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自然之道》(第二课时)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小学 钱翠芬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单元训练目标,我预设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关键语句,换位思考和讨论交流等方法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3)情感与价值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的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1.同学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第9课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谁能给大家简要地讲讲这个故事?(指名简要地讲故事,老师相机指导如何把意思说明白、说简单。

           2.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将头探出巢穴,(欲出又止)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地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争先恐后)地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3.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自然,走进自然之道。(齐读课题)

      解析:这是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课初讲述课文故事,选词填空的练习,既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又是对学生能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一次检测,还相机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悲叹心情。

    1.课件分别出示一张海岛平静和平的图画课文插图,在强烈的对比中观察思考:图上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说后,自由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谈感受。

    过渡:原本美丽的海岛黄昏,因为我们,而成了“血色黄昏”。

    3.瞧,我们在干什么?齐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指导读出感情。

    师:尽管我们在竭力弥补过错,但还是有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想想此刻的我们是什么心情?我们心里会怎么想?(让学生自由说。)   

    解析:课文插图,形象直观,凸显了文章主体。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结合看图说话,学习了课文的6、7自然段。在看图学文,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心情,为接下来的学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紧扣“悲叹”一句,探寻悲叹原因。

    (一)课件出示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用拆字法理解悲叹:悲伤叹息。

       2.思考:向导悲从何来?紧扣“伤害”一词,层层剖析。

      悲叹一:海龟受到了伤害。读书上有关海龟受到伤害的句子。

      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启发学生换位思考:试想,一群刚刚出生不久的小海龟,在本以为安全的平坦的沙滩上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时候,却让我们的“好心”给毁了。这种对生命的渴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我们怎能不悲叹?指导朗读悲叹一句,读出悲叹之情:“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悲叹二:我们的愚不可及使海龟受到了伤害。

       3.伤害海龟的“我们”包括谁?(游客和向导)                                                                                                        (二).读课文,体会游客的悲叹。

    1)课文有一个词形容游客的所作所为,请找出这个词语来。(愚不可及)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游客的行为愚不可及呢?画记有关句子,写上批注。

    3)交流自己画记的句子,并读读自己写的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此环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不一定按书上的顺序,但都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位游客来朗读、品味。)

    语段(1):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幼龟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样子。

    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游客,请你来说说你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指导学生用心体会,进入角色,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说。) 

    下面语段的学习方法同上。

    语段(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理解带点词语。通过比较句子(有带点词的和没有带点词的),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指导朗读,前面读出向导若无其事的冷淡,后面读出向导的情不情愿。

    进入角色,说说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

    语段(3):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进入角色,说说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

    游客们,请好好反省,你们错在哪里? 

    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归纳:游客们错在无知,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好心办了坏事。可以想象,当我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行走时,一定会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课件再次出现这个句子,读出悲叹之情。)

    (三)读课文,体会向导的悲叹。

    是啊,原本我们想救龟,却因为我们的愚不可及而害了这些龟啊。相比于我们的无知,向导悲叹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教师从中点拨,启发学生联系向导的身份来谈。)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小结:向导悲叹的是自己在规律面前犹豫,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妥协。如果说游客是无知之愚,那么向导就是有知之愚。“无知之愚”和“有知之愚”走在一起,违背了自然之道,造成了血淋淋的、不堪回首的惨痛后果。

    怪不得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再次出示句子:“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齐读句子,读出悲叹之情。

    四、想象悲叹情景,进行随堂练笔。

    1.此时此刻,发出悲叹的除了向导和游客,你认为还有谁?那它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悲叹呢?请把它们的悲叹用简要的语言写下来。

    2.汇报交流:请几位学生朗读他们的写话。

    五、跳出文中悲叹,回归自然之“道”。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老师啊!再读课题,此刻你对题中的“道”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呢?这“道”绝不仅仅是我们上节课理解的简单的“规律”两字,而是──让学生结合在课后搜集到有关的资料和自己的感受补充,鼓励学生多角度说,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走进自然,发现自然之道。

    同学们谈得真好。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就要多向这位老师请教。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学生阅读课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然后分头行动。

    板书: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之道
    • 课时
    • 教学设计
    • 自然
    • 第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