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课教案袁洁莹

    普通类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内容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全班能复述课文,通过通读课文能梳理小弗朗士的前后变化以及找出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表现,感受最后一课的气氛;

    2.通过细读课文把握“最后一课”的意义,在于韩麦尔先生让学生感受到法语之美、之重要,呼唤学生牢记自己民族的语言,从而唤醒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1. 导入:

    学生课前预习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课前作为展示并要求学生做相应笔记。

    • 1、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 2、为什么“我”以前讨厌学习和老师,如今为失去他们而难过?

    • 为什么“我”以前未能像在最后一课那么认真?

    • 3、文章多次提到“可怜的人”?

    • 4、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我”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 5、为什么要思考鸽子用德语唱歌呢?

    1. 问题引领。

    • 从学生提出的比较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入手:

    • 2、为什么“我”以前讨厌学习和老师,如今为失去他们而难过?

    • 为什么“我”以前未能像在最后一课那么认真?

    把问题整理提升为:最后一课意义何在?

    并由此发动学生分两派同时进行探究:

    • 从小弗朗士的变化中看:

    • (角度:学习、老师、敌人)

    • 从韩麦尔先生的表现中看:

    • (角度:衣着、神态、动作、语言)

    从探究可知,在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由天真幼稚的小顽童变成一个懂事爱国的小斗士,而通过观察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举止,可见其悲痛难过,也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 拓深思维:

    为什么着一些列变化会在最后一刻出现?普法战争不是一两天内完成,法国不利的消息也不是今天才法发生,小弗朗士会在最后一课中有如此大的变化?

    关键句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不要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语文对于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


    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是区别一个民族跟另一个民族最直接最根本的标志。

    民族语言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丧失自己国家语言,就失去了民族身份的认同感。这个国家将不再有凝聚力,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强化认识,补充香蕉人的例子:

    自他们(在美出生的华人)出生,做父母的就希望孩子长大后能顺顺当当进入美国主流社会,在家都不讲中文,他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彻底美国化的。

    也有的家庭不想孩子断了中国文化的根,

    课余时还教孩子学习中文,但通常效果都很差。

    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和父母讲话时英语越来越多,中文越来越少。渐渐中文消失,完全被英文取代。

    对香蕉人来说,中文只是父母亲的家乡土话,他们自然更愿意讲美国话。



    1. 回归主题:

    最后一课的意义在于韩麦尔先生让学生感受到法语之美、之重要,呼唤学生牢记自己民族的语言,从而唤醒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标签:
    • 以前
    • 最后
    • 语言
    • 教案
    • 孩子
    • docx
    • 学习
    • 学生
    • 民族
    • 中文
    • 一课
    • 袁洁莹
    • 问题
    • 先生
  • 加入的知识群:
    学习元评论 (0条)

    评论为空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



    登录之后可以发表学习元评论
      
暂无内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