孩子天天打架,原来的老师经常告状,他也是苦恼却束手无策。看来家长也是需要学习怎样做父母。我告诉他如果继续这样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后果将不堪设想,我给他讲了很多由于打骂孩子教育失败的案例,也给他讲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很配合,他的爸爸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着孩子的面表示要改变自己,不再打他,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并和孩子约定尽量管着自己不去招惹别人,生气的时候,试着只是攥拳不出手。


    信 任

    近一段时间,轩哥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减少很多。面对全班时经常树立轩哥的正面形象,我们都应该看到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原来一天打几架,没轻没重,现在几天打一架,攥着拳头少动手。他经常主动和我聊天,说说自己的想法。聊天时我经常给他分析什么是真打架,什么是开玩笑,什么叫宽容大度,宰相肚里好撑船,出现问题应该怎样分析等等。渐渐地他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一天中午,轩哥不好意思地手里拿着个塑料袋给我,里面有两个包子,说:“我中午吃包子,这两个是给您吃的。”我连声说:“好孩子,我太感动了,你能跟老师分享,太让老师感动了。”他蹦蹦跳跳地跑了。后来,我们经常一起分享好吃的,好玩的。学生们都说轩哥最喜欢王老师了!

    良好的班风不仅可以教育影响一个孩子,对所有的孩子都能促进。我不忘对全班进行教育,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如“三尺巷”的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学习古人的胸襟和气度。同学们都是好朋友,班里的同学之间的矛盾少了,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班风已经形成。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尽量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和动机,并加以鼓励赞赏肯定。古人语,亲其师,信其道,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信任和尊重,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转 变

    一个学期过去了,轩哥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保持优秀,成为数学课代表,每天帮助大家收数学作业本,一丝不苟。他的集体荣誉感很强,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他积极参加,组织策划成为主力。最主要的是当他自己和同学有了矛盾,他能够从冲动到冷静,不使用拳头解决问题,学会了和同学相处的方式方法,体会到和伙伴相处的快乐。很多学生服气地叫“轩哥”了。

    曾经有个老师和我说过,把孩子当敌人看待,教育是不能成功的,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成为朋友,要和他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帮助孩子去迎接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经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然转变一个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时候会反复错误行为,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愿意把自己的热情与爱化作一缕阳光,为孩子们成长提供甘甜的雨露肥沃的土壤,使每一粒种子都能充满勃勃的生机。

    • 标签:
    • 三年级
    • 身体攻击行为
    • 关系攻击行为
    • 专制型教养方式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