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现场课(肖军莲)——《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交《圆的周长》肖军莲年会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叙述式).doc

    学科融合·个性发展·精准教研”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经验交流研讨会

    ——暨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

    教学设计方案

    分会场名称:

    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

    课程

    :

    《圆的周长》

    教师姓名:

    肖军莲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1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62~64页内容

     

    【设计理念】

    翻转课堂理念

    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教学。翻转课堂将学习过程的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颠倒,形成学生在课外完成知识学习、课上将知识内化吸收的新型教学结构。

    探究性学习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智慧教育理念

    智慧教育是一个由多个教育活动、过程以及功能技术模块共同构成且相互反馈的复杂生态系统,由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智慧学习、以教学者为主体的智慧教学、开发者视角的智慧教育资源与技术环境(智慧教育云)、管理者视角的智慧教育制度等四个主要部分构成。智能移动终端教学设备、学习设备和泛在的网络接入,大大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个性化学习时间,学习资源永远在线,可反复观看永久保存,不受时间和空间控制,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学生都可以利用网上资源学习,实现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混合,拓宽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使得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分层教学理念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实现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吃好”、“吃饱”。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知能基础(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通过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理解区别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了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学生已有比的认识及求比值基础,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良好基础铺垫。

    1. 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探究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本班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课前微视频自学圆周率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圆周率,提出进一步学习问题。

    2. 通过课中微视频自学圆周长滚动法和绳测法,理解圆的周长的内涵,并掌握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3. 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分析即时反馈大数据、组内及组间交流辨析等学习活动,深刻理解圆周率意义,推导理解圆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圆周长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探究学习,提升探究学习能力、比较、概括和推理能力。

    2. 通过小组交流和汇报,提升协作学习能力与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转化、归纳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感受数学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究圆周长公式,应用圆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习策略】

    模仿接受学习策略:从微课中模仿学习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迁移类推学习策略:从周长定义、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迁移理解圆周长。

    操作感知学习策略:小组协作动手操作测量圆周长、直径,计算比值,探究圆周率。

    实验探究学习策略:小组协作动手操作测量圆周长、直径,计算比值,对比、分析数据,探究圆周率。

    合作研讨学习策略:小组协作动手操作测量圆周长、直径,计算比值,对比、分析数据,探究圆周率,推导计算圆周长方法。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教师用的资源 教学课件keynoteiclass课程、微课、number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表。

    2. 学生用的资源 ipadnumber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表、iclass课程、微课、学生收集的圆形物体、尺、绳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1. 网上课前微课翻转,初步了解圆周率,提出学习问题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keynoteiclass课程发布圆周率知识微视频和课前微课小测;

    学生课前微课初步了解圆周率,自主完成课前小测,发布云端汇报问题:还想学习圆周率的哪些知识?。

    课前微课后测:

    1)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的“周三径一”意思是说圆的周长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

    2)三国刘薇运用勾股定理,从正六边形开始,逐步推算出12边形、24边形.......直至192边形的周长,得到相当于3.14的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近似值。( )。

    利用iclass的【开放式问题】、【选择题】和【关键词】功能,自主完成课前小测验,提出想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发布到智慧教育云,支持学生课前学习、展示与评价,通过泛在网络环境实现课外课内智慧学习的无缝介入。

     

    2. 课中微课翻转,自学感知圆周长,学习测量方法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keynote iclass课程微课演示圆周长测量方法及微课后测;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自学感知圆周长,学习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完成后测。

    问题一:圆滚动一周得到的轨迹、绕圆一周绳子的长度与圆的什么有关?

    问题二: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规律?

    课中微课后测:

    1)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围城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

    2)在圆桌和菜板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需要多长就是求圆的直径。( )

    师生小结:通过微视频学习,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

    利用iclass课程添加了附有思考问题的微课,演示滚动法和绳测法测量圆周长动画,要求学生一边带着问题观看微课,一边根据问题思考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及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支持学生知识学习,提高自学效果,通过智慧教育云iclass【选择题】功能,支持学生在线自测了解自学情况并实时评价。

     

    3.组内组间协同学习,大数据反馈探究圆周率,可视化探索圆周长计算方法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keynoteiclass课程、Number小组探究数据记录分析表、ipad、圆形物品、测量工具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实验测量圆周长和直径记录于Number小组探究数据记录分析表,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探究发现圆周率更多的知识和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求计算圆周长计算方法。

    应用keynote为学生布置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探究表一边操作一边记录一边交流,通过实验测量圆周长和直径,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探究发现圆周率更多的知识和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寻求计算圆周长计算方法。利用iclass的【影片】功能,支持学生记录探究过程;小组云数据同步汇报展示不同圆形物品周长/直径的比值,利用iCloudNumber大数据技术,实现探究大数据共建共享,学生不只看到自己小组的数据,而是即刻观察对比全班所有小组测量的大数据记录对比分析。

     

    4. 重组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热身层次练习,网上多方式即时反馈评价

    资源准备:教学课件keynoteiclass课程

    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P64做一做T1基本练习。

    2P64 T2,学生独立审题解答。

    3

    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已知半径或直径,求周长;有时已知周长,求半径或周长,需要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利用iclass课程添加基础练习,练习题组设计有层次性,难度逐层递进。要求学生独立审题,答题规范。学生直接从教师准备的智慧教育云iclass课程终端完成练习,利用iclass的【绘图】功能拍摄答题及题目一并及时上传至智慧云端,教师能即刻查阅全班学生答题情况,并点击放大讲评订正,生生、师生间均能及时网上互评,诊断评价技术到位,支持实时评价。

     

    5、总结延伸,课后动态分层题组练习,在线统计反馈个性化辅导

    资源准备:iclass课程添加的层次题组练习

    学生选择合适自己层次的题组,进行拓展练习。

    应用智慧教育云iclass的【选择题】功能添加了动态分层练习前测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主体进行动态分层,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分别进入层次难度不同的ABC题组练习。换言之,如果学生哪个知识掌握不够好,就由网络智慧教育云干预根据知识前测自动分层到相应组别题组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请在这里输入段落内容...

    • 标签:
    • 现场
    • 数学
    • 教学设计
    • 周长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