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八年级-质量与密度-教学设计方案(李佳琴/廖国收/吴梦菲/次仁旺姆)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一、教学内容概述

    1、质量

       1.质量的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含有物质多的,我们说这个物体的质量大,含有物质少的,我们说它的质量小。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吨比千克大,符号为t,克和毫克比千克小,符号分别是      g、mg。

           这些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 t=103 kg=106 g=109 mg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

       4.质量的测量方法

            质量是一个可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实验室中,是用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的。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案秤、台秤、电子秤、杆秤等。

    2、密度

       1.密度的概念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式是P=m/V。

       2.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 (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

            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g/cm3=103 kg/m3。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①当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一定时,m1/m2=V1/V2,这就是说,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1/m2=ρ1/ρ2。这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在体积相同时,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    的密度成正比。

           ③不同的物质,密度p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V1/V2=ρ2/ρ1。这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在质量相同时,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    它的密度成反比。

       5.密度知识的应用

            ①利用m=pV求质量。

            ②利用V=m/ρ求体积。

            ③利用p=m/V,求出物质密度,鉴别物质。

    3、天平的使用

        1.调平

             ①水放平置: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游码回零: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使用天平前游码回零)

             ③调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左沉右移,右沉左移)。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做等幅摆动,这时横梁平       衡。(天平调好后,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左右天平盘不能互换。)

       2.称量:

           ①左物: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
           ②右砝:按照估计的被测物体的质量大小,用镊子向右盘里由大到小加减砝码。
           ③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④正确读数:

                   放对:M物=M砝+M游(游码读左边);

                   放错:M物=M砝-M游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游码回零).

     

     

    (李佳琴)

    • 二、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用学会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注重学科探究,提倡学习多样式。使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协同解决问题。

    4.关心科技发展,提高学生知识素养。

     

    (吴梦菲)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心理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但是学习精力充沛,感性认知丰富,求知欲望强烈,激励能力良好,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但同时也还是有缺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差,需要教师监督才能完成。

    2、理解能力分析:

      ①接受能力强:教师一教就会,但是学习兴趣不浓厚,好像对于很多问题都很淡然,学习信心不足;

      ②分析能力差: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概念及公式理解能力弱,主要以记忆为主;

      ③理解能力差:对于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主要是以记忆教师教授内容为主;

      ④表达能力差:思维逻辑性比较薄弱,对于概念及公式的总结不够,课堂小结也不够。

    3、综合能力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但是对于遇到的内容及新知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所以主要还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的探究学习为辅。

    4、对于目前物理学科学习能力分析:

      ①学生才第一学期学习物理,对于物理的世界领悟的还不够好,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也才刚建立起来,但并不浓厚,所以我们的设计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学生对于物理的科学观也不够完善。

      ③学生对于物理比较好奇,有助于学生学习物理。

     

     

    (廖国收)

    •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水的密度。 

                ③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2、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知道质量、密度的概念;

               天平的使用;

               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2)难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李佳琴)

    • 五、学习策略

     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结论。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次仁旺姆)

    • 六、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能容纳50-70人的教室,以及具备基本实验器材的物理实验室。

    教学资源:教室中: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包括动画、视频等)

                      实验室中:若干个天平、量筒、量杯等实验器材

    (吴梦菲)

    • 七、教学过程

     

    流程图1.docx

    (廖国收、吴梦菲、次仁旺姆)

    • 标签:
    • 物理
    • 八年级
    • 质量
    • 初中
    • 密度
  •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