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西丽景-孙世翠-雷雨教学设计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默认段落标题(请修改)...

    《雷雨》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文对照,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学情简介】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题。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如:用动作记住:“压” ,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如:开火车读、摘果子等。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 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阅读

    六、写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一)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2)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三个“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

    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 )了,( )也( )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展阅读

    五、写话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18、 雷雨  中:下雨 雨大 雨小(叶子、蝉)(树、蜘蛛)

                                       后:天亮了 太阳出来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借助于课文的插图,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先扫除字词障碍。然后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图文对照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在本文教学中,我还注重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感悟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 标签:
    • 识字
    • 能力
    • 教学
    • 学生
    • 雷雨
    • 生字
    • 课文
    • 朗读
    • 肥西 语文 设计
    • 观察
    • 引导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