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洽——电子书包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摘要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和应用,势必将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其中,电子书包及其所构建的教学活动模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目前的教学形式,使得学习者成为教学活动的聚焦点,并且可以让学习者获取感兴趣的资源信息,在一定的任务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协作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及创新协同能力。

    关键词:电子书包;个性化;学习模式

    • 引言

    在21世纪初,电子书包就已经在发达的国家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了。早在2000年初,新加坡教育部门就开始在一些中小学校推广“电子书包”;台湾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计划效果良好,开始向全港1000多所中小学推广;2009年6月,美国加州州长阿诺·施瓦辛格计划分阶段让州立的各级学校舍弃传统纸质课本,转而让学生使用电子书包。[1]据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迄今世界上已有至少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课本;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肯尼亚(其中也包括了中国上海、江苏扬州等地区)……[2]并且,如谷歌、亚马逊、苹果、英特尔、微软、索尼、松下、Course Smart等公司也一直致力于电子书包的教育产品应用设计研究。

    相对于国外,我国对于电子书包的实践起步晚些,但是目前发展态势较好。其中,目前由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研究的“电子书与电子书包技术标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电子书包终端技术标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得到业界高度关注。此外从中国知网CNKI学术趋势搜索中,可以看出,特别是近些年国内对于电子书包的学术关注度也是明显很高的。

     

    此外国内如汉王、方正、盛大、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教社等也是一直高度关注电子书包的产品的设计和学术研究的。

    在此,电子书包的推广,将会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的管理评价、学生家庭与学生和学校的关系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既有促进教育学的有力因素,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足。为此,设计电子书包支持的学习模式,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对提高技术支持的学习有着很大意义。

     

    • 电子书包与个性化学习
  1. 电子书包概念特征

一直以来,对于电子书包的定义不尽相同。从数字出版角度出发,将电子书包等同于教学资源包,由若干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包含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强调电子书包的资源数字化特性。从硬件装备角度出发,将电子书包界定为可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具有电脑的运算、存储和传送数字资料以及无线通信等功能,体现电子书包的移动数字终端特性。发展至今,已不能简单地将电子书包与资源包或移动终端等同起来。祝智庭在谈电子书包时指出,从电子书包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角度来看,电子书包是整合了电子课本阅读器、虚拟学具,以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的个人学习环境[3]

由于国内外对于电子书包没有统一的定义,从而每个学者大都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去界定其概念。总体而言,按照祝智庭教授的看法,电子书包是“实”与“虚”的两种隐喻。[4]“实”是从技术装备的角度上来定义的,包括移动终端,学习工具等,是将电子书包看作是一个教育电子产品;“虚”是将电子书包看成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包括各种电子教材,电子书,数字媒体资源等。

电子书包系统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终端、学习工具、学习平台四大部分。[5]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电子课本、电子书及其他数字学习资源;学习终端就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工具实体,包括移动通信设备,掌上电脑等媒介设备;学习工具主要是通过虚拟学具来辅助学习者接受信息和认知的;学习平台主要是指相应电子书包学习系统提供学习活动远程服务(包括交互,交流,通信等),资源推送,学习活动安排管理等。

从对电子书包概念上可以得出其一些特征。电子书包是一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对过去的教学环境而言,具有超媒体,超教材,超课堂,[6]开放与智能的特点。电子书包将原先的纸质教材数字化转换后,是的教材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并且相关扩展性也得到加强,存储和使用也变得尤为简便,教师和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编辑、安排、使用、索取相关内容,这使得电子书包具有了超教材的特性;传统的教材是以纸质为信息载体,主要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形式展现学习内容,而电子书包以电纸书、pc、pda、等终端,使得教材能够呈现更加丰富、复杂的文本、图片信息、音频、视频、动画、虚拟情境等,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形象、有趣,表现力和强化效果不凡,这是能很好的吸引住学者学习,并产生兴趣和强有力学习动机的因素,这表现出其超媒体的特征;超课堂是指电子书包基于工具终端设备,以无线或有线网络为联系桥梁,以智能学习平台为教学提供资源配置推送,实现协同交流,建立起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同时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无缝式学习空间,也是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对于电子书包的理解还不能只留在名词表面上,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语义技术等使得电子书包系统能够智能分析学习者的风格特征和资源的性质,实现资源的智能推送和匹配,教师变成教学活动一个参与者,而学习者变成教学活动需要考虑和重视的主体,这带来学习形式的更加开放和自由化,使得传统的教学发生个性,促使行动学习模式建立,因此其特性也很大满足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1. 个性化学习

对于个性化学习的理解,传统意义上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个性和发展个性两个方面。[7]表现个性即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张露,积极参与,并且个性化学习风格得到满足。由此实现学习个体才能和创造力展现,实现个性化发展。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普遍适应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所实现的,而实际上基于我国国情,教材和教学方式在一定范围地区或者学校是比较固定的,并且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单体很多,所以往往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从学习者在基础教育中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型思维的形成于发展,这也是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提出了一个解释。而现在,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完全可以建个信息技术。

从技术的角度去解释个性化学习:有学者认为首先学习者被放置于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中心位置而不是强调对所有的学生实行统一的解决(方式),此外,承认学生需求、兴趣、资质的多样性,并以确保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8]即个性化学习以学习个体兴趣与需求为中心,并且考虑到其差异性。另外,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使得学习者有自主对学习资源,学习形式有选择权,并且学习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提供资源订阅和信息推送服务。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体现个性化,学习体统还还提供成果交流与展示平台以及即时学习心得、心情等,充分在学习活动中使得个体的个性化得到释放。

  1. 小结

根据对电子书包及个性化学习的概念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得出,电子书包以其便捷的学习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络服务,在智能化教学平台支持下,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富有表现里的、不受限制的、扩展性强的学习资源,创设真实或者虚拟情境,满足学习者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很好的支持了个性化学习,这就是本次研究的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