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课程反思20170720-夏琪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第一次课程反思

           今天的课带给我很多启示,收获很多。

           余老师的讲座,让我对移动学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新的认知,尤其是三个时代的划分让我感触颇多。因为自己经常到中小学听课,比较关注信息化教学和创客教育,在暑期还专门做过南京市的信息化教学的调研工作,在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自己的切身经历,我发现,虽然市装备办投入了大量资金,各个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很多,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但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设备的操作权限紧紧地握在教师的手里。学生利用信息化设备获取知识、建构知识的机会很少。与余教授对移动学习的划分极为相似,课堂教学中的技术应用还是集中在知识的传递。而认知建构和情境认知的应用明显减弱。很感谢余教授,今天为我解答了许久的疑问。的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形式正在逐步地转变,课堂中体现明显的是教,而在固有的教学体制和考试制度的下,“学”的改变相对于“教”迟缓了一些。但正如余教师所说,这个改变很快就会到来,我无比期盼这一天的到来!我希望有一天,信息技术能够成为学生求知的利器,而不再是沉迷游戏;我期望下一代的学生可以驾驭信息化工具为我所用,成为真正的信息时代的主人,而不是信息化工具的奴隶;希望信息技术可以真正激发人们学习的热情,让大众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堂教学受锢于很多条条框框,正因如此,非正式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午和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许多互动,很多在脑海里的想法都被激发出来。现在的教育产品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运用到学校、真正惠及师生的产品并不多。即便这样,我还是对教育公司很关注,因为尽管企业和高校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但确实对教与学的形式的改变发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教育产品的应用和开发,我一直很有兴趣。尤其是评价反思、智能推送这一部分。就像今天移动公司展示的一样,对于学情统计的一块,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统计,没有进一步的知识图谱的形成,我希望未来可以研发一款学习软件,可以精确地模拟学习者模型,形成学习者自己的知识图谱,从而让学习者高效组织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此也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未来,我也会继续关注教育产品,期待更优秀的教育产品惠及师生。

           今天王博士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关于学习元的概念,我之前了解很少。通过王博士的讲解,仿佛唤醒了我新的神经元。从学习元的集合、知识的集合、知识群到人的集合、知识社区的形成,充分展现了知识、学习、交际的网络集合。在这方面,我也有切身的体会。很多学习的资源是学校内无法获得的,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学习的机会的同时,也建立了新的交际关系。知识和交际往往是共存的,而交际和学习也是互生的。知识在交际间不断生成、繁衍,形成了人、知识的巨大网络。虽然概念听起来有些复杂,但道理却是简单深刻的,触及真实生活。在对平台的简单注册与应用后,我觉得学习元的提出真的很伟大,但是平台的一些功能方面还可以继续优化。学习元的概念,在未来的教育发展方面,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后续我会继续深入了解学习元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总而言之,今天见了很多、听了很多、想了很多。感谢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一切,追逐着、幸福着heart

    • 标签:
    • 第一次
    • 20170720
    • 反思
    • 课程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