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第三组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第三组
-
教学目标
-
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初二学生:
- 1.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
- 2. 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
- 3. 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 4. 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 5. 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
- 6. 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大多数学生乐于认真学习语文课本。
- 7.学生对枯燥的课文中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但对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非常感兴趣。
- 8.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和交流,参与度高。
-
教学过程(教学怎么进行)
我们的教学过程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
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说明]首先,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其次,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像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调动学生主管能动性,此即为引导。
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重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抄写在小黑板增大课内容量)
[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乡下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
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示。
- 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 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 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 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六】精读,通过比赛朗读、配乐朗读品味语言之美。
一遍遍的朗读,学生会觉的枯燥乏味,因此接下来让学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读,品味它的语言。另外,进行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二到三名同学朗读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评委,进行打分评比,最后作全班配乐朗读。在这过程中,用这样一个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学生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教师先用了“春草图”作示范。设了些小问题:如“钻”为什么不用“长”。“偷偷”叠词的运用,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及其作用?
[说明]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激起学生自主的活动,设计的句式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七】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寻找美
同学读完《春》,从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够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
[说明]设计此题步骤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印发一些有关“春”的名句供他们欣赏。
【八】、美的训练(课后)
- 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说明]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
- 写一段描写家乡冬景的文字。
[说明]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冬景”上。同时也可以为下文学习《济南的冬天》先作个铺垫。
3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
[说明]选做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
-
- 标签:
- 七年级上册
- 第三
- 语文
- 人教版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