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二师30团张青林二年级《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18《雷雨》教学设计

    新疆农二师30团中学     张青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雷、压、网、垂、哗、渐、虹。

    2.学会由生字组成的新词:雷雨、压下来、网上、垂下来、哗、渐渐、彩虹。会用“渐渐”“挂”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的办法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的。

    解决办法:1.先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现象再观察图画理解课文。2.按照课后的提示,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个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细阅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提问:雷雨,在天气预报时指的是什么?(雷阵雨),你们谁见过雷雨?雷雨有什么特点呢?(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先让我们看图。(投影片或挂图)

    (二)观察图。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找出下雨时和下雨后的景色特点,并概括说出来。

    2.再看看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描写这一自然景象的。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或听录音读。

    ②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迅速扫读音节。

    ③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和生词,多读几遍,读熟了再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三)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一段是描写第一幅图的,哪段是描写第二幅图的。

    2.再读课文,画出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部分。

    (四)讨论:

    1.第3自然段是不是雷雨中的景象?为什么?

    (雨并没有下)

    2.第7自然段是不是雷雨后的景象?为什么?

    (雨还没有停)

    (五)检查生字读音掌握的情况。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生字的读音。

    2.去掉音节,读句子,巩固生字、词。

    3.用生字卡,只读生字词,(检查生字掌握程度)。

    (六)朗读课文,体会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七:拓展阅读

    八:写话。

      

    第二课时

      

    (一)分段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2,3自然段。

    2.自由读1,2,3自然段。

    (边读边画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画出你读懂的字、词、句。)提问: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哪个词,哪句话用的好,为什么?

    3.再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课文里写雷雨前景色特点的词语。

    4.教师点拨下面的问题,并板书。

    (1)为什么说“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云多云厚,天色很暗,像压下来一样。)

    (2)“叶子一动也不动”说明天气怎样?(一丝风也没有,天气很闷。)

    (3)从哪个词看出风很大?(树枝乱摆)

    (4)为什么说蜘蛛是从网上垂下来,不说掉下来?

    (它的尾部有细丝连着,头朝下从树上悬下来;掉下来是没有东西连着)。

    (5)雷声的特点怎样?(理解,“越来越”)

    板书:

    5.指导朗读第一部分:

    (把“满天”,“一……也……”,“越来……越……”读成重音;“忽然”读得稍快些。)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4,5,6段。

    2.自由读4,5,6段。

    提问:这段讲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雷雨中)。

    (1)指名读第4,5,6自然段,结合观察第一幅图,提问雷雨中的景象怎样?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2)雨急而猛,“哗,哗,哗”,是下大雨的声音,3个象声词叠用,突出了雨声大,表现雨很猛、很急。

    (3)景物不清。“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这是雨点密集而造成的。

    (4)时间不长。(理解“哗”“渐渐”等词语)

    板书:

    (三)独立自学雷雨后部分:

    1.打出相应的教学挂图及幻灯片。

    2.读第7、8自然段。

    讨论:雷雨后的景象怎样?

    1.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

    2.蝉和青蛙叫起来,蜘蛛又回到网上。

    3.两幅图对比观察,雨前和雨后比较,板书:雷雨后。雨前给人沉重、紧张的感觉,雨后使人感到轻松、舒畅。

    (四)理解词句:

    彩虹:虹是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的弧形彩带,由外圈到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多出现在雨后与太阳光相对着的地方。

    “池塘里的水满了”这句话,说明雨大水多。

    (五)总结全文内容:

    作者为什么能抓住雷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描写的这样生动呢?(细心、观察、用词恰当)

    (六)指导分析记忆生字字形。

    网:半包围结构,“冂”里面是两个“×”

    垂:独体字,是熟字“睡”的右半部。

    渐:左中右结构,中间“车”字,最后一笔“横”变“提”,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不要太宽。

    (七)完成课后作业。

    1.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语。

    垂(下垂)工(工人)卜(萝卜)冈( )

    睡(睡觉)虹(彩虹)扑(扑通)网(网上)

    2.抄写句子,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

    (3)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八)板书设计:

    九:拓展阅读

    十:写话。

     

     

    教学反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因此,《雷雨》这节课的教学,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我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1、借助拼音自读、2小老师领读、3同桌互读4字形分析、组词……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学生按“雷雨前”的学习方法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内容,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新课标强调“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紧扣重点,读中感悟。我从图入手,通过画面、音乐、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雷雨前特有的“静”,雷雨中的“猛”和雷雨后“美”。我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问题设计过难使一大部分学生很茫然,耽误了课程进度从而在指导朗读上和学生积累运用好词好句方面上所花时间过少,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再就是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我今后再进行训练。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

    • 标签:
    • 教学设计方案
    • 学生
    • 雷雨
    • 雨后
    • 生字
    • 雨前
    • 课文
    • 2.
    • 自然
    • 1.
    • 特点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