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普通类 -
- 支持
- 批判
- 提问
- 解释
- 补充
- 删除
-
-
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张家口市涿鹿县小学教研室 陆瑞臻
-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科学坐姿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信念与爱的力量中,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回顾上节课的疑问,梳理问题。
3、自探
出示自探提示:
自由读课文
(1)父亲的哪些语言、外貌、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或了不起,用“——”画出相关句子,圈出关键词,批注出父亲当时的心情。
(2)对儿子的哪些描写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用“~~~~~ ”画出相关句子,圈出关键词。
学生开始自探,教师巡视。
-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内交流
全体起立,在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合探没有解决的问题,合探结束自动坐下。
2、全班交流
出示展示、评价分工表
学生展示、组内补充、评价问题(1)。
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点拨
(1)好心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谁愿意帮助我?”
消防队长:“太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这位父亲:“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语言描写体现父亲坚定的信念)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读旁白:“好心真诚地说:”,“父亲坚定地问:”,“执法的消防队长说:”,“父亲坚定地问:”“执法的警察说:”,“父亲坚定地问:”。)
(2)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改为“他挖了36小时”体会写法的作用。
(3)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指导朗读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那个七岁的孩子,在废墟下:没有爸爸、没有妈妈,只有饥饿寒冷、黑暗恐惧。就在这时听到了上面有人在挖掘,可能就是自己的爸爸,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
练习朗读父亲的答语。(个人读,示范读、分组读)
4、展示、评价问题
5、教师点拨
升华情感:这个7岁的孩子真了不起,他如此勇敢、先人后己只源于父亲的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位父亲真了不起,他坚定信念不停地挖掘,只源于这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对父子真了不起,他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只源于这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信任、信念、爱)
对,这就是信念与爱的力量!
-
三、质疑再探
学到现在,课前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勇敢地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
-
四、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请同学根据本课所学,出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可以是仿写、修辞、写片段等)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的人物描写方法,出一道题考考你的同桌。
2. 教师补充题:
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外貌),课下写一位你熟悉的人,200字左右。
结束语:
信念是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信念是烈火,温暖我们疲惫的心灵;
信念是太阳,照耀我们不灭的希望。
希望大家,今后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定信念!
读思归纳解教材
本单元围绕“尊严源于相互尊重”主题组织材料,共有《中彩那天》《万年牢》四篇文章。其中,《中彩那天》《万年牢》属于大主题下的“诚信待人”主题,《尊严》《将心比心》属于“尊重他人”主题。四篇文章,精读与略读相间,两两相近组合,符合“学方法、用方法”的精加略教学思路,具有整合价值, 便于学生学用结合,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
-
在新页面中查看内容
-
下载源文件
-
-
- 标签:
- 了不起
- 教师
- 这位
- 描写
- 课时
- 朗读
- 教学设计
- 小时
- 爸爸
- 第二
- 父亲
- 震中
- 问题
- doc
- 信念
-
学习元评论 (0条)
聪明如你,不妨在这 发表你的看法与心得 ~