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山小学杨秋敏秋天教学设计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秋天》教学设计 一、概述 《秋天》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可以采取图文结合,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低年级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注意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二、设计理念 1、情景中学文。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始终在情景中读课文、学生字。 2、在读中感悟。本课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开放语文学习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秋、气、了、树、叶、片、飞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 2、正确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秋、气、了、树、叶、片、飞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应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 (1)创设情境,主导主体教学策略。 (2)交流学习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秋、气、了、树、叶、片、飞等10个生字,认识木、口、人3个部首,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秋、气、了、树、叶、片、飞等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认识 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起学习课文——《秋天》。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出示课件2)(3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看拼音读准音,圈画今天要认的生字。 2、认识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 (1)、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 1 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 2 自然段、第 3 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 3 个自然段。 (三)辨形正音,合作识字。(7分钟) 这篇课文中有这么多字你们都认识吗? 1.出示课件3——拼读生字词。 2、出示课件4,认识“朩、人、口”三个偏旁。 3.出示课件5,同桌交流识字情况,如记字方法. 了:在本课读轻声 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 an 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5.用生字口头组词,读词。 (四)重点指导,强化写字。(8分钟) 1、看书,读准我们要认要写的三个字的音。(了、子、人、大) 2、学生分别观察了、子、人、大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用数笔画方法书空记形。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教师重点指导横钩和撇、捺两三笔画的书写。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点评。 (五)拓展阅读,体会运用。(10分钟) 翻开阅读资料,自读《识字通_猜一猜》必读,《大雁》选读,学生间互相帮助,找到今天学过的生字,圈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六)随堂写话巩固运用。(10分钟) 用今天学过的三个字组词,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初步感知“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一的不同读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3分钟) 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二、品读课文,理解主题。(17分钟) (一)品读第 1 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 1 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二)品读第 2 自然段。 1、学习第 2 自然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2、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 yī,有时候读 yí,有时候读 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三)品读第 3 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 3 自然 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三、拓展阅读,深入主题。(10分钟) 翻开阅读资料,必读《秋天的果实》选读《金色秋天》。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几个生僻字的读音,鼓励学生自读后,再带读,齐读,感受秋天的美。短文选读,学生间互相帮助,老师巡视指导。 四、写话训练。(10分钟) 看课文插图,补充句子。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春天到了, ——。 板书设计: 秋天 了 子 人 大 树叶黄 天气凉 教学反思: 
- 
													
- 
							- 标签:
- 秋天
- 凤山
- 教学设计
- 小学
 
- 
				
				加入的知识群:
 
			 
		 
	.jpg)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