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第23中学初三《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一、【教学思路】

    《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 五、【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 六、【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 七、【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 八、【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
    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
    想象描写(虚)
    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无产阶级 
    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

    • 标签:
    • 20130826105154
    • 下阕
    • 教学
    • 学生
    • 作者
    • 描写
    • 毛泽东
    • 学习元
    • 课时
    • 结合
    • 动静
    • 明确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