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方案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一、教学内容概述
1.生活中常见的椭圆;
2.椭圆的标准方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 作用于教与 学,以其取得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在理论和实践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教学(学习)过程,创新教学或学习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 教育的目的。信息技术可提供丰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 迁移。利用搜索引擎、专门的网站、教育资源库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 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 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 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充 分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 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感知效果。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学习中尝试将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必修)数学? 第二册(上)第八章第一节《椭圆》这一内容运用 新课改的理念指导教学,制定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共一课时。
-
二、教学设计理念
1、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推理、交流、合作、反思等过程建构新知识,并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在“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引入与推导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实验——猜想——推导——应用”的思想方法,逐步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定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遵循现代教育理论中的“要把学生学习知识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的观点。
3、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思考,离开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针对这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演示、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重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适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必要的可进行大面积提问,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观点,交流、汇集思想。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更广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双曲线和抛物线作好辅垫。
4、 新课改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 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具。”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A、学情分析
1、能力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
②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
2、认知分析
①学生已初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②学生已经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及圆锥曲线的概念,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研究直线和圆的基本方法。
3、情感分析
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
B、教材分析
在教材处理上,根据椭圆定义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习惯在概念的理解上,先突出“和”,在此基础上再完善“常数”取值范围.在标准方程的推导上,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中的“建系”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建系”,通过所得方程的比较,得到标准方程,从中去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中的对称美和简洁美.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①重点: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②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辨析椭圆标准方程。(《椭圆》这一节所体现出的学习方法对本章其他内容的学习具有导向和引领 作用。但由于本章节难度较大, 对于缺乏数形结合能力, 不善于简化平面几何问 题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困难。)
C、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引导为主,采用设疑的形式,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归纳抽象→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逐步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探究性学习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学生富有创造性和好奇心,敢想敢为,对新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绘图板、细绳。
-
四、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
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会根据条件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画椭圆、分组讨论探究椭圆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等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借助《几何画板》软件画出具体椭圆图形,探索椭圆的图像,进一步直观的体会椭圆的定义,增强学生识图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引入椭圆概念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动手亲自画,还可借助《几何画板》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精神和良好心理素质;
2、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定义椭圆方程的推导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科学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学习重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感受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过程,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突破重点关键:运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的动态图,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习难点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突破难点关键:掌握建立坐标系与化简根式的方法。
3、关键:突破难点要抓住“建立坐标系”和“化简方程”两个环节。
-
五、学习策略
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
六、教学环境以及资源准备
本次教学需要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具包括:直尺、细绳和钉子等;多媒体课件包括:PowerPoint课件和几何画板课件。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认识图形,丰富直观,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制作好微视频,讲课之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之前圆的知识,自己上网搜索,探索并尝试推导椭圆的的标准方程。通过网上的搜索与学习,能比较直观的认知到椭圆的图像与形状等基本信息。
课堂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
2008年9月28日上午9时“神州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请问“神州七号”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什么?运用多媒体展示“神州七号”运行轨道图片和视频。
————根据已有的认知学生可能会回答圆或椭圆。
设计意图:根据展示的图片和视频可知飞船进入太空后,运行轨道由椭圆变为圆,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出示本节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引入课题
实物演示,玻璃杯装半杯水,适度倾斜,观察水面的形状。联想生活中的椭圆图形还有哪些?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圆的相关知识:画出圆的过程、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
程。
(2) 根据圆的相关知识,教师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猜想如何画出椭圆、
如何定义椭圆及椭圆有怎样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想象。通过学过的圆的相关知识,诱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思想猜想椭圆有益于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生活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回答。
实验探究、形成概念
(1) 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形成椭圆的点的动态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联
系。
(2) 引导学生概括椭圆定义。
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常熟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教师指出概括椭圆的定义,推导过程:
师:对这是椭圆的另一个标准方程。根据焦点所在的位置建立相应的直角坐标系。从而得到对应的标准方程。我们这里所说的标准方程一定是指焦点在坐标轴上,且两焦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的椭圆的方程在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
椭圆的标准方程共分两种情况:
当焦点在x轴时,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2/a^2+y^2/b^2=1,(a>b>0);
当焦点在y轴时,椭圆的标准方程是:y^2/a^2+x^2/b^2=1,(a>b>0);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化简根式并通过类似计算逐步求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利用电脑中的软件,体验椭圆的绘制过程,教师推送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微视频,自主探索焦点在x,y轴的不同图像,并理解系数a,b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课后:
学生利用电脑在专题网站上做题,学生做完以后,教师可以及时的进行批阅,学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答题情况。
参考资源:
运用iPad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
http://www.docin.com/p-1152909396.html
-
-
- 标签:
- 教学设计方案
- 标准
- 椭圆
- 及其
- 方程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