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反思总结-韩利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第一次反思总结
-
韩利
暑期学校的第一天,舟车劳顿后的思想盛宴,从早上余教授的对移动学习的详细解读,到下午中国移动的诸多教育行业解决方案,再到王琦博士学长对学习元的多角度分析,每一场讲座都让我感慨技术浪潮改变教育的巨大力量和前沿技术带给我的震撼。让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技术并不只是以前所想的一个所谓“活在未来的专业”,因为看到了这么多专家学者激情澎湃的走在科研的前沿,为研究学习的科学和改造教育的技术呕心沥血的辛苦工作、不遗余力的讲授,同时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不仅开拓了专业视野,更觉教育技术的前途一片光明,道路也愈发清晰了。
早上余教授“移动学习的教与学——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识”的讲座让我深入的了解了移动学习,也走出了以前思想的误区,以前认为移动学习无非是使用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的学习,而听了余教授的讲座后,“情境”、“认知”、“建构”等词便深入到了我的脑海。移动学习作为在发达的通讯条件下兴起发展的学习方式,并不只是从电脑和互联网的内容设计和传递转移到手持式设备和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虽说现在很多移动学习设备起的是传递知识的作用,但是并不止于这种功能,更在于促进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建构,提到“建构”,免不了想到“会话”、“协作”“情境”,会想到运用诸多移动设备来模拟游戏体验,比如余教授讲的Savannah的例子,还有移动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比如Myartspace,通过在学校、博物馆和返回学校的情境,学生自己探究出对于某一艺术的评价。还有关于泛在学习的七个角度的解读,让我觉得学习不止是一本书、一支笔那么简单,技术下的学习变得灵动、鲜活、有趣味,让学生在玩中学,这让我想到了卢梭的一句话:“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泛在学习的社会性、情境性、适应性、连接性、多模态性,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但是,听了余教授的讲座,心生了一个疑问,虽然前沿的教育技术让我感到震撼,惊异于各式各样的教育产品,但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与产出是否为正比呢?传统学习方法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却要运用各种教育产品,是不是有点大费周章了呢?还有,既然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评价方式是否与传统学习一样呢?我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探索答案。
下午关于学习元的讲座,虽然由于自己的理解力有限,但是觉得这个概念的提出非常前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努力探索,获求新知。
-
-
- 标签:
- 总结
- 第一次
- 反思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