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开放的》读书笔记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前言

    概述

    前言主要是总体地介绍本书内容,给人一种震撼:教育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无尽的希望

    感受

    1:《世界是开放的》,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开放的教育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在这个开放的教育世界里,学习没有了任何限制,多么美妙呀!此时,你是否有一种想致力于实现这种美妙的开放的教育世界的冲动?这种开放的教育世界会不会实现?如果会,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目前,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技术,这个时代已变成了“学习时代”,这是大家都认同的。我们并不只向我们的那些邻居,同城、同省或者同国家的人们学习,而是向来自世界不同城市的人们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其实已经向着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的愿望走进了。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其他任何人学习任何东西的开放的教育世界,好期待。

    2:阅读此书的时候,总是让我为自己是教育技术的一份子而感到荣幸。原来,教育技术的作用如此之大,使用教育技术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机会,我深深地感到了教育技术存在的意义以及其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同时也让我们知道身为教育技术人的责任与重担。

    3:虽然此书在09年就写了,但是书中描绘的景象对于处于中国的我们仍然没有过时,还有很多在我们看来甚至比较前沿。美国教育技术先进,对于开放我们的视野以及以后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比如我们现在还处于对课堂使用网络有争议的阶段,网络学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很难想象书中提到的关于远程考古的现象,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有异议,我也一样。直到现在我依然有疑惑:考古,这个依赖于实践的学科,怎么就可以坐在电脑前完成?这让我们相信,网络学习势在必行,无论学习什么,你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你需要的资料。

    4:本书核心内容:互联网技术如何为地球公民的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10把金钥匙

    1. 电子图书世界中的网络搜索
    2. 数字化学习和混合学习
    3. 开放源代码和自由软件的可用性
    4. 其杠杆作用的资源和开放式课件
    5. 学习对象库和门户网站
    6. 开放信息社群中学习者的参与
    7. 电子写作与交互
    8. 另类现实学习
    9. 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
    10. 个性化学习网络

    心潮澎湃,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教育技术人写的呀!都是最近人们研究的主体。对于这10把金钥匙,大部分听过,也了解一些,但是也只是了解,对于具体内容,不清楚,所以当看到这时,我就把这本书当宝贝了。

    5:任何类型的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都经历了无数的质疑、诸多的争议和激烈的辩论。教育变革也是如此。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之中。对于人们的质疑甚至反对,我们需要用智慧去克服。教育是一个反应迅速而进展缓慢的行业,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技术才会被迫利用。(SARS期间北京的“空中课堂”)

    6: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进教育的变革。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很久以前就提出来了,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转变?现在看来,实现这个转变需要以技术为依托。如今,真正实现了此转变的课堂都是以技术为依托的课堂,那些没有条件的地方,如西部偏远地区,还是沿袭着千年以来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难以实现。

    7: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好处:教育机会增加、教育资源丰富、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满足个人需要、交流变得越来越容易、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在线辅导)、学习变得有趣起来(游戏学习、虚拟世界)、利于学生协作互动、再创造(批判、创新(评论))变得易如反掌。

    8:学习方式与技术发展相互促进——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进化,学习方式进化的同时,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一章:我们-所有人-学习

    概述:

    阐述为什么现在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世界。试图让我们发掘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由技术支撑起来的世界,学习变成了每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在由于技术的支持,学习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总之,就是通过一些事例,过去与现在的对比,阐述现在是一个我们所有人学习的世界。

     

    收获:

    1:接触到的新技术

    Ustream:通过互联网进行个人在线视音频广播,08美国大选时几乎所有人使用过

    Twitter: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

    EDtv-Wikipedia:可以用Ustream播放教育在工作者的视频

     

    2:在线学习的优势——教学方法更具协作性、问题导向性、生成性、探究性和交互性,学生有选择权,更加主动。这个对于改变教育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线学习把应试教育转变成真正的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在线学习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问题导向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真正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人翁,学生因此有了归属感,主动意识也得到培养。

     

    感受:

    1:随着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非正式学习超越了正式学习的时代。学生如此,不是学生的成人更是如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创设一个支持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不仅仅包括硬件条件,更要注重软环境的创设。

     

    2:学习不仅仅是吸收知识。目前已有许多教育资源与各种能使学习者添加、评论这些资源或者创建全新的资源的工具结合在一起,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对知识进行修正改进,加入自己的想法点子,这样,知识就像滚雪球。学习者不仅自己受益,还创造了知识。比如我们大家用的学习元就是这样的。这样的学习,学习者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对于激发学习动机也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这样的知识的“滚雪球”,一个问题因此也会浮出水面:知识的质量没有保证,而且繁多杂乱,这样让开放的世界的资源质量低下,最终这些资源的开放其实没有了意义。个人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途径就是: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为网络教育资源作出自己的贡献,对资源进行划分归类,尽自己的力量修正、完善网上的资源。想想有这样一个网络环境,心中无限期待啊。

     

    3:自由和开放的教育资源、技术、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在网上开发出大量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向任何人开放,学习者又进一步改进和丰富这些资源。地球上每个人都能获取人类所有知识,每个人都能对知识的汇集作出贡献。

     

    4:21世纪人类智能的重要标志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王丹1] 。想一想,何尝不是呢?之前,知识是可以学的完的,但是到了21世纪,知识大爆炸,就算花尽一生的时间,都不可能把某个领域所有的知识学会,因为现在知识在不断的生成。我们的能力,应该从掌握知识转变到查找知识并能迅速利用它们上。广大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查找知识和应用知识上,而不是记忆了。思想再开放一点,那就是教育评价制度了。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大部分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世界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起码是教育评价制度,沿袭了几十年。想到这里,又想起了书中叙述的一个笑话:一个人沉睡拜年,在21世纪醒来,发现一切都变了,唯独学校例外。这是对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极大的讽刺。

     

    5:书中提到了教育的三大宏观汇聚趋势:

    1. 学习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
    2. 自由和开放的教育内容与资源的可用性;
    3. 一场面向开放获取信息、国际协作以及全球共享的文化运动(一种参与式学习文化

    前面2种趋势是技术上的趋势,在现在这个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已经不难实现了。但是,第3种实现起来就有点困难了。目前,我们最缺的就是参与式学习文化,那么,如何形成这种参与式文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丹1]相应的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人们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知识。

    • 第二章:搜索与扫描 第1把金钥匙:电子图书世界中的网络搜索

    感受:

    1:首先来感叹一下教育技术力量的无穷大——人们学习的方式以及效率,从五六百年前那样的去图书馆查找,借出的话还要等几个星期,让抄写员准备需要图书的副本,到印刷机的出现(1439年),缩短了时间尺度,效率有所提高,再到目前的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试想一下,几百年前,没有技术,我们写一篇论文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和多大的精力?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图书馆查找、筛选你所需要的资料,如果你要的资料刚好被借出的话,你很有可能需要等几个月的时间。然后对有用的资料进行摘录抄写,对其整理···单是查询整理资料这个过程可能耗费几年的时间。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多克特罗发起了数字出版运动,即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到互联网上免费提供给读者。然而,我们现在就缺少这种免费把自己作品分享给别人的大家。很多次查到一些感兴趣的视频,以及工作时需要一些质量较高的资料,往往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你极其兴奋地点开那个链接,结果好不容易资源加载完毕,映入眼帘的却是:资源已锁定,请联系上传者···

    之前也听到过一些老师说要维护知识主权,不能把知识共享给他人,那样就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至于要不要免费共享、完全开放的问题,这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收获到的好点子

    1. 亚马逊允许消费者购买图书中他们所需要的章节。
    2. 图书的作者与读者相互作用使得图书的质量更高。

    我想,亚马逊允许消费者购买一本图书中的部分章节的做法,肯定会大大提高其书本的销售量。今天刚好听到一个英语专业的同学抱怨说不想为了写一篇作文而买一本60多元的书,其实他只是想要书中的某一章节的内容。最终他还是舍弃不买了。我想,如果允许买一部分的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买下的。这样的人性化的做法,必然会带来无尽的商机。不禁感叹这是一个绝妙的好点子。

    另外,图书作者可以尝试像书中描绘的那样,在写书的过程中就把内容公开,让读者阅读,读者可以给作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作者可以依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其后续的写作,这样的图书质量会更好。

    • 第三章:全球范围的E需求 第2把金钥匙:数字化学习和混合学习

    感受:

    1: “在教育领域,我们的谨小慎微与自我保护常常会压抑我们的冒险和创新。”是的,不仅仅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放弃他们的讲授、千篇一律的练习、机械的教学方法,就连准教师,都对技术有排斥心理。舍友有学英语的,他们这学期在学关于教育技术的课程。当我看到他们做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时,无比的高兴,认为未来教育信息化会很容易实现。但是,当我夸赞他们,说以后教学可以借助你们自己做的精美的课件而更为丰富和精彩时,他们说的话有点让我瞠目结舌。“工作了肯定不会用这些的,哪里有这么多时间捣鼓这些东西,我要是天天捣鼓这些没用的东西,校长就要把我给辞了。我花在这些不实际的东西的时间,放到找几套试题打印出来给学生练练,教学效果会很好···”

    很抑郁,学校苦苦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学生表现得也不错,但是,走到工作岗位,依然选择及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他们眼里,教育技术是一个不实际的可有可无的东西,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如何实现?

     

    2:书中这样描绘了虚拟学校的作用:“由于总是有些学生对中学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让他们可以呆在家里,或者在其他任何地方完成他们的学业,这不仅听上去令人感到有趣,而且还很有可能帮助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学生解决学习动机的两难问题。”

    这个听上去会不会有点奇怪?虚拟学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时空分离而相互作用减弱,怎么可以解决学习动机的问题?当我继续往下读,看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学校提供90门课程,这些课程由400多位全职教师和176位兼职教师教授。90门课程,600位教师,每门课程平均7位教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技术工具大部分是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讨论板、网络会议以及电话,几乎全是通信工具。终于明白这个虚拟学校为何能解决学习动机的问题,让在传统学校感到厌倦的学生能够在虚拟学校完成他们的学业。虚拟学校,或者扩大一点来说,远程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师生教学行为的分离,师生相互作用减弱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克服这些困难的途径无疑是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每门课7名教师负责,利用各种通信技术与学生保持联系,给学生足够的关注,我想,这样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会比在传统学校还要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必然的吗?

     

    3:为所有课程与项目提供面对面和在线教学两种选择,所有在学校校园里教授的课程,在网上也都可以获得。很期待这样的大学,甚至中小学。记得开学初听过的北师大网院老师介绍网院的情况,感觉非常好,特别是看到网院的网络课程时,心中有一种好想去网院注册上课的冲动。网络课程设计得好得出乎我的意料。首先,最大的感受就是:网站资源做的相当好——界面友好,课程资料编排给人一种很清爽的感觉,内容呈现方式与学习过程匹配,但又不局限学习者的思维,能够满足多种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网站的资源建设比我们在校生用的平台好多了。(在此吐槽一下:我们使用平台,只是作为一个储存或传递课件的工具。老师把课件搁在平台里,学生把作业教导平台上。)里面的资源可以算的上是最好的——老师都是相关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学习活动经过千思百虑设计出来。(我都有想报网络学院的冲动了。)

    如果大学的所有课程都有面对面教学和网上教学两种模式,那又会是一场革命。在校大学生可以选择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面授或者在线学习,意义更重大的是,大学里的课程不仅仅是该校大学生的专利,任何人,不管男女老少,身处何方,只要他想学,就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多么美妙。

    我想,把大学课程做成网络课程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开放大学或者其他机构相比,各大高校把原先面对面的课程做成一门网络课程,成本比较低,而且质量较高。因为高校的各个学科课程都已经形成体系,做成网络课程比较容易;另外,高校人力资源多,各种设计人员、技术人员都相对丰富,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期待各大高校行动起来,建设网络课程,造福千万人。

     

    收获:

    书中介绍了一个网站FreeRice.com,在这个网站上,你既能学习单词,同时还能向饥饿的人提供大米。每正确回答一个问题,就能挣到10粒可用于捐赠的大米,FreeRice.com靠广告盈利,广告的收入用于支付那些大米,这些大米将捐给那些饥饿的人。这个网站提供了教育、娱乐以及改变世界的一种方法,将学习、游戏以及公益融为一体。因为学习的结果会给自己,更给他人带来好处,能够帮助贫穷的人免于饥饿,这个刺激就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的发生。这个网站对教育来说,是一把令人惊奇的金钥匙——一个人能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帮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从更长远来看,因为我们的学习,一些人获得了食物,那么,那些获得食物的人现在也都能学习了,他们的学习又让另外一些人获得食物,那些人又学习,获得实物,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将学习转化为食物,再反过来转化为更多的学习!哇,多么好的点子!

    • 第七章:添砖加瓦做贡献 第6把金钥匙:开放信息社群中学习者的参与

    工具:

    Web2.0带来了什么?多种多样的参与式学习工具。在第一章中提到过参与式学习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必须依靠文本。Web2.0带来的参与式学习工具。随着参与式学习工具的不断涌现,参与式学习文化才会畅通无阻。

    这一章介绍了很多种参与式学习工具,具体见下表:

     

    参与式学习工具

    简单介绍

    Chinswing

    一种在线语言应用工具,针对不同的话题,用户可以同其他人展开对话。在它上面,人们可以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主题讨论;可以分享自己的信息,就某些观点展开辩论,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待解决问题的处理办法。

    dotUSB

    这是一个用任何语言给在线视频添加字幕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视频的语言,实现几分钟之内将字幕从一种语言编程另外一种。

    Youtube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创造、观看、分享、订阅或评论YouTube视频

    TeacherTube

    YouTube的衍生物,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解释和演示概念、原理或热门话题的场所,有各种各样的与教育相关的视频。

    SchoolTube

    YouTube的衍生物,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参与媒介分享和新闻行业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SciVee

    科学家可以上传他们的技术论文、发布视频、创建他们的研究社群。我们可以浏览其中的文本文件和视频节目,还可以观看科学家们的播客。

    交互式视频会议系统

    实现双向交流

    维基百科

    在线协同编辑工具,任何人可以都可以编辑或者改变wiki,但是,每次修改的版本都以历史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果以前的版本更准确或者更适合,那么,任何人都可以返回到之前的版本。

    参与式电子书,eg.WEbook

    人们可以提出撰写一本书的主张,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协同撰写的工作中,并且,任何人都可以对此提供反馈信息。

    Scribd

    类似于YouTube的论文共享网站,让用户在网上发布课堂笔记、诗歌、信件、幽默故事、杂志、实时通讯等文档,大学生和老师可以上传他们的论文。

    Library Thing

    类似于图书馆的网站,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个人图书馆的书籍,并且他人可以搜索到。每个人都可以加入与自己具有类似阅读兴趣的群组,并与他人展开讨论,或者仅仅阅读他人的讨论。还可以给图书做标签,给图书划分等级、给图书写评论、谈论图书、交换图书、借阅图书、购买更多的图书。它是一个图书爱好者的天堂。

     

    这些参与式工具,让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利用这些权力,并听过自身的努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分享与学习有关的想法和经历,这又进一步加强了学习的动机,如此良性循环。这样,参与式文化的形成指日可待了。

    在以上表格里面的技术当中,我想提一下维基百科和参与式电子书。

    维基百科:

    首先,说一下维基百科吧。它的优点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或改变wiki里的内容,它提供了一种工作团队在线协同编辑文档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刺激人们,增强学习动机,还能消除孤独感,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习的发生。

    然而,正是这种人人可以参与编辑和修改的特点,质量问题就浮出水面。书中提到某个学校禁止学生在论文和考试中引用开元的维基百科内容的规定。这是维基百科的一个缺陷。

    所以,对待类似于维基百科的参与式协同编辑的平台,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虽然质量缺乏一定的保证,但这是对于学术而言的。对于学生学习新知,维基百科还是值得信赖的。因此,维基百科,是一个在普通学习过程中的有效的工具,能让学生参与进来,浏览知识,评论、创造知识并分享;过于学术的学习,比如论文文献参考,则尽量不要用维基百科。人们使用维基百科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

    参与式电子书:

    再说一下参与式电子书。书中描绘的景象特别让人期待:人们可以提出撰写一本书的主张,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协同撰写的工作中,并且,任何人都可以对此提供反馈信息。比如某个人想出版一本书,他可以把手稿先放在这个平台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对他的手稿进行逐字逐行地评论,出书者可以参考这些评论,来进一步修改他们的手稿。

    这个参与式电子书,不仅仅对于读者是有帮助的,对于作者,个人认为帮助更大。对于作者,他们出书的速度、动力以及质量都会增强。读者对书进行评论,作者修改后可以使书更贴近读者;读者给作者提供建议,可以给作者很多灵感,丰富写作内容;读者对手稿的关注,可以让作者的写作动机大大增强···

    感受——我们要敏感但不要盲目:

    这一章提到的技术真的让我心潮澎湃,让我看到了在线非正式学习的蓬勃发展的未来。技术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开放,教育的世界也是如此。

    我们,是对技术特别敏感的人,这个在当今社会无疑是一个很强势的有点。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很容易就会盲目追求技术。在此,需要提醒对技术敏感的人: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在社会中,并不是急于将它用到教育领域,而是首先思考这些技术用到教育领域可行不可行的问题。现代技术不断更新,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技术,而要与教育相结合。仅仅因为某种新技术或新工具的使用看上去很酷很时髦,就迫不及待地再教育领域应用它们,这样不但不会使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反而会增加学习者的负担,使学习者茫然不知所措。

    • 第八章:要么协作,要么灭亡 第7把金钥匙:电子写作与交互

    收获:

    1: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前提是——你必须有计算机,有网络。可是,目前还有很多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农村怎么办?农村已经非常封闭了,难道还要在城市走向更开放的空间的同时,农村依然停滞不前?

    多背一公斤项目就可以很好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来自城市的旅行者带上一公斤的教育材料,带上在城市的生活经验,去偏远的农村,与那里的孩子们彼此分享经验。

    书中提到一位志愿者说的一句话:“材料的缺失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最需要的是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真的是如此。农村的孩子,因为没有机会接触到开阔的世界,眼界就不那么开阔,志向也不那么远大。“当问起他们长大了想干什么时,大部分孩子没有想法,他们对遥远的未来没有任何的梦想。有些孩子相当农民,由于所有的孩子身边都是农民,因此,他们的这种愿望也就并不出人意料了。”所以,农村孩子急需的,不是教育材料,而是精神上的帮助,让他们知道世界有多宽广,让他们有所向往,有所动力,而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的那样:“首先,我们需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知道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让孩子们相信,如果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努力拼搏,他们也能选择自己的命运。”

     

    2:“一公斤”有一个姊妹项目,叫双子书项目。这个项目的基本理念很简单——城市里的一个孩子每购买一本双子书,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本书就捐给偏远村庄里的一个孩子。我觉得这个项目好,并不是仅仅因为它能提供给农村孩子书籍,更重要的是,每一本邮寄出去的书都附有信纸、信封。参与双子项目的孩子们可以相互通信,甚至相互拜访。

    这个项目,对于城市、农村孩子都是双赢的。农村孩子,对于城市孩子的赠书、通信甚至拜访当然很新奇,很乐意。同样,城市孩子也希望与农村孩子交流。城市孩子支付得起书的费用,与农村孩子交流可以消除他们的孤单感,了解一些在城市中见不到的现象,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优越的条件,继而更加奋发;农村孩子很向往城市,渴望与城里的孩子交朋友。他们要求的不多,会为一点点而感到满足,交流让他们的视野变的开阔···

     

    感受:

    1:我们经历了3年的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很多人基本上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排斥——忍受——习惯——接受——适应。听到很多同学在做一些个人作业时吐槽:怎么是个人作业呀?小组的多好。现在对于个人作业都有一些不适应了。写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它的好处,目前中小学协作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也是如火如荼,快要面临工作的我们,想好了该怎么设计写作学习活动和项目吗?开始准备想一想吧。

    2:感叹一下世界变得太快。

    支持协作学习的工具,从一开始的面对面,到后来的文本交流,到如今的图片、视频分享,不得不感叹,你需要什么,在不久的将来,都会一一实现。现在的电子档案袋,在线协同编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在20年前,你是否敢想?世界发展迅猛的让人无法想象今后短短的20年里会发生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 第九章:你是谁 第8把金钥匙:另类现实学习

    感受:

    1:远程教育的一些困难,可以依靠虚拟现实技术来解决。首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是远程学习的重大难题。参与度不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即教师原因、课程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它可以解决课程方面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给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临场感或存在感,给学习者带来现实世界的体验和思想,课程质量提高;课程质量高了,有趣了,交互性极强了,学习者的孤独感减弱甚至消退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弥补老师的缺陷与不足,因为课程本身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相对较少。

    其实,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适用于远程教育,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也会因为虚拟现实技术而变得生气勃勃。我们都渴望体验或做真实的事,而不是听别人告诉我们真实的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学过的知识,我想,在学生昏昏欲睡的大学课堂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会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2:教育游戏发展潜力巨大

    游戏无处不在,电视、手机、pad、pc机都可以用于玩游戏。游戏是生活的一部分,10几岁的男孩与女孩玩视频游戏的比例分别是99%和94%,通过游戏让孩子接受教育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策略性游戏和拼图游戏具有教育价值,游戏可以培养玩家的战略思维。在玩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的时候,通过在虚拟团队中工作,学习者掌握了有效的沟通技巧,同时也建立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教育游戏的竞争性、挑战性、角色扮演、玩家多,使得教育有些的发展潜力巨大。

    • 第十章:泛在学习 第9把金钥匙: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

    收获:

    移动设备带来的不仅仅是非正式学习,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正式学习的可能性。移动学习促进了非正式学习,主要表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微博了解外界、听广播扩大视野、在娱乐中学习等等;提供了更多的正式学习的可能性表现在人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学习在线课程、背英语单词、查询资料、请教他人等。

     

    感受:

    1:微博,是一个娱乐性的平台,我想大家可能不会想到把这个娱乐性的平台运用到教育。但是仔细想一想,微博何尝不能运用于教育呢?“联通主义”在最近很流行,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学习不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搜索与查找你所需要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建立人际网络,以便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查找信息、咨询他人。微博,恰恰提供了人们建立人际网络的平台,适合新时代的学习方式。

    想到了庄秀丽老师在《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课上使用的微博社群,最终效果不大好,这可能是尝试把微博应用于教育的必然后果,因为关于微博的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另外,个人觉得效果不好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时时处处学习的观念。我们太习惯于正统的学习,像在微博这样的带有浓烈娱乐色彩的平台,我们没有想到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在这个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我们处于时时处处都在学习的时代,正如书上所提出的观点一样:我们—所有人—学习。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个观念。

     

    2:100美元的廉价电脑所能带来的:

    农村孩子的受教育问题:

    1. 丰富教育内容
    2. 提供学习伙伴
    3. 寻求学习指导
    4. 开放视野
    5. 帮助父母脱贫致富

    促进教育公平,利用教育技术脱贫致富,一项伟大的事业!

    如果给中国偏远村庄的每个孩子送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孩子都会接触到新知识,会发现通过图像、言语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新方法。通过廉价的卫星互联网,它也许会帮助自己的父母在其他城市开拓自己的产品市场,或者,形成他自己的一个商业计划。一户家庭的致富将改变整个村庄的命运,并为邻居们带来发展的机遇。

    孩子们学到很多东西,他们发觉自己发现了一些他们过去从未做过的事情,会很兴奋,很激动,很乐意学习。

    • 第十一章:个性化学习 第10把金钥匙:个性化学习网络

    感受:

     

    1.Livemocha

    为了同以这门语言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我们并不需要到其他国家去,因特网能帮助我们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Livemocha是为那些刚尝试一门新语言的人,以及寻求更高级课程的学习者而设计的。它是半教育性半社会化的,交流可以通过文本和语音、视频,可以结交外国朋友。沉浸在一种语言氛围中。

    受到启发,觉得我们也可以建设一个类似的工具。聊天也能学习,类似QQ,只能用英语交流,你可以结交外国朋友,以及学习伙伴。交流分为实时(在线交流)的和异步(发表状态)的,还可以分享资料,有录音功能,把自己的语音录下来,提供标准美音或英音对比,提供真实情景的各种交流常用语。整合词典,鼠标移到某个单词或句子就能出现相应的用法,可以加入笔记本,供以后学习···

     

    2.家教平台

    看完这一章,突然想开发一个这样的平台,使家教也在网上进行。学生以及老师可以相互选择,学生随时可以放弃当前的老师选择另外的老师。提供扫描功能,视频功能,提供足够的工具(按学科分类),比面对面更好,效率高,相对廉价,因为除去了老师来回的时间。

    目前家教,还有一些缺陷,家长以及老师的相互选择缺乏灵活性,虽然也是双向选择,但是与网络相比,灵活性还是有点欠缺。

    • 标签:
    • 技术
    • 参与式
    • 知识
    • 读书笔记
    • 世界是开放的
    • 学习
    • 学生
    • 教育
    • 开放
    • 问题
    • 第三小组
    • 课程
    • 世界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