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李希铭老师一起参加北京市“AI讲师团”宣讲活动(顺义区、延庆区)
2.学习“不插电的编程”
3.和李希铭老师讨论交流附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方案
4.熟悉“智慧教研”平台的功能
5.参与融合应用实验室的打造课例工作(负责课件制作、课堂板书、教育技术-技术设备设备应用三方面的补充数据)
姓名 |
本周工作 |
下周安排 |
Bug数量(详见禅道) |
---|---|---|---|
曹雪桐 |
1. 论文撰写 2. 科技部评审工作问题对接 |
||
余京蕾 |
1.科技部项目,参与课题二讨论会;修改课题二ppt;针对报告内容细化指标准确度与有效性问卷题目;与陕师大对接行为列表 2.成果奖申请材料,参与讨论会并修改相应内容 3.答题卡识别,协助技术排查识别问题 4.梳理实验思路 5.准备seminar汇报 |
||
熊莎莎 |
1.和田苗讨论优化木铎智能教师知识点学习、学习统计功能原型 2.测试木铎智能教师功能,针对测试的反馈,修改策略提示词,策略加学段优化等;和技术提实验平台需求 3.去昌平附校和老师沟通实验平台和其课例的融合 4.中移动蓝皮书撰写 |
||
汤筱玙 |
1. 梳理开题思路,撰写开题报告,准备汇报PPT 2. 智慧学伴的木铎智能教师入口设计 3. 昌平附校数据分析会议 |
||
禹鼎 |
1、高教社项目:构建学习路径可视化界面;对接学习者模型相关数据表;整理中间过程资料 2、研究进展:多项研究同步推进(包括KT、CD、教育知识图谱、习题生成等),分别处于文章撰写/整理实验结果/代码调试等阶段;与卢老师交流相关进展 3、与技术交流知识图谱相关问题;跟进木铎智能教师相关功能的测试 4、阅读相关文献,规划未来开题及其研究计划 |
||
王炯 |
1、参与三余阅读个性化阅读推荐功能与木铎互通的讨论会、组织吴老师学生参加木铎使用的培训、实现使用LLM自动生成围绕课标的阅读问答试题的接口,并已经交付给技术,用于构建资源库; 2、修改中移动专利,提高专利技术的新颖性; 3、制作EMNLP海报和线上报告PPT;阅读文献,构思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并制作开题PPT; |
||
王志尊 |
1.修订数智教材论文 2.完成小初高数学学科学习的产品原型,并进行优化 3.搭建了一个简要的交错学习智能体设计,后续和技术人员对接开放接口,并在木铎上实现 4.持续阅读数学课标解读内容 |
||
刘亚娟 |
1.分别参与马池口小学和未来科学城小学单元导读课第二次入校指导。 2.木铎包含年级和学段信息的原子活动设计 3.和何编辑确定音体美书中的一些有争议的案例信息删除。 4.参与木铎语文策略开发的培训和讨论会。 5.继续完成语文核心素养测评的阅读和学习。 |
||
杨笑 | |||
吴浩 |
1. 收集新的数据集,开展模型泛化能力的实验,并与其他Baseline方法进行对比。 2.修改文章框架,撰写方法和实验部分的内容,准备汇报PPT。 3. 文献阅读,规划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
||
路峰屹 |
1.与田老师沟通木铎教师机器人的项目,探讨机器人UI布局和语音识别上的优化与改进方案。 2.阅读教育机器人相关领域文献,掌握大模型在教育机器人上的原理与应用。 3.学习安卓开发,在安卓系统上实现了大模型的接入和语音识别功能,计划在木铎教师机器人上测试。 |
||
郑惜予 | |||
赵博龙 |
1.修改蓝皮书 2.修改开题思路进行汇报 3.制作错题本原型 |
||
王禄佳 |
1.修改校园安全综述 2.修改蓝皮书 3.修改智慧课程模型 |
||
李卓雅 |
1.AI Agent:参与第一阶段赛程任务 2.科技部项目:审核新闻稿、更新上蔡县学校信息 3.甘肃三县项目:查看并梳理报告情况、制作小学科学教育PPT |
||
吕鹏 |
1.木铎智能教师功能完善 2.AI Agent比赛推进 3.试卷识别与批阅项目调研 |
||
王雪莹 | |||
高培军 |
修改论文 1建构Tpdic模型 2.设计测评量表/测评量表—画像纬度映射对照表 3.数据标准化
|
||
任井伦 | |||
谢宾 | 1.完善实验设计,节后汇报后实施; 2.撰写小论文; 3.上课并确定实验对象。 |
||
杨红波 | 1.准备发表小论文;2.推广数字粉笔实用新型专利;3.阅读中层领导力相关专注;4.完成国内关于数字领导力的论文搜集,计划进行分析 | ||
范思思 | |||
张翔 | |||
梅军 | |||
范本超 | |||
潘祥成 | |||
唐敏慧 | |||
韦桂双 | |||
赵利曼 |
1.熟悉中心的所有人工智能平台 2.基于指南梳理高等教育阶段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并总结评述 3.和李晓庆老师和陈玲老师讨论科研论文撰写方向 4.进行量化研究和英文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 |
||
马月星 |
1.和李希铭老师一起参加北京市“AI讲师团”宣讲活动(顺义区、延庆区) 2.学习“不插电的编程” 3.和李希铭老师讨论交流附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方案 4.熟悉“智慧教研”平台的功能 5.参与融合应用实验室的打造课例工作(负责课件制作、课堂板书、教育技术-技术设备设备应用三方面的补充数据) |
||
冯敏 |
1.完成培养计划表 2.完成一个规划课题在李晓庆教授指导下 3.设计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资料 4.了解智慧学伴和智慧教研的部分功能使用,及三余WEB 5.通过平台学习了解准备申请教师数学教案智能生成与优化系统软著 |
||
热孜万古丽 | |||
许哲 |
1.和吴思珉老师一起到马池口小学、未来城小学观摩人工智能融合语文课活动,并参与评议讨论。 2.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课听课:教育技术前沿,中国古代诗歌,鲁迅研究,教材研究 3.完成文献阅读:北京市人工智能指南 4.准备人工智能场景综述报告作业 5与李晓庆老师洽谈,规划“数智化下班主任工作创新”工作方向和任务 |
||
王立颖 | |||
盛蒙 |
1.熟悉EPBL平台 2.完成培养计划 3.汇报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 |
||
郭鸿雁 |
姓名 |
本周工作 |
下周安排 |
Bug数量(详见禅道) |
---|---|---|---|
曹雪桐 |
1. 论文撰写 2. 科技部评审工作问题对接 |
||
余京蕾 |
1.智慧教研,指标解读需求文档与补充材料梳理,并与技术对接 2.项目赛事,报告生成问题排查,赛事评审进度跟进 3.研究思路ppt修改 |
||
熊莎莎 |
1.和技术沟通木铎实验平台需求,和昌平附校老师沟通实验安排 2.和田苗讨论木铎智能教师学习统计原型,和技术提功能需求 3.研究框架梳理,实验方案同步推进 4.seminar汇报 |
||
汤筱玙 |
1. 推进开题 2. 文献综述汇报准备 |
||
禹鼎 |
1、高教社项目:构建学习路径可视化界面;对接CAT接口的上下游细节;整理中间过程资料 2、研究进展:多项研究同步推进(包括KT、CD、教育知识图谱、习题生成等),分别处于文章撰写/整理实验结果/代码调试等不同阶段 3、阅读相关文献,规划未来开题及其研究计划 |
||
王炯 |
1、参加三余个性化阅读功能的设计的讨论会,推进功能的开发; 2、思考开题规划,制作PPT |
||
王志尊 |
1、初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与学策略梳理,与木铎功能原型绘制; 2、参加C&E征稿讨论会,并撰写摘要提交给陈老师; 3、与产品经理和技术讨论,沟通微测智能报告实现; |
||
刘亚娟 |
1.分别参加马池口小学和未来科学城小学五年级导读课设计 2.木铎:和产品沟通语文字词功能开发、设计5个原子活动 3.科技部项目:上蔡县出差 |
||
杨笑 | 222 | ||
吴浩 |
1. 继续补充实验,整理文章框架,准备汇报PPT 2. 阅读文献,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 |
||
路峰屹 |
1.学习安卓系统UI界面与应用开发知识,推进木铎机器人项目,准备与高老师探讨机器人优化与改进方案 2.了解教育机器人的原理与应用,阅读相关领域文献,撰写文献综述PPT |
||
郑惜予 | |||
赵博龙 |
1.修改开题思路 2.继续编写白皮书 3.协助完善丛书的编写 |
||
王禄佳 | |||
李卓雅 |
1.AI Agent:参与第一阶段赛程任务、 2.科技部项目:审核新闻稿、更新上蔡县学校信息 3.甘肃三县项目:查看并梳理报告情况 |
||
吕鹏 | AI Agent比赛推进 | ||
王雪莹 | |||
高培军 | 继续修改论文,第四章 | ||
任井伦 | |||
谢宾 | |||
杨红波 | 参加教育部科信司网信培训一周,阅读文献 | ||
范思思 | |||
张翔 | |||
梅军 | |||
范本超 | |||
潘祥成 | |||
唐敏慧 |
筹备区域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申报与遴选工作。 |
||
韦桂双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